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实践研究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r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党建工作;实践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融入新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可以互通有无、扩大影响力,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一、新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新媒体作为基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媒体形态,具有诸多优点,党建工作者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快捷、及时地传达中央精神,宣传党建成果,高校师生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交流。高校党建工作者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开展网络课堂等方式,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二)有助于提高党员学习效率
  新媒体带来的便利性有目共睹,这不仅体现在高校党建工作者不再需要重复印刷党建书籍、党建报纸等党建刊物,也体现在高校党员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的推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有助于增强高校之间党建工作的交流
  新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也要“走出去”,主动和其他高校进行交流。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交流,例如开展网络讨论会议、请党建工作专家线上指导工作等,借助新媒体,提高党建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二、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存在工作形式简单化、队伍管理随意化、教育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亟须解决。
  (一)高校党建工作形式简单化
  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模式下,党建工作人员面对不同的工作情况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采用简单粗放的方式开展工作,导致高校党建工作不深不实,流于表面。
  (二)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管理随意化
  目前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党员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有的党员党性意识、先进意识薄弱,理想信念不坚定,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有的党员入党动机不纯,不能充分發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高校党建工作教育实效性不强
  党建工作特殊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赋予了它更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文化载体的地位。目前高校党建内容不够接地气,出现了脱离基层、脱离高校师生实际的现象,长此以往,党建内容将会失去其教育价值,从而导致党建工作效果不佳。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实践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党建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立足全新的规划角度、运用全新的创意思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多种手段、多种方法、多种理解诠释党建文化。要想做到这一点,高校党建工作需要充分结合新媒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党建工作是随时变化的,因人而异,因时而新,因事而化,不应搞“一刀切”。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在面对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时候,应该做到有所区别,而不是“千人一面”,无论服务对象是谁,都套用同一个理论,这样就难以起到好的工作效果。高校党建工作可以围绕服务学生、服务困难教师展开,通过结对子下基层等方式鼓励教师以自愿为原则,自行开展志愿服务。面对学生,则以价值观的引导教育为主,扭转部分学生的功利思想,让学生党员组成学习小组,起带头作用,确保思想教育成效。
  (二)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管理透明化
  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管理要透明化。接受群众的监督,是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管理必须走的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党建工作就会走入死胡同。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对党建工作队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高校可以创立自己的党建信箱,每周选取特定时间对师生作报告,解答其提出的问题,积极吸纳师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三)利用新媒体创新党建工作形式
  高校党建工作可以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比如利用短视频、动画片等方式进行党建宣传与教育。同时,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贴近受众,让党建工作更接地气,走进群众、走进高校师生,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党建工作中。
  (四)利用新媒体建设党建平台
  新媒体的出现及其迅猛发展,为高校党建工作开辟了新视角、提供了新平台、创造了新机遇、带来了新挑战。探索新媒体和高校党建工作的结合,不仅可以使党建工作更加开放、透明,还可以方便快捷地和其他高校的党建平台对接,形成党建平台资料矩阵,互通有无,互相完善,互相借鉴,从而更好地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
  四、结语
  新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理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结合实际问题,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创新党建工作,让新媒体平台成为党建工作宣传的新阵地、党员干部学习交流的新园地。高校要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党建工作队伍管理透明化、利用新媒体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利用新媒体建设党建平台等措施,推动党建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丛悦.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2(06):40-42.
  [2]邱丽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服务实践教学工作的途径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1(05):22-23.
  [3]艾甜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探究与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1):229-230.
  [4]李明文.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党建+工作“特色项目”创新研究与实践[J].北方文学,2018(18):121.
  [5]万天宇.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1(02):84-87.
  [6]傅双燕.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5):65-67.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
其他文献
【关键词】科技创新;社会动力;社会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日益展现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的科技创新显著提升,主要指标进入世界前列,科学技术逐渐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动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一)新发展阶段凸显科技创新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
【关键词】讲好中国故事;作用表现;路径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未来应持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正式提出,为有效提高国内群众“四个自信”、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背景及内涵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改近代积贫积弱的面貌,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柔性化治理;路径  柔性化治理是近年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创新探索和实践,核心内涵在于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认可,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有效途径。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综合把握媒體融合发展给社会治理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新的挑战,注重以柔性化治理理念和内涵为切入点,破解当前社会治理中的难题,不失为实现社会治理理念科学化、结构合理化、方式
二叠纪不仅延续了石炭纪业已开始的重要成煤期,更重要的是迈入了地球生物圈发生重大变革和更替的关键时期。二叠纪末,一场最具灾难性和颠覆性,也极具深远影响的生物大灭绝突然发生了,历时短暂的6万年,造成了海洋中90%以上和陆地上75%以上的物种灭绝,地球生存环境一度退回到与前寒武纪末期相类似的原始时代,之后是长达五百万年的生物萧条期,直到中三叠世初生物界才重现辉煌的面貌。这样重大的地质生命演化事件,过去二十多年来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党史;研究  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相同的发展轨迹决定了党史的学习研究应该围绕马克思主义展开,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展。学习党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审视和剖析党史中的关键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提升斗争本领。  一、马克思主义对学习
目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同类型、程度上的心理问题。本研究对广西西部某自治县D中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3.20%的学生处于中度焦虑状态,10.88%的学生处于高度焦虑状态,其中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尤为突出。女生更容易出现学习焦虑、过敏倾向等心理反应。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等方面,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关键词】党史文化自信;当代价值;路径  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党史文化,坚持党史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建设,使党史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创造出更大的时代价值。”  一、党史文化的内涵与表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历
【关键词】 大学生;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强大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一大批“0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他们的思想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形式和内容不能随着形势变化而改变,则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探索和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显得迫切且重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本研究选取某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