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门静脉造影:不同注射速率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比较使用不同注射速率所获得的螺旋CT门静脉造影(CIP)三维图像,优化注射速率的选择。

方法

3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为11例和26例,于第1肝门水平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注射速率分别为1.5 ml/s和3.0ml/s,对比剂剂量21 m1/kg(体重),分别测量门静脉(PV)与肝实质(L)的CT值,描绘时间-密度曲线,确定各自延迟时间。以前面步骤所设定的延迟时间,分别使用注射速率1.5 ml/s和3.0 ml/s进行慢、快速法螺旋CT门静脉造影,其中快速法98例,慢速法12例,并对其CIP三维图像评分。

结果

快速法和慢速法PV-L密度差平均最大值分别为83.9 HU和53.4 HU(t = 16.418, P < 0.001),平均到达时间分别为60 s和80 s(t = 13.394, P < 0.001),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快速法CIP三维图像平均综合评分为12.5,慢速法为9.3,两者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t = 3.514,P<0.01)。快速法在PV-L,门静脉级别和血管边缘清晰度方面均优于慢速法。

结论

快速法(3.0 ml/s)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门静脉与肝脏实质密度差最大值高,且到达时间缩短,相应CTP三维图像质量优于慢速法(1.5 ml/s)。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健康人优势和非优势前臂的骨面积(Area)、骨矿含量(BMC)和骨矿密度(BMD)。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55例16~73岁(平均年龄52岁)健康志愿者双侧前臂(优势臂均为右臂)的Area、BMC和BMD。结果右前臂各部位Area、BMC显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在感受经济发达的社会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互联网的普及,更是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当代交通工具愈加先进,人们出行愈加方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