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ky_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考成绩不再是高中唯一的关注点,美术课堂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方面具有的重大作用,逐渐得到了重视,也有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投入到了美术课程改革的伟大事业当中。一直以来,美术课程都广受高中生欢迎,高质量的美术课程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世界,培养健全的审美观念,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中美术教师应立足实际,重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并引入多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育 高中美术 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
  
  一、高中美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一)基础知识
  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是学生所必备的素养,也是更高层次的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保障。它包括能够识别美术作品所选用的题材和体裁,能够对其进行分类,粗略判断作品的艺术风格,并了解常见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等。唯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发挥美术教学的深层作用。
  (二)识图能力
  识图能力也就是对于图像的识读能力,指的是学生对于美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判断、感知和理解能力,能够从图像或者雕塑等美术作品的造型中获取一定的信息,并初步了解艺术形象的特征,能够在抽象的手法和具象的作品当中寻找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信息。
  (三)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指的是在具备前两者的基础上,鉴赏美术作品,了解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寄托的思想情感、作者想要通过作品来表现的某种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辨认能力,能够在生活中养成较为成熟的审美观念,并具备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寻找美的事物,以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和学习,不被挫折击垮。这也是美术教学德育渗透职责的体现,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四)文化理解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作者借由具象的画作,来表达无形的感情,例如对于某种事物或者某个现象的批判、对某种精神或者人物的高度赞扬等。学生需要具备文化理解能力,能够从更深的层面对作品中蕴藏的内涵进行分析,并结合其所诞生的文化背景来了解作品背后反映的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能够在学习他国文化的同时,深入探究本国传统绘画技法和内涵,从而实现文化交流和对比,拓宽视野,树立文化自信。
  (五)美术表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锻炼的最佳方法。所谓美术表现,就是以实践的方式要求学生创造美术造型,运用所学的绘画手法和理论知识等,将自己的感情或者某种精神融入美术作品当中,用作品来寄托灵魂,尝试着投入到艺术当中,体会纯粹的美感,并增强美术实用能力。对普通学生来说,美术表现力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但若是美术专业生,则必须对其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方式,提高其表现能力。
  (六)创新能力
  创新也能够推动艺术的发展与进步。美术学科的创新能力指的是在生活实践中尝试着创造艺术形象和生成美的能力,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阐述自己对于美独一无二的理解,并将其表现出来,与他人分享交流,感染他人。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精神,是干预突破固定思维的局限、打破前任留下的藩篱、大胆尝试和创造、不畏失败的精神。学生若想满足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社会需求,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并将其进行升华,脱开美术学科,扩散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养成一种精神和习惯。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一)重视美术欣赏,积累知识,培养审美观念
  美术欣赏环节是高中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当中,收录了许多古今中外的著名画作。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蕴藏着不同的精神,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一同欣赏这些高水平的作品,为他们讲解其中所使用的绘画技法、布局、色彩的搭配与使用等,带领学生感受不同风格作品的特点,积累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并进一步体味其中所蕴藏的感情和思想,与这些艺术家进行灵魂层面的交流,感受他们对美丑的定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善、恶、美、丑的区别,逐渐帮助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能够拥有一双慧眼。在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之前,教师可以先详细介绍作者的身份与时代背景,以及创作作品前后发生的故事,使学生能够结合背景资料来审视作品的内涵,从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角度进行思考,探寻作品中的精神与思想。
  (二)采用情境教学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单纯的讲解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很难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适当的音乐,奠定感情基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将自己融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当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画作来猜测当时发生的故事,自己创作剧本并将其演绎出来,更好地体会画作中人物的感情和心理,体会画家用笔之精妙,提升文化理解力,读懂画作背后的感情与思想。如在学习民间美術的相关部分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有关民间艺术表演的视频《俏夕阳》,它综合性强,融合多种艺术,能够直观地体现中国民间艺术的美感。在欣赏一些描绘民间游戏的画作时,还可组织学生尝试画中活动,体会乐趣。
  (三)促进互动,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在很多时候,艺术并没有对错之分,尤其是在画作的精神内涵理解方面,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应当鼓励这种差异的存在,让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不能强求思想观念上的统一。然而个人的观点总是具有片面性,在观察时也不能抓取全部信息、领会画作中的所有内容。因此,教师应积极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用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深入思考、互相讨论、分享观点,学会从更多的角度来理解作品,并学习其所使用的方法,提高识图能力。例如,在学习画作《父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或者为大家介绍自己的父亲,简单叙述父亲的性格特征,了解父亲的辛苦,培养学生感恩心理,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拉近同学、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鼓励艺术创作,提高艺术表现力与创新能力
  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较为简单的艺术创作,不对画作的技法和形式等多做要求,要注意体谅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生,将创作过程当成他们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的点缀,让学生自行发现美的事物并将其呈现出来,一同欣赏,锻炼他们的艺术表现力,使其逐渐锻炼运用所学绘画知识表达内心想法的能力。他们会通过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来寻找创作灵感,拥有更加开阔的胸怀,避免由于紧张的节奏带来的焦虑等问题,还会积极寻找能够入画的现象或者事物,并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绘制作品,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将学生各自的作品进行交流欣赏,可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互相学习。
  三、结束语
  在如今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做出应对,吸引学生兴趣。美术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形成,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更应当立足美术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黄碧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03):29.
  [2]邵可东.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美术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64165.
  [3]朱礼平.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30):8384.
  [4]周瑛.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174175.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加工整理。结果发现,淮北市传统武术活动的范围、规模、拳种数量和习练人数与20世纪相比都有大幅度减少,而竞技武术、跆拳道、空
畜牧养殖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有目共睹,应得到重视,如何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减少畜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探讨,以供参考。
摘 要:该文阐述了在新媒体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育人功能)的建设和服务也发生了变化,增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和纸质资源文化建设,让图书馆文化功能充分利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中起着主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 图书馆文化 功能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230-02  1 图书馆文化概
基于绿色生态养殖理念,我国畜牧养殖业正在向生态化与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有序展开不仅关系到技术的应用与落实,还关系到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
公路建设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公路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工程的灵魂,对于公路建设质量、工程投资起控制作用。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