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中,需要大量的起重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不仅体积大,而且功率大,如何操作设备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近年来,起重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着操作人员的安全,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着重于研究建筑起重机械的应用安全。
关键词:建筑;起重机;应用;安全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起重机械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现在建筑楼层越来越高,地下工程量越来越大,起重机械设备的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这些设备体积大,起重量大,运输效率高,单位体积价格低。由于这些优点,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重机械设备所承担的是垂直运输工作,其重心很高,危险性很大,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为确保起重机械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一、影响起重机械应用安全的因素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梯和起重机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威胁设备的安全运行。在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由于当前的起重机械设备应用中缺乏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起重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麻烦。当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到问题时,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电梯、起重机械运行效率不高,影响工作效率,延缓工程进度。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起重机的安全管理更为重要,难度也随之增加。起重机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与进行,安全生产要求高,易发生翻车、攀爬杆断裂、重脱落、钢丝绳断裂、制动故障、钩断裂等后果十分严重的事故,这些事故除了操作失误外,大部分与维修密切相关的都没有到位,还会导致起重机本身的性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甚至严重的后果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造成的 [2]。
(三)设备安全管理不够专业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起重机械设备处于连续运行状态,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损失。随着起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的性能和规模不断提高,有必要实行专业化管理。目前,建筑工程建设中这些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缺乏专业性,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的质量。当起重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时,施工人员没有能力解决,甚至不能熟练操作起重机械设备,都会导致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施工中对起重机械设备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为了充分发挥起重机械设备的价值,必须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实现专业化管理。
二、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对起重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在工程施工中,电梯、起重机运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管理工作。企业在实施起重安全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安全因素。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确保系统在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确保管理体系内容具体,能够涉及到起重机械设备运行过程的各个方面,为了实现有针对性的管理,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发挥系统的指导作用,有效解决 [3]。部分工程施工企业的起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无法有效应对现状,操作能力不足,导致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不断完善现行的起重机械设备管理模式,使设备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管理能力,使起重机械设备在施工中发挥自身的价值。
(二)强化施工设备安全管理
在工程施工现场,当起重机械设备运行时,为保证设备管理到位,必须实行制度化管理。制定岗位责任制,并根据施工机具的具体使用情况不断调整完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按照制度实施岗位管理,确保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管理工作也应随之创新,应用智能技术对施工升降机和起重机进行管理,真正实现升降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起重机作业现场可采用计算机远程监控管理模式。通过设置参数,可以根据设备规格和性能进行分类管理。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指令实施安全管理。在此过程中,合理配置设备,实现起重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安全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构建设备风险预防体系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起重机械设备在现场运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立风险防范体系的必要性。如果不采用正确的操作方式,或设备运行环境不合理,会增加起重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施工进度造成不利影响,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必须做好起重机械设备的作业风险防范工作。针对施工设备运行中遇到的干扰因素及由此引起的常见故障,必须建立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的风险防范体系,改变传统的事后管理模式,实行全过程管理,注重预防,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降低起重机械设备运行风险,确保设备运行安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维护的实施,可以提高施工设备的安全使用效率,避免风险事故造成的安全问题。此外,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起重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和操作说明的要求操作升降机和起重机。
(四)对起重机械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起重机械设备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需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每天做作业记录,即每项工作都要检查钢丝绳所有部位、钢丝绳与设备的连接部位、固定端的钢丝绳、绳端固定装置是否存在问题;每天检查电梯的所有限制器和其他部件。如发现问题,应采取技术措施及时解决。做好日常检查,并详细记录相关信息。此外,起重机日常检查管理制度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性地组织人员对起重机械使用状况进行日检、月检和年检 ,并督促起重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对检查的结果应做好记录。在钢丝绳安装及钢丝绳的维护、检查、报废等方面应按规定进行。在钢丝绳使用过程中,平均每两周润滑一次。起重机械设备的主要部件应每天进行保养,操作应按照详细说明进行,同时对维修检查工作要做详细记录。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在施工过程中,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复杂,难度很大。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还要认清威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在起重机械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中,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和应用价值,确保设备保持安全状态,提高故障效率。通过加强电梯、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对操作人员提出严格要求,各项操作符合有关规定,确保设备有效运行,确保建筑工程顺利施工,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 肖鹏程,郭泗宾 . 建筑起重机械使用中较重大安全事故的总结 [J]. 施工技术, 2020, 049(S1):554-558.
[2] 马义奎、张庆、谢恩、车士涛、李希伟 . "检到位 "系统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J]. 居舍, 2020, 000(29):78,133-134.
[3] 吴遵红,杨文睿,徐义,等 . 建筑施工现场起重机械使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分析— -起草《在用建筑起重机械技術检查规范》[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 408(10):216-217.
