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背景探析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sof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23年,蒋介石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这是孙中山争取苏联援助,苏联加强与国民党联系的一次重要活动,也是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一次重要事件。目前对代表团的产生背景及对以孙中山为领袖的国民党与苏联的复杂关系研究较少,本文拟从苏联和孙中山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析。
  关键词:孙中山;国民党;苏联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55-01
  
  1923年8月16日,以蒋介石为团长,沈定一、张太雷(共产党员)、王登云为团员的五人代表团从上海出发前往苏联,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访问活动。孙中山派往苏联的五人代表团,史学界大多称之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通过此次访问活动,加深了国民党与苏联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二者在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实质合作。
  从代表团的名称来看,这次出访是非官方性质的、私人性质的。笔者认为采用“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这个具有非官方色彩的名称,是双方在现实面前的一种变通,是双方共同协商的结果。在当时的情况下,孙中山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而苏联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国际背景下,出于二者各自不同的政治目标和具体利益,又使得双方不能一下子走到一起,需要一个磨合期。下面就从以孙中山为领袖的国民党和苏联两个方面进行探析代表团产生的复杂背景。
  一、孙中山方面——困境中的抉择
  孙中山与苏联(包括之前的苏俄)领导人早有交往,但直至1922年5月,“孙中山谋求与苏俄建立关系的结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二者在以下两个问题存在目标和利益的冲突。
  (一)外交承认问题。孙中山把广州政府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希望得到苏联的承认。但是苏联始终没有承认广州政府,一直与北京政府进行外交谈判。他反对苏联与北京政府的联系,曾致信越飞“令人奇怪的是,您竟重复同样的资本家论点,有意为那些是你们伟大制度的敌人的国家效劳”。虽然没有得到正式承认,但孙中山不反对通过非正式的途径与苏联进行联系和合作。1921年,孙中山给契切林的复信中说:“在这个期间,我希望与您及莫斯科的其他友人获得私人的接触”。同一年,孙中山致信马林:“愿与苏俄建立非官方的联系,不再前进一步。我同意派一个最好的同志到苏俄去”。
  (二)意识形态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在中国既有国家的战略利益,又有革命的利益。”孙中山始终认为“三民主义”最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已经包含在他的理论里。1923年发表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明确说明:“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上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在这个宣言中,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做出重大让步,确立了“三民主义”在国共合作过程中的指导地位,解决了孙中山在意识形态的顾虑,也在某种程度上消除那些反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国民党元老的顾虑。
  孙中山在领导革命过程中历经多次失败后,特别是1922年,孙中山一手培养的陈炯明在英美的支持下背叛了他,这次失败让孙中山深受打击。他曾在与达林的通讯谈话中表示:“现在我深信,中国革命的唯一的实际的真诚的朋友们是苏俄,……但我确信,苏俄甚至在危难之中也是我唯一的朋友,我决定赴上海继续斗争。倘若失败,我将去苏俄。”在现实的需要下,孙中山决定派出代表团,真正的学习苏联经验,争取苏联的支持特别是军事支持。
  二、苏联方面——“双重外交”下的新选择
  迫于当时国际环境的巨大压力,苏联有加强与中国的关系的愿望,但苏联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当时中国不仅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割据,而且存在北京和广州两个事实上的政府和政治中心,这样与哪一方进行合作就是一个需要全面考察和慎重选择的问题。
  “苏俄在中国推行双重外交,一方面和国际承认的北京政府谈判,谋求对苏维埃政权的外交承认;一方面利用中国内部的分裂局面,特别是利用孙中山、吴佩孚、张作霖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以渔利。”苏联在中国推行“双重外交”,引起孙中山的强烈不满,他曾致电越飞,谴责苏联代表与北京政府谈判是违背革命原则、默认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越飞解释说:“我们一直很清楚,只有孙逸仙是我们在中国的唯一的朋友,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去做反对他的事情,”“但是作为官方人士,我必须与中国的中央政府打交道”。
  虽然苏联承认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加强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给予孙中山大量实质援助,但始终没有正式承认孙中山领导的广州政府。早在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职,“希望各国承认广州政府为中华民国唯一之政府”。苏联没有正式承认孙中山的广州国民政府,所以对代表团的称呼,是非正式的。苏联在中国寻求盟友的“双重外交”政策决定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的非官方性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孙逸仙博士代表团”是孙中山和苏联为寻求合作,互相妥协的结果。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应运而生,这成为推进以孙中山为领袖的国民党和苏联进一步合作的重要事件。苏联出于革命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考量,虽没有放弃与北京政府的联系,却大大加强了与国民党的交往与合作,为其提供实质援助。孙中山以及国民党由于自身实力的不足,迫于革命事业和现实需要,暂时放松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要求,最终选择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盟友。从此,民主革命事业出现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
  [1]孙逸仙给越飞的信,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1997.
  [2]复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书[M].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
  [3]与马林的谈话[M].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徐万民.历史的选择——孙中山联俄政策新探之一[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11).
  [6]越飞给契切林的电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
其他文献
摘 要:暨南大学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百年来薪火相传,拓展着国际化教育之路。文章通过暨南大学百年来的国际化教育实践,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从清朝建校就确立为国际化教育的百年老校的国际化发展风貌。  关键词:国际化教育;暨南大学;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16-02    在中国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浪潮中,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
期刊
摘 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过大的心理压力,地位待遇等等问题都会影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从而造成一定的角色冲突和价值方面的冲突。本文主要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与现代学生管理教育模式相匹配的管理机制,重视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辅导员团队,为高校的学生工作提供保障。 
期刊
摘 要:我国高校的环境类专业的开设,也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扩展阶段。地方性高校的环境类专业建设应与时俱进,通过调整专业建设内涵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就吉首大学的环境类专业的调整内容及其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01-04    一、我国高校发展
期刊
摘 要:鉴于“说课”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后的显著效果,近几年这种教研教改手段也进入了技校,并成为技校教学水平评价的指标之一。本文对模拟式万用表测量电压的实训课教学进行了说课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说课;教学;模拟式万用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19-02    鉴于“说课”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后的显著效果,近几年这种教研教改手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训练主义盛行,教育性不足的问题。“训练性”的目的是指向人的思想呆滞、个性同一和精神服从。而“教育性”的目的则指向人的灵性解放、个性发展和精神自由。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高技能”教育,同时更要注重“良好职业道德”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正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体现。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并不是一种单纯培养“技能机器人”的教育类型,面对新世纪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有效提问是一种有效的诱导性学习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反馈教学效果。本文从课堂有效提问的要求和策略出发,针对当下课堂提问中的误区提出一些建议,为教师有效利用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有效提问;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通过牛顿冷却定律和傅立叶导热定律一些具体的应用,提示微分方程在热学问题中的作用。  关键词:微分方程;牛顿冷却定律;傅立叶导热定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36-01    “自然界的统一性,显示在关于各种现象领域的微分方程的惊人的类似中——列宁。”利用微分方程可以精确地表述事物变化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其应用可以涉
期刊
摘 要:三维设计课程在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的关键性课程。笔者认为应当以就业为主导,分析学生的特长,确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启发,引路指导作用,并对学习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本文针对三维设计课程的特点,借鉴探索出一条符合该课程目标要求的教学新思路——项目化教学,它能有效提高三维设计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地建立起课堂与企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学风内涵的认识与理解,结合工作实践对高校学风状况认真调查,分析了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风;学风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25-02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基础工作,好的学风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学风的好坏主要直接
期刊
摘 要:由于大学数学的深刻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了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学科,这一学科特点给数学的教与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通过挖掘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实施趣味性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