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人数剧增,学生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毕业生就业涉及社会经济建设和学生的根本利益,就业前景好坏,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考生报考学校,就业影响招生已是不争的事实。就业率关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岗位培训;就业能力
目前各高职院校面临一项重要任务即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就业指导全程化等措施,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促进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以我院药学专业学生为例,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加强药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培训为服务方向,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建成一个能够覆盖特定行业或企业内容,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加强与专业相关企事业等单位的联系。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创造条件与外界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是加快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发展之路。药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特别是高职学生更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药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在实训基地建设这一方面,药学专业可以与高校、医药生产加工企业、药材种植基地等合作以力求实训基地的扩大和多样化,使其覆盖中药材的种植、参观、生产加工、鉴定等多个工作岗位。以实践教学结合工作实际、服务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校经过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之后,在就业之前有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实训,作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热身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前就顺利地完成角色过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顶岗实习岗位应该覆盖药学专业各就业领域,让学生结合自身知识技能及就业意向,选择顶岗实习岗位,使部分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直接就业。
二、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与时俱进,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对实用性不强的有关课程进行整合,对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药学专业因以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为主,完成药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药学综合实验,使对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尽量减少与所从事行业无关课程的课时,或者直接去掉无关课程,增加专业课教学时间,将内容相交叉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如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整合,减少了理论教学时间,增加技能训练及顶岗实习时间,使药学专业教学贴近专业、贴近社会,避免课堂与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促进学生就业。对于调整或整合的课程,学校可根据岗位群需求,组织专业教师以及相关企业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包括实训教材,供学生使用。
与此同时,学校要经常与药学相关各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举行“药学专业研讨会”,听取专家对目前药学人才素质与数量的要求、对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与建议。与时俱进,随市场与社会需求变化及时更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兴趣,也可聘请药学专业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以讲座形式,为学生就讲授药品营销技巧、GMP认证、现代制药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等相关知识。
三、就业指导全程化
学校应该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从学生入校开始,高职院校除了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外,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就业能力。充分了解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及能力,根据其个性及心理特点,在学生了解本专业各就业领域的工作性质及能力要求之后,引导学生在入学第二学期对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且利用业余时间有意识地加强与其所规划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中与专业知识无关能力的培养。如:期望做医药代表的同学,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提高与人沟通能力,可以参加学生会以及演讲等活动。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对自我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深化与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在最后一学年不仅要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首次真实地了解工作岗位的性质与特点,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求职择业的各种技能,如举行简历制作大赛、开展就业技巧与职业道德讲座、开展应聘技巧和面试礼仪等知识的培训,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药学专业人员,使其适应社会,成功就业。同时,学校也要为本专业学生成功就业提供铺垫,如:开展药学专业就业招聘会,及时提供国家相关医疗基层单位招聘信息,给学生推荐好的就业招聘网站等。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也要把学生就业当作自己的事,通过各种途径搜寻就业信息,通过药学专业QQ群或者微信,及时通知给学生。
在学生毕业之后,还要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要及时将最新的就业信息传达未顺利就业的学生。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还可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向,从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人才质量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岗位培训;就业能力
目前各高职院校面临一项重要任务即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就业指导全程化等措施,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促进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以我院药学专业学生为例,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加强药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培训为服务方向,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建成一个能够覆盖特定行业或企业内容,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加强与专业相关企事业等单位的联系。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创造条件与外界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是加快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发展之路。药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特别是高职学生更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药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在实训基地建设这一方面,药学专业可以与高校、医药生产加工企业、药材种植基地等合作以力求实训基地的扩大和多样化,使其覆盖中药材的种植、参观、生产加工、鉴定等多个工作岗位。以实践教学结合工作实际、服务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校经过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之后,在就业之前有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实训,作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热身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前就顺利地完成角色过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顶岗实习岗位应该覆盖药学专业各就业领域,让学生结合自身知识技能及就业意向,选择顶岗实习岗位,使部分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直接就业。
二、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与时俱进,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对实用性不强的有关课程进行整合,对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药学专业因以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为主,完成药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药学综合实验,使对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尽量减少与所从事行业无关课程的课时,或者直接去掉无关课程,增加专业课教学时间,将内容相交叉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如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整合,减少了理论教学时间,增加技能训练及顶岗实习时间,使药学专业教学贴近专业、贴近社会,避免课堂与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促进学生就业。对于调整或整合的课程,学校可根据岗位群需求,组织专业教师以及相关企业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包括实训教材,供学生使用。
与此同时,学校要经常与药学相关各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举行“药学专业研讨会”,听取专家对目前药学人才素质与数量的要求、对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与建议。与时俱进,随市场与社会需求变化及时更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兴趣,也可聘请药学专业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以讲座形式,为学生就讲授药品营销技巧、GMP认证、现代制药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等相关知识。
三、就业指导全程化
学校应该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从学生入校开始,高职院校除了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外,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就业能力。充分了解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及能力,根据其个性及心理特点,在学生了解本专业各就业领域的工作性质及能力要求之后,引导学生在入学第二学期对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且利用业余时间有意识地加强与其所规划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中与专业知识无关能力的培养。如:期望做医药代表的同学,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提高与人沟通能力,可以参加学生会以及演讲等活动。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对自我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深化与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在最后一学年不仅要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首次真实地了解工作岗位的性质与特点,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求职择业的各种技能,如举行简历制作大赛、开展就业技巧与职业道德讲座、开展应聘技巧和面试礼仪等知识的培训,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药学专业人员,使其适应社会,成功就业。同时,学校也要为本专业学生成功就业提供铺垫,如:开展药学专业就业招聘会,及时提供国家相关医疗基层单位招聘信息,给学生推荐好的就业招聘网站等。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也要把学生就业当作自己的事,通过各种途径搜寻就业信息,通过药学专业QQ群或者微信,及时通知给学生。
在学生毕业之后,还要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要及时将最新的就业信息传达未顺利就业的学生。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还可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向,从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人才质量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