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评价理念落后是制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认真审视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就可以发现,我国大学英语评价都依赖于终结性评价方式,即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它只能用来检验教学成果和再现学生学过的知识,与学习过程几乎无关(Boud,1990)。这样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只是简单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排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英语文化意识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等等,这些都是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承担的责任。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当是对其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这种理念在以往的大学英语学习评价中没能得以体现。为了正确反映英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评价学生不能再以传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因此,引入形成性评价,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为体系,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是由斯克里文在其《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布卢姆则把它的应用范围加以扩展成为一种教学评价类型。他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的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既然形成性评价是在形成阶段中进行的,那就要尽一切努力用它来改进这一过程”(布卢姆,1987)。形成性评价的宗旨主要在于为教学提供频繁的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却“不带有任何要评价成绩的联想”(同上)。这是它和终结性评价的区别所在。教育专家大都不否认终结性评价的作用,但认为形成性评价更有益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揭示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情感状态和策略应用。
从教育评价方法论分类看,教育评价可以有实证化的评价和人文化的评价。实证化的评价强调准确、高效的定量评价,强调程序固定、操作划一,强调以客观数据作结论。这种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终结性评价就属于实证化的评价。而人文化的评价强调以人为本的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师生交流,强调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功能。尽管这种评价有主观性强、易受干扰和对师资水平要求高等局限性,但它却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中所缺乏的。形成性评价就属于人文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习中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进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综合素质等,这些都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是无法通过定量方式测定的,也无法在终结性评价中反映,但形成性评价却能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评价思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形成性评价,改革现行教学评价体系。这既是当前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所要求的,也是英语教育规律所使然。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1.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中常存在一个问题:教师所讲授的与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之间总是存在差距,但有时教师却毫不知情。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是要大打折扣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学习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因人而异且难以预测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系统的形成性评价,以监控与评估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取得的进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合理的教学决定,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计划,从而帮助学生取得成功,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形成性评价,还可以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发现在目标确定、教学方法、程序组织、手段使用等各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从而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技能。
2.形成性评价促使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在形成性评价实施的过程中,也能促进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师自身提高的必要性,而且教师提高的途径也日趋科学化。最初意义的师资培训过分强调技术和技巧,结果就是培养出了大量的教书匠;后来的师资教育虽是指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包括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但仍然残缺和片面;现在人们强调的是师资发展,即强调在“教育”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自己的教学成果,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行为研究。基于这种师资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多的教师从探讨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入手,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联系起来,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育者。
3.形成性评价能促进学生成为自主性学习者。形成性评价倡导一种成功文化,相信所有学生都能进步;形成性评价承认学生有未开发的潜能,相信所有学生都可以进行高水平的学习。只要我们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在原有程度的发展上,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提高途径,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提高自信,从而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就能一直进行富有成效的学习。
形成性评价通常由教师组织,但要让学生意识到自我评价是学习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理解学习目的和评价标准并有机会反思自己完成的任务,他们参与评价能强化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以往的学习经历使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习目标缺乏清晰的概念,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责任在于教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要克服这种被动接受教育的学习模式,开展形成性评价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明确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与他们当前知识、理解与技能等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并引导他们采取行动缩小差距。同时,形成性评价也帮助教师探索学生的理解状况,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并以各种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与兴趣点。如果教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教学材料等入手,而不是强迫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学生可能有的抵触情绪就会小一些,也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旦通过形成性评价使学习者对学习有了总体把握,逐渐掌握学习策略并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就会更有动力,效率也会更高,相信自己有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这将帮助他们成为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者。
4.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功能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终结性评价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检查,侧重学习的结果;形成性评价侧重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侧重将课本学习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个性化学习的条件。按照规定的课本和统一的全班授课式学习,很难体现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统一的水平考试也很难反映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意识。而注重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空间,能体现大学英语的实践性,使英语学习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同时也更准确地体现“学了知识要有用,要学有用的知识”这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理念。这种形成性评价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是由斯克里文在其《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布卢姆则把它的应用范围加以扩展成为一种教学评价类型。他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的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既然形成性评价是在形成阶段中进行的,那就要尽一切努力用它来改进这一过程”(布卢姆,1987)。形成性评价的宗旨主要在于为教学提供频繁的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却“不带有任何要评价成绩的联想”(同上)。这是它和终结性评价的区别所在。教育专家大都不否认终结性评价的作用,但认为形成性评价更有益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揭示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情感状态和策略应用。
从教育评价方法论分类看,教育评价可以有实证化的评价和人文化的评价。实证化的评价强调准确、高效的定量评价,强调程序固定、操作划一,强调以客观数据作结论。这种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终结性评价就属于实证化的评价。而人文化的评价强调以人为本的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师生交流,强调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功能。尽管这种评价有主观性强、易受干扰和对师资水平要求高等局限性,但它却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中所缺乏的。形成性评价就属于人文化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习中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进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综合素质等,这些都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是无法通过定量方式测定的,也无法在终结性评价中反映,但形成性评价却能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评价思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形成性评价,改革现行教学评价体系。这既是当前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所要求的,也是英语教育规律所使然。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1.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中常存在一个问题:教师所讲授的与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之间总是存在差距,但有时教师却毫不知情。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是要大打折扣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学习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因人而异且难以预测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系统的形成性评价,以监控与评估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取得的进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合理的教学决定,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计划,从而帮助学生取得成功,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形成性评价,还可以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发现在目标确定、教学方法、程序组织、手段使用等各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从而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技能。
2.形成性评价促使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在形成性评价实施的过程中,也能促进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师自身提高的必要性,而且教师提高的途径也日趋科学化。最初意义的师资培训过分强调技术和技巧,结果就是培养出了大量的教书匠;后来的师资教育虽是指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包括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但仍然残缺和片面;现在人们强调的是师资发展,即强调在“教育”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自己的教学成果,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行为研究。基于这种师资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多的教师从探讨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入手,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联系起来,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育者。
3.形成性评价能促进学生成为自主性学习者。形成性评价倡导一种成功文化,相信所有学生都能进步;形成性评价承认学生有未开发的潜能,相信所有学生都可以进行高水平的学习。只要我们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在原有程度的发展上,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提高途径,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提高自信,从而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就能一直进行富有成效的学习。
形成性评价通常由教师组织,但要让学生意识到自我评价是学习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理解学习目的和评价标准并有机会反思自己完成的任务,他们参与评价能强化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以往的学习经历使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习目标缺乏清晰的概念,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责任在于教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要克服这种被动接受教育的学习模式,开展形成性评价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明确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与他们当前知识、理解与技能等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并引导他们采取行动缩小差距。同时,形成性评价也帮助教师探索学生的理解状况,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并以各种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与兴趣点。如果教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教学材料等入手,而不是强迫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学生可能有的抵触情绪就会小一些,也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旦通过形成性评价使学习者对学习有了总体把握,逐渐掌握学习策略并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就会更有动力,效率也会更高,相信自己有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这将帮助他们成为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者。
4.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功能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终结性评价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检查,侧重学习的结果;形成性评价侧重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侧重将课本学习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个性化学习的条件。按照规定的课本和统一的全班授课式学习,很难体现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统一的水平考试也很难反映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意识。而注重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空间,能体现大学英语的实践性,使英语学习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同时也更准确地体现“学了知识要有用,要学有用的知识”这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理念。这种形成性评价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