作者简介:钟波(1982.10)男,汉,四川资中,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机械安全
关键词:建筑;起重机;应用;安全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起重机械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现在建筑楼层越来越高,地下工程量越来越大,起重机械设备的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这些设备体积大,起重量大,运输效率高,单位体积价格低。由于这些优点,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重机械设备所承担的是垂直运输工作,其重心很高,危险性很大,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为确保起重机械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一、影响起重机械应用安全的因素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梯和起重机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威胁设备的安全运行。在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由于当前的起重机械设备应用中缺乏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起重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麻烦。当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到问题时,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电梯、起重机械运行效率不高,影响工作效率,延缓工程进度。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起重机的安全管理更为重要,难度也随之增加。起重机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与进行,安全生产要求高,易发生翻车、攀爬杆断裂、重脱落、钢丝绳断裂、制动故障、钩断裂等后果十分严重的事故,这些事故除了操作失误外,大部分与维修密切相关的都没有到位,还会导致起重机本身的性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甚至严重的后果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造成的 [2]。
(三)设备安全管理不够专业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起重机械设备处于连续运行状态,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损失。随着起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的性能和规模不断提高,有必要实行专业化管理。目前,建筑工程建设中这些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缺乏专业性,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的质量。当起重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时,施工人员没有能力解决,甚至不能熟练操作起重机械设备,都会导致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施工中对起重机械设备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为了充分发挥起重机械设备的价值,必须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实现专业化管理。
二、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对起重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在工程施工中,电梯、起重机运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管理工作。企业在实施起重安全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安全因素。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确保系统在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确保管理体系内容具体,能够涉及到起重机械设备运行过程的各个方面,为了实现有针对性的管理,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发挥系统的指导作用,有效解决 [3]。部分工程施工企业的起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无法有效应对现状,操作能力不足,导致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不断完善现行的起重机械设备管理模式,使设备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管理能力,使起重机械设备在施工中发挥自身的价值。
(二)强化施工设备安全管理
在工程施工现场,当起重机械设备运行时,为保证设备管理到位,必须实行制度化管理。制定岗位责任制,并根据施工机具的具体使用情况不断调整完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按照制度实施岗位管理,确保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管理工作也应随之创新,应用智能技术对施工升降机和起重机进行管理,真正实现升降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起重机作业现场可采用计算机远程监控管理模式。通过设置参数,可以根据设备规格和性能进行分类管理。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指令实施安全管理。在此过程中,合理配置设备,实现起重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安全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构建设备风险预防体系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起重机械设备在现场运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立风险防范体系的必要性。如果不采用正确的操作方式,或设备运行环境不合理,会增加起重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对施工进度造成不利影响,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必须做好起重机械设备的作业风险防范工作。针对施工设备运行中遇到的干扰因素及由此引起的常见故障,必须建立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的风险防范体系,改变传统的事后管理模式,实行全过程管理,注重预防,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降低起重机械设备运行风险,确保设备运行安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维护的实施,可以提高施工设备的安全使用效率,避免风险事故造成的安全问题。此外,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起重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和操作说明的要求操作升降机和起重机。
(四)对起重机械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起重机械设备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需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每天做作业记录,即每项工作都要检查钢丝绳所有部位、钢丝绳与设备的连接部位、固定端的钢丝绳、绳端固定装置是否存在问题;每天检查电梯的所有限制器和其他部件。如发现问题,应采取技术措施及时解决。做好日常检查,并详细记录相关信息。此外,起重机日常检查管理制度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性地组织人员对起重机械使用状况进行日检、月检和年检 ,并督促起重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对检查的结果应做好记录。在钢丝绳安装及钢丝绳的维护、检查、报废等方面应按规定进行。在钢丝绳使用过程中,平均每两周润滑一次。起重机械设备的主要部件应每天进行保养,操作应按照详细说明进行,同时对维修检查工作要做详细记录。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在施工过程中,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复杂,难度很大。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还要认清威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在起重机械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中,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和应用价值,确保设备保持安全状态,提高故障效率。通过加强电梯、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对操作人员提出严格要求,各项操作符合有关规定,确保设备有效运行,确保建筑工程顺利施工,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 肖鹏程,郭泗宾 . 建筑起重机械使用中较重大安全事故的总结 [J]. 施工技术, 2020, 049(S1):554-558.
[2] 马义奎、张庆、谢恩、车士涛、李希伟 . "检到位 "系统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J]. 居舍, 2020, 000(29):78,133-134.
[3] 吴遵红,杨文睿,徐义,等 . 建筑施工现场起重机械使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分析— -起草《在用建筑起重机械技術检查规范》[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 408(10):216-217.
作者简介:钟波(1982.10)男,汉,四川资中,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机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