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们的德育工作一直不断地在加强,同时也不断地被指责,如,“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差”等。我们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费尽心思,到头来效果不理想,究竟为什么?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是什么?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单纯的学校德育无法应对纷繁的现实生活。社会道德的多元化与学校德育的一元化问题产生碰撞。社会转型阶段,新旧价值体系正在发生激烈的碰撞,道德价值的选择处于不确定状态。传统道德体系开始受到冲击,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成。面对大众传媒的多样化和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以往那种非常正规、认真、系统然而单纯的学校德育已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致使学生在现实生活面前产生迷惘,这影响着德育的实效。如,辛辛苦苦进行了一年的诚信教育,远远不如年终一次督导检查(学校造假、老师造假,学生必须说假话)负面影响大。
  2.德育目标定位太高,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定位太高,老师的主观愿望超越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就无法理解,也无从人手。教育内容与学生成才需求结合不紧;德育的手段方法存在着成人化、形式化和简单化的现象。学生对德育感到枯燥乏味,德育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运动式”,赶浪潮,追求轰动效应,文件满天飞、会议如潮来,上面热热闹闹,下面波澜不兴,德育离学生还是那么远!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
  3.忽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德育过程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重校内、轻校外,忽视了学生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道德体验缺失,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这也是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4.德育力量缺少整合,产生割裂现象。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形不成一股合力,常常是学校进行正面教育,家庭则采取现实态度,而社会却提供反面教材,使学生无所适从。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似乎只是政教处、班主任的事情,一些教师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有的超然于道德之外,将自己与受教育者的伦理价值割裂开来,要求学生做到而自己往往做不到。德育工作还主要局限在德育系统内部,专业教育、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还缺乏自觉的育人意识,全体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大德育”格局尚未形成。
  5.不恰当的教育评价也影响着德育实效。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评价老师以学科成绩和论文为主要标尺,奖金、评优、评职称均与此相关。而德育说起来重要,但真正重视的并不多,研究不够,搞德育教科研常常是吃力不讨好,这对德育工作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
  6.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对德育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德育就是管住学生,镇住学生。从政教干部的安排使用上明显有这个倾向,多数学校安排体育教师担任政教干部。政教干部的形象依然是学校里的“警察”,是“扣分”老师。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科学管理,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学生,见物不见人,扼杀学生的天性。眼下流行的量化管理在校园里大行其道,数字化的评比已经渗透到课堂教学、常规检查的方方面面,校园里带红袖章的人越来越多,行政领导、值日教师、巡逻学生,他们都带着一个目的——扣分。最为可笑的是,有的学校竟然让任课老师给课堂纪律打分,倘若上课时班级秩序不好,就扣该班的常规分数,却不要求教师去检讨反思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的欠缺与失误,简直是本末倒置。德育的核心在于“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在日常生活中、在点滴小事中感受道德规范,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而兴师动众的检查评比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领悟、体会、反思、践行。这种带有强制性的、以检查评比为主要方式的教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要,学校德育不应该成为冷冰冰的道德律令的堆积,而应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的自我内化、自我约束和自律。
  7.课内、课外的壁垒还未完全打通。德育的空间好像就在课外,就在活动。同时存在着新课堂“反德育”现象,如:过分尊重“独特体验”忽视了“价值取向”;过分推崇“赏识评价”忽视了“是非准则”;过分追求“新课堂”忽视了“诚信原则”等。如,说“这个问题,课下老师一定和你讨论。”事实上,许多教师下课后早已将上课时对学生的承诺抛之脑后;课堂上发给学生的奖品。课下就收回,学生感觉在欺骗。
  8.“德育行政化”过多。学校缺少依照实际去开展工作,形成自己的一套规律和流程,用了许多精力去迎接各个部门布置下来的走马灯般的种种活动。疲于应付,被动工作,造成基层的“唯上性”和“功利性”,为了追求“政绩”而“炒作”德育。当前中小学师生负担过重,尤其是班主任负担过重,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严重影响了德育在学生层面的真正到位。行政部门应当运用政策导向,为德育释放时间和空间,鼓励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等等。而不是越俎代庖地策划统一的德育活动。同时,德育检查应为基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以长官意志代替客观规律”,应在机制上、经费上、待遇上以及政教处的工作定位上给争取大力支持,而不是辛辛苦苦地做了大量工作,结果督导检查大大地被扣分,这样必然打击德育干部的积极性,降低德育工作在学校的地位。
  要真正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牢牢抓住德育的核心,不在杂务中迷失。德育效果不是体现在组织了多少轰轰烈烈的活动,写了多少份漂亮的总结材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行为品德素质上。政教主任没有一位不喊忙的。从早到晚一刻也不闲,搞得“德育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担负了过多的超范围的任务。杂事太多,很难集中精力完成德育自身的任务。其实德育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核心抓不住,忙在杂事上,政教处便不可能有真正的作为。闭着眼睛的忙是瞎忙;不用心的忙是乱忙;不动脑子的忙是白忙。政教干部必须忙到点子上,德育才能有实效。政教处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事情要做,必要的迎接也必须要搞的,但德育的核心任务却永远不能淡忘。这一点清楚了,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才能取得实效性,这是前提,是基础,否则,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必然工作上感到茫然。就会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甚至等靠,等上边布置工作,靠领导分配任务。更何况,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德育是连续的系统工程。教育的特点是效果滞后,发现问题再去补救已经晚了。今天学生劳动观念差,就加强劳动教育;明天心理素质差,就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后天文明礼仪差,就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在如此“加强”的过程中,缺乏从“人的全面发
其他文献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体环境的演化变迁,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媒介表现手段,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使受众获得全方位的媒介体验和深层社交,使
研究了纯Ni以及不同Cr含量的NiCr合金在5%O2-0.3%HCl-N2(体积分数)气氛中800℃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氧化膜/基体金属界面处有氯化物生成,合金的加速腐蚀机制为氯参与的&#39
以单一资源型城市平凉市工业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平凉市2010-2018年主要工业经济指标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表明:2010-2011年评价得分由
建设乡村少年宫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推进乡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切实解决农村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薄弱状况的又一有效途径。但是,目前的乡村少年宫
基于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通过建立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Cu/Al双金属复合材料静液挤压固相结合的非稳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变形体在挤压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技术为用户便捷、高效、低成本地使用IT资源打开了方便之门,成为"互联网+"赖以发展的新基础设施,成为企业IT建设的常规形态。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
英语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外语教学课程,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初中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悖的理论。文章主要阐述了民主社会主义的起源与嬗变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认为它的观点、主张在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5月26日至29日,2019数博会将在贵州贵阳举行。今年的数博会,更加突出行业引领,将邀请中外知名电商企业代表及“一带一路”国家相关人士围绕世界关注的扶贫难题,就电商与扶贫开发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