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

来源 :学习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an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得到广泛的关注与支持,诚信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成绩斐然.当前,各地已建立稳定的诚信社会发布制度,并将诚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诚信社会宣传成为常态,公民信用代码实现全面覆盖,诚信社会的建设框架日益完善,建设体系不断优化.在此背景下,诚信社会还应以诚信文化为滋养、以社会共识为引领、以政务诚信为动力、以法治建设为支撑,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与价值追求.基于此,诚信社会建设应通过建立独立的职业诚信评价体系、发挥政务诚信引领驱动作用、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建立诚信建设奖惩机制等路径,为诚信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夯实基础.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其为大众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出了更为丰富的价值指向,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伦理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为此,在人工智能发展之下,须提升对科技创新及应用的理性认知能力,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调节,持续健全人工智能相关的管理制度,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生态伦理的逻辑契合.同时,加强对公民的生态道德责任教育,对人工智能引发的生态伦理风险进行有效预判,从而使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积极的助力作用.
重视党内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本文回溯考察了建党百年党内主题教育的不凡探索历程,从教育动因与内容、教育模式和方式、教育成效与影响等角度阐析了党内主题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从实践、理论、现实、历史、创新等维度阐述了其价值所在,昭示了只有始终坚持理论、思想、政治、行动、创新自觉,突出理论强党、问题导向、人民至上、紧抓关键少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不断开辟党建的新境界.
就城市社区自治而言,在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中,法治要素是社区自治的基础和前提.现代商业化社区已具备“陌生人社会”的基本特征,社区居民也具备“成员理性”,这是社区“规则治理”的前提.同时,社区各主体间法律关系清晰,这是社区法治化的基础.当然,社区自治的法治化也存在制约因素:业主自治组织机构(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不健全、自治性制度规范严重缺失,业主委员会在运作中功能扭曲,物业管理尚未完全纳入法治化轨道,基层自治组织行政化严重、自治功能弱化.实现社区自治的法治化,需要构建社区治理的民主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