晋语并州片入声调的演变

来源 :励耘语言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286929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语并州片位于山西省的中部.该片今入声大多保留喉塞尾,短调.入声调早期按照声母的清、次浊、全浊三分,次浊入或和清入合流为阴入,或和全浊入合流为阳入,后者的次浊入字正以词汇扩散的方式向阴入归并.只有一个入声调的方言是阳入并入阴入,该入声调是早期的阴入调.入声舒化分两类:一是单字调层面声调系统的内部调整,低元音、低调、曲折调易舒化,舒化后与调值相同相近的舒声调合流;二是语法层面儿缀的出现发展所致,儿化韵喉塞尾脱落,韵母拖长,有的方言进一步脱落长音成分.
其他文献
《语言自迩集》谈论篇改编自《清文指要》系列满汉合璧会话书.通过对《清文指要》及其后世改编文本的比较,可以发现清代儿化发展的重要现象,如音变儿化的凸显、重叠词尾后出
“清早”是今人熟知的一个词.针对学者有关“清早”系源于“侵早”的文章,本文提出了不同意见:一、“清早”并非源于“侵早”;二、“侵早”和“清早”意思不一样;三、“侵早
由于马来西亚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和马来西亚华语的长期独立发展,马来西亚华语词汇在个体词语和词汇系统层面都相较于普通话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变异类型主要包括词形变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