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鸡蛋由于壳厚,相对面积小,气孔封得严,直接影响着气体交换、水分蒸发、热能传导和啄壳出雏,常使得山鸡蛋孵化率低。因此,要提高山鸡蛋的孵化率必须掌握以下关键技术环节:
一、温度。孵化温度根据胚胎发育的情况,采取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施温方法。温度范围分别是: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在36~38℃;孵化期1~7天38.8~39.2℃,8~14天38.5~38.8℃,15~20天38~38.5℃;出雏期21~24天38.5~39℃。如此用温,胚胎发育正常,尿囊于14~15天在小头合拢,把蛋白全部包住,保证胚胎20~21天充分利用蛋白,故可提高山鸡的孵化率。
二、湿度。山鸡蛋的湿度以两头高、中间平为佳。前期湿度高,可使种蛋受热良好、均匀;中间平,有利于胚胎的新陈代谢;到了后期出雏期,提高湿度是为了消散过多的生理热,使蛋壳结构疏松,便于啄壳出雏。前期湿度为60%~65%,中期为55%~60%,后期为60%~68%,出雏期为70%~75%。
三、翻蛋。翻蛋能促进胚胎活动,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使其受热均匀。实践证明:1~20天每8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180°;21~24天出雏期不翻蛋,只调边心蛋,就能满足胚胎发育的要求,孵化效果十分理想。
四、晾蛋。在孵化前期一般不晾蛋,按照上述施温方案,中后期的蛋温可达38.8℃,蛋壳表面积相对小,气孔小、散热缓慢,此时晾蛋可加强胚胎的气体交换,排除蛋内积热。孵化至14~16日龄,打开箱盖,每天晾蛋