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普希金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feng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
   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仅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即收眼底。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普希金许多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从他身旁经过,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水果摊、酒吧间捧几只时令水果或高脚酒杯……
   当晚,我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我想,更不会有人痴情而耐心地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了。
   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在普希金铜像旁,即便是雨雪飘飞的日子,那里也会有人凭吊。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雨,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那诗句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美好的诗的意境中。
   而这一个夜晚,没有雨丝、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两人。普希金只属于我们。
   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这里,除了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外,没有人注意普希金。铜像孤零零地站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
   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己的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时间之内连遭两次劫难。
   ……
   我忽然想起普希金曾经对于春天的诅咒——啊,春天,春天,你的出现对我是多么沉重……还是给我飞旋的风雪吧,我要漫長的冬天的幽暗。
   离开上海的那天下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阳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真好,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着一个外乡人。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望透顶。他手中拿着计算器正在算账,很投入,他的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
   再到普希金像的正面,我的心蔓像被猫咬一般难受。石座底部刻有“普希金(1799—1837)”字样,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莫非人们只识得普希金中的“金”字?
   我们静静地坐在普希金塑像旁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阳光和微风在无声流泻,我们望着普希金,普希金也望着我们。
   [选自《肖复兴作品自选集(散文卷)》,有删节]
其他文献
摘 要:差异教学是将学生的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差异教学是一种思考教与学的方式,也是一种创新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差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0-063-01   认同差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