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实验室是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活动场所,因为其数量多,涉及学科广,专业性强,所以,安全对管理工作要求更加严格。现阶段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面临着很多问题,构建全校性的规范、合理、高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
作者简介:刘彦玲(1962—),女,河北保定人,高级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国资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试验的场所,是科技的产出地,所以各高校为了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对实验室投入非常大。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憧憬和跟随的处所。这些实验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程度,出生了一大批诺贝尔奖失掉者和拥有划时期意思的科技立异成果,是开展高档次学术交换的重要场合。现阶段高校实验室现状是数量多,涉及学科广,专业性强,如何保证实验室师生的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点是预防事故的发生,如简简单单靠实验室管理人员来杜绝隐患的发生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加强全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转变安全管理理念。北京大学张志强老师提出:“形成安全教育为主,实验室检查为辅”的管理理念是比较可行的安全管理模式。
1.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高校教育中重视素质教育,而轻视安全教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199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2002年教育部12号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指出:“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2005年,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2010年起施行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计划。”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在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年,发生在高校的安全事故暴露了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缺失。所以,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到实处,需要从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入手。环境教育与实验室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要逐步规范实验室安全操作流程,提高师生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良性循环。构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试行实验室人员准入制
高校实验室要根据不同学科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建立适合本校的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现阶段,很多学校对实验室准入没有严格的要求,这样会使师生产生松懈的心理,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开展安全教育必要的标准一定要制定,这样才能约束实验室人员,做到安全意识先行。
2.2设置安全教育课程
目前,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但是,笔者发现,这些选修课程里面往往是一些如:多媒体制作、大学生法律、音乐欣赏等等,却没有一门安全教育课程。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安全教育其实最为重要。培养具有安全意识的高级人才,是现阶段社会对高校教育的迫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强化安全意识,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安全教育对于安全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全文化的发展必须依托教育,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文化行为的工具和手段。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校园内的某个部门,某个实验室的事情,而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责任。要利用文化修养,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加强安全责任心,提高安全素质和安全修养。
2.3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中提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相关知识了解的匮乏,会给师生带来很多安全上的隐患。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编写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可以根据每个实验室的特点制定本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安全手册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实验室设备和实验器材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应对事故的能力。
2.4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
高校实验室要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防患于未然。要合理配置基本的常规安全设施及安全系统。如:消防栓消防带,喷淋装置,洗眼器;灭火器材,沙袋沙箱;医药急救用品箱;各种疏散标识,报警装置;废液处理房,恒温库房,危险品仓库,专用钢瓶房,高危微生物处理设施等;对各个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等等。
2.5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宣传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宣传过程中,贯串着一系列战略、战术和方法问题。它的战略制定,有心理动态说服和社会文化说服两种方式。心理动态说服是经过宣传改变人的心理,导致其行为的改变;社会文化说服是通过宣传影响社会文化的价值观,进而建立新的价值观,达到改变社会和个人行为的目的。宣传过程中的战术手段,可以从宣传者的态度,宣传内容的强度及宣传形式的灵活度等主要方面加以设计。学校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比如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这样学生参与面广,有利于提高活动的影响力。此外,还可以设立安全教育咨询室,设立专门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安全知识的咨询。
3.总结
综上所述,实验室安全无小事。高校实验室是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活动场所,实验室安全教育是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长效机制,是保障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要充分了解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新特点,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树立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师生员工安全的操作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这是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止实验事故发生和减轻事故损害的根本,只有广大师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才能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宋玉.浅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05).
[2]张志强,李恩敬.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1).
[3]贾继文,仇念文,李金玲.高校实验室污染防治与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3).
[4]李五一,滕向荣, 冯建跃.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建设教学科研保障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09).
[5]刘春柱.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与管理对策[J].实验室科学,2006,(04).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
作者简介:刘彦玲(1962—),女,河北保定人,高级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国资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试验的场所,是科技的产出地,所以各高校为了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对实验室投入非常大。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憧憬和跟随的处所。这些实验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程度,出生了一大批诺贝尔奖失掉者和拥有划时期意思的科技立异成果,是开展高档次学术交换的重要场合。现阶段高校实验室现状是数量多,涉及学科广,专业性强,如何保证实验室师生的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点是预防事故的发生,如简简单单靠实验室管理人员来杜绝隐患的发生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加强全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转变安全管理理念。北京大学张志强老师提出:“形成安全教育为主,实验室检查为辅”的管理理念是比较可行的安全管理模式。
1.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高校教育中重视素质教育,而轻视安全教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199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规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2002年教育部12号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指出:“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2005年,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2010年起施行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计划。”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在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年,发生在高校的安全事故暴露了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缺失。所以,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到实处,需要从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入手。环境教育与实验室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要逐步规范实验室安全操作流程,提高师生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良性循环。构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试行实验室人员准入制
高校实验室要根据不同学科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建立适合本校的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现阶段,很多学校对实验室准入没有严格的要求,这样会使师生产生松懈的心理,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开展安全教育必要的标准一定要制定,这样才能约束实验室人员,做到安全意识先行。
2.2设置安全教育课程
目前,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但是,笔者发现,这些选修课程里面往往是一些如:多媒体制作、大学生法律、音乐欣赏等等,却没有一门安全教育课程。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安全教育其实最为重要。培养具有安全意识的高级人才,是现阶段社会对高校教育的迫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强化安全意识,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安全教育对于安全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全文化的发展必须依托教育,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文化行为的工具和手段。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校园内的某个部门,某个实验室的事情,而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责任。要利用文化修养,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加强安全责任心,提高安全素质和安全修养。
2.3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中提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相关知识了解的匮乏,会给师生带来很多安全上的隐患。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编写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可以根据每个实验室的特点制定本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安全手册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实验室设备和实验器材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应对事故的能力。
2.4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
高校实验室要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防患于未然。要合理配置基本的常规安全设施及安全系统。如:消防栓消防带,喷淋装置,洗眼器;灭火器材,沙袋沙箱;医药急救用品箱;各种疏散标识,报警装置;废液处理房,恒温库房,危险品仓库,专用钢瓶房,高危微生物处理设施等;对各个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等等。
2.5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宣传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宣传过程中,贯串着一系列战略、战术和方法问题。它的战略制定,有心理动态说服和社会文化说服两种方式。心理动态说服是经过宣传改变人的心理,导致其行为的改变;社会文化说服是通过宣传影响社会文化的价值观,进而建立新的价值观,达到改变社会和个人行为的目的。宣传过程中的战术手段,可以从宣传者的态度,宣传内容的强度及宣传形式的灵活度等主要方面加以设计。学校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比如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这样学生参与面广,有利于提高活动的影响力。此外,还可以设立安全教育咨询室,设立专门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安全知识的咨询。
3.总结
综上所述,实验室安全无小事。高校实验室是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活动场所,实验室安全教育是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长效机制,是保障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要充分了解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新特点,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树立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师生员工安全的操作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这是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止实验事故发生和减轻事故损害的根本,只有广大师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才能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宋玉.浅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05).
[2]张志强,李恩敬.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1).
[3]贾继文,仇念文,李金玲.高校实验室污染防治与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3).
[4]李五一,滕向荣, 冯建跃.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建设教学科研保障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09).
[5]刘春柱.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与管理对策[J].实验室科学,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