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手术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斜视手术术后矫正视力、屈光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3年12月16日至2014年8月13日于北京同仁医院行斜视矫正术的患者133例(194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4组:1组为一条直肌后退术(63例102眼);2组为一条直肌后退联合一条直肌截除术(19例27眼);3组为一条直肌后退联合一条直肌改良线状折叠术(40例50眼);4组为一条直肌后退联合一条斜肌后退术(11例15眼)。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组术前,术后1、3、6个月术眼的矫正视力和屈光状态进行比较。术前与术后1、3、6个月散光类型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术前1、2、3、4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矫正视力、SE比较显示组间、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散光度比较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0,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4组散光度术后1、3个月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6个月散光度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1、3、6个月散光眼比例分别为57%、73%、76%、62%,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和3个月散光眼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9、19.80,P<0.001),其中以顺规散光增加为主,术后6个月散光眼比例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斜视手术对术眼的矫正视力无影响,对散光度存在一定影响,但在6个月内多可恢复到术前水平。不同术式对术后矫正视力和屈光状态变化无影响。

其他文献
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的主要技术包括调强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螺旋断层放疗(HT)。3种技术在靶区适形度及剂量均匀性方面,HT和VMAT要优于IMRT,但HT和VMAT技术会增加肺的低剂量区受照体积。VMAT较其他两种技术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目前,对于不同位置、不同分期的肺部肿瘤,如何个体化地选择最佳放疗技术仍存有一定的争议。
期刊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人喉癌细胞Hep-2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方法将IL-17瞬时转染Hep-2细胞,即转染IL-17组,同时设置空载体组(pEGFP-N1)和正常对照组。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转染前后IL-1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NSCLC脑转移患者51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25),实验组采用全脑放疗及局部肿瘤缩野加量放疗+口服替莫唑胺,对照组仅采用全脑放疗及局部肿瘤缩野加量放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较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是传统的治疗手段疗效并不令人满意。RNA干扰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它能够通过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克服化疗耐药的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应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70岁者49例(高龄组),<70岁者127例(非高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高龄组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43例(87.8%),中转开腹6例;非高龄组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116例(91.3%),中转开腹1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女性盆底是由半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筋膜、韧带等构成的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其相互作用和支持,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阴道是盆底平衡的关键环节。
期刊
目的了解家族性真性小眼球患者的眼部临床特征及视觉电生理特征。方法家系临床研究。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收集一真性小眼球家系,分析其遗传方式和临床特点,并对家系成员中的患者进行详细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底、眼轴长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等检查。结果该家系连续3代共11人,5例患者,每代均有患者且存在父子传递,属于常
目的对比分析光学药物压抑疗法与遮盖疗法对儿童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儿童患者,根据采用的弱视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遮盖疗法组(遮盖组)与光学药物压抑疗法组(压抑组)。根据弱视程度不同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弱视进行分析。对随访12个月以上患者的弱视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2组弱视程度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