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两种形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重点进行基础知识、饮食、心理、运动、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医疗保健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了疾病复发频率,促进了患者康复,同时也增加了护士责任心,密切了护患关系。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健康教育
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冠心病患者83例,男53例,女30例;年龄60~79岁,平均62岁,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健康教育前评估: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了解其对疾病知识及预防保健知识的掌握,最后根据患者或家属的叙述制订宣教计划。由于每位患者的知识层次不同,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也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性宣教,才能引起患者的兴趣。
健康教育方式:根据参加人数的不同,我们目前采用了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两种教育方式。单人指导:患者住院期间由主管床位护士利用晨间护理、治疗、巡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人手1册,自己阅读或护士代为讲解。
集体教育:科室设置健康教育课堂,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讲课,进行冠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授课期间患者可对不明白的问题当场提问,授课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患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时,在科室墙面设置老年冠心病健康教育专栏,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换新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
住院期间基础知识教育:首先对从事健康宣教的护士、营养师以及非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在此基础上向患者初步介绍冠心病的有关知识。主要危险因素可总结为“四高一吸”,即高血压、高血脂、高龄、高血糖、吸烟;次要危险因素如肥胖、紧张、饮食、遗传等[1]。住院期间饮食治疗教育:通过向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和具体措施,使病人在饮食方面能够灵活掌握各膳食和数量,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6~7成饱。同时强调饮食的多样化,原则上应选择低盐、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及植物蛋白的食物,保持营养平衡,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以免加快心律。另外要忌烟酒,原有吸烟嗜好的要彻底戒掉。对于体态肥胖的老年人,通过饮食控制使血压、体重也向标准方面发展,客观上预防和延缓了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住院期间心理教育: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①减轻心理压力与反应[2]:对于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的老年患者,针对病因进行心理分析,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引导他们正视病情,帮助他们树立控制疾病发展的信心。②增加信任度:对于易猜疑的老年患者,要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猜疑与误会,增加信任与安全感,使其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态来接受和配合治疗护理。
住院期间运动疗法教育:运动适量,循序渐进。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心肌对活动的适应性,使冠状动脉扩张,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加心肌营养和氧的供应,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3]。同时,运动还可以加速脂肪的分解,减少脂肪堆积,增加心肺功能,相对减少心脏负担,提高病人的身体综合素质。
住院期间药物治疗教育:护士首先应明确老年人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熟知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观察项目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达到合理用药,增加疗效。指导患者或家属知道所患疾病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以及剂量不足或超量应用的危害,输液过程严格控制滴速。应用口服药物时,因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及视力下降,要反复强调服药时间、方法、剂量。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服用地高辛,应向病人告知本病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随意增加剂量又可以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教会病人或家属如何测量脉搏,每次服药前脉搏≥60次/min,如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或原有心脏病加重,应及时就诊、及时停药。
住院期间介入治疗简单知识教育:护士应简单了解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并向适当指导冠心病患者,让患者知道,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还有疗效更好的治疗手段,增加患者的信心。对出院患者进行生活起居教育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家庭环境设置:患者出院后应保持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清洁整齐,并告知环境对疾病复发的影响。②睡觉指导:老年冠心病夜间发作较多见,指导患者睡前可用温水洗脚以消除疲劳,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养成规律的睡眠,夜间突发不适,及时呼救。③预防便秘:告知患者便秘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引起患者重视,从改变饮食习惯着手,必要时备缓泻药,协助老年冠心病患者减少因便秘而增加的危险。④洗澡:通过正确的教育使患者明确洗澡是诱发冠心病的急性发病原因,尤其是老年人应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洗澡,并要掌握和控制安全洗澡的时间,避免应急状态下洗澡。洗澡时带上急救药,如出现心慌、胸闷等立即终止洗澡,必要时立即到医院就诊。
对家属及健康照顾者的教育:教会患者家属怎样配合医院为患者治疗,学会测量脉搏的方法,了解运动、饮食、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学会怎样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护理环境,紧急情况下呼救方法等。
讨 论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心理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膳食,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调动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内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7-88.
2 舒小芳,林芳宇.心血管疾病中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及护理干预.中华新医学,2004,18(5):1725.
