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围城》中的景物描写是小说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所占比重极小,但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绘中仍能窥见小说艺术特色之一斑。其中运用了以景写人、情景交融、比喻、等手法进行描景绘色,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五光十色、满目疮痍的社会画面。关键词 围城;写景;技巧中图分类号:G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0-0255-01 小说的景物描写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构成艺术整体的有机部分。它是为把人物和事情写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也是为表现作品题旨服务的。只是这种表现不是直接的,而是起烘云托月的间接作用的。各个作家、各部作品,对景物描写的处理方式与表现手法不尽相同。钱钟书《围城》中的景物描写,就明显地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的特点:首先,《围城》中的景物描写,往往是以景写人,写景为写人,景物描写能充分地烘托出人物的思想、身份,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生活、心情与性格。钱钟书常常借助景物的描写,来衬托出生活在这环境中的人物,从而达到人物形象与景物色调的融洽和谐。书中对于孤傲冷漠的苏文纨小姐的客房内外景色,就是通过方鸿渐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的——苏家园里的桃花、梨花、丁香花都开得正好……客堂一扇窗开着,太阳烘焙的花香,浓得塞鼻子,暖得使人头脑迷倦。这些花的香味,跟葱蒜的臭味一样,都是植物气息而有荤腥的肉感,像从夏天跳舞会上头发里发泄出来的。在这里,作者抓住苏家变味的“花香”这一景色特征,充分表现出一种令人窒息、压抑、厌腻的环境气氛,既恰切地表现了这个“政务院参事”旧官僚家庭的腐朽酸臭的生活气息,也鲜明地映衬出只有“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般冷漠孤傲的苏小姐的性格特征;还隐含地透示了来访的“不速之客”方鸿渐对这个官宦之家及其女主人的厌恶之情。可以说,这种以景写人、烘云托月的手法,妙就妙在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景为情设,景中寓情,缘情写景,触景生情,这是《围城》中景物描写的另一鲜明特点。创作实践证明,写景要达到形似不太难,但要神似,达到情景交融,即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情节发展高度契合,成为整个艺术形象的一个完美的有机组成部分,就非有非凡的艺术功力不可。《围城》中景物描写,就有不少这样的范例。像书中写到方鸿渐留学归来,万里回乡,感慨万千,欣赏着家乡夜景,恋乡之情油然而生。作者写道: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作者通过这富于想象充满氤氲之美景物的描写,触景生情,插入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刻画,把天空里闪烁不已的繁星、月亮和喧闹的虫声、蛙声以及忽见忽暗的萤火与方鸿渐的缕缕情思糅合一起,可见可感,饶有情趣,充分表现了他沉醉于柔美的夜景之中的情景交融的境界,也抒发了他对美好往昔生活的无限眷念之情,景与情互相辉映,画面十分充实生动,达到了“物皆著我之色彩”的艺术效果。第三,景物描写具有形、态、色、声、光、气以及大小、质地和冷暖感等基本要素。《围城》中的景物描写,十分注意充分發挥这些因素的作用,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多层次、多角度、全色彩地描景绘色,使之产生一种艺术和谐,达到托尔斯泰所说的“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具有令人“如亲临其境”的艺术美感。例如书中写道:天仿佛听见了这句话,半空里轰隆隆一声回答,像天宫的地板上滚着几十面铜鼓。从早晨起,空气闷塞的像障碍着呼吸,忽然这时候天不知哪里漏了个洞,天外的爽气一阵阵冲进来,半黄落的草木也自昏沉里一时清醒,普遍地微微叹息,瑟瑟颤动,大地像蒸笼揭去了盖。雨跟着来了,清凉畅快,雨愈下愈大,宛如水点要抢着下地,等不及排行分列,我挤了你,你拚上了我,合成整块的冷水,没头没脑浇下来。在这淋漓尽致、惟妙惟肖的夏雨情景的描写中,作者充分地调动了写景的各种基本因素,诸如“滚着几十面铜鼓”的雷声,“闷塞得像障碍着呼吸”的气息;“半黄落”色彩形态的草木和雨前都热得“像蒸笼揭去了盖”、雨后“清凉畅快”等明显对比的冷暖感,以及雨点从小到大,直到“合成整块的冷水”……正是这些声、色、形、态、大小、冷暖感等因素综合交融地描摹,不仅有浓郁的氛围,而且有气氛的转换,活跃了雨景的画面,增强了直观感与动感,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事物观察之细,感受之深,描绘之精彩,令人叹为观止。第四,《围城》中,作者还熟练而巧妙地运用了诸如比喻、拟人、幽默等多种表现手法与修辞技巧,以构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包孕着广阔的社会内涵,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作者写方鸿渐一行从宁波到溪口船上所见的雨景时,就设喻道:“水点贯串成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把雨景用“出痘”、“长毛”作比,既酷似又传神。除了比喻、拟人、幽默等表现技巧与修辞手法运用之外,书中还有许多映衬、对比、夸张、讽喻等手法的运用。总之,《围城》中作者在具体而生动地反映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刻画了一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同时,还成功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景物进行了颇具特色的描绘,为我们展现除了那个病态社会中一幅五光十色、疮痍满目的风俗画,并透过这背景使人物的思想性格立体地浮现出来,给人以具有社会意义的特殊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