3 王亚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健康教育.实用新医学,2001,8(3):744.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健康教育
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冠心病患者83例,男53例,女30例;年龄60~79岁,平均62岁,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健康教育前评估: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了解其对疾病知识及预防保健知识的掌握,最后根据患者或家属的叙述制订宣教计划。由于每位患者的知识层次不同,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也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性宣教,才能引起患者的兴趣。
健康教育方式:根据参加人数的不同,我们目前采用了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两种教育方式。单人指导:患者住院期间由主管床位护士利用晨间护理、治疗、巡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人手1册,自己阅读或护士代为讲解。
集体教育:科室设置健康教育课堂,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讲课,进行冠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授课期间患者可对不明白的问题当场提问,授课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患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时,在科室墙面设置老年冠心病健康教育专栏,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换新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
住院期间基础知识教育:首先对从事健康宣教的护士、营养师以及非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在此基础上向患者初步介绍冠心病的有关知识。主要危险因素可总结为“四高一吸”,即高血压、高血脂、高龄、高血糖、吸烟;次要危险因素如肥胖、紧张、饮食、遗传等[1]。住院期间饮食治疗教育:通过向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和具体措施,使病人在饮食方面能够灵活掌握各膳食和数量,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6~7成饱。同时强调饮食的多样化,原则上应选择低盐、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及植物蛋白的食物,保持营养平衡,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以免加快心律。另外要忌烟酒,原有吸烟嗜好的要彻底戒掉。对于体态肥胖的老年人,通过饮食控制使血压、体重也向标准方面发展,客观上预防和延缓了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住院期间心理教育: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①减轻心理压力与反应[2]:对于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的老年患者,针对病因进行心理分析,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引导他们正视病情,帮助他们树立控制疾病发展的信心。②增加信任度:对于易猜疑的老年患者,要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猜疑与误会,增加信任与安全感,使其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态来接受和配合治疗护理。
住院期间运动疗法教育:运动适量,循序渐进。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心肌对活动的适应性,使冠状动脉扩张,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加心肌营养和氧的供应,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3]。同时,运动还可以加速脂肪的分解,减少脂肪堆积,增加心肺功能,相对减少心脏负担,提高病人的身体综合素质。
住院期间药物治疗教育:护士首先应明确老年人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熟知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观察项目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达到合理用药,增加疗效。指导患者或家属知道所患疾病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以及剂量不足或超量应用的危害,输液过程严格控制滴速。应用口服药物时,因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及视力下降,要反复强调服药时间、方法、剂量。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服用地高辛,应向病人告知本病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随意增加剂量又可以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教会病人或家属如何测量脉搏,每次服药前脉搏≥60次/min,如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或原有心脏病加重,应及时就诊、及时停药。
住院期间介入治疗简单知识教育:护士应简单了解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并向适当指导冠心病患者,让患者知道,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还有疗效更好的治疗手段,增加患者的信心。对出院患者进行生活起居教育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家庭环境设置:患者出院后应保持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清洁整齐,并告知环境对疾病复发的影响。②睡觉指导:老年冠心病夜间发作较多见,指导患者睡前可用温水洗脚以消除疲劳,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养成规律的睡眠,夜间突发不适,及时呼救。③预防便秘:告知患者便秘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引起患者重视,从改变饮食习惯着手,必要时备缓泻药,协助老年冠心病患者减少因便秘而增加的危险。④洗澡:通过正确的教育使患者明确洗澡是诱发冠心病的急性发病原因,尤其是老年人应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洗澡,并要掌握和控制安全洗澡的时间,避免应急状态下洗澡。洗澡时带上急救药,如出现心慌、胸闷等立即终止洗澡,必要时立即到医院就诊。
对家属及健康照顾者的教育:教会患者家属怎样配合医院为患者治疗,学会测量脉搏的方法,了解运动、饮食、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学会怎样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护理环境,紧急情况下呼救方法等。
讨 论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心理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膳食,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调动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内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7-88.
2 舒小芳,林芳宇.心血管疾病中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及护理干预.中华新医学,2004,18(5):1725.
3 王亚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健康教育.实用新医学,2001,8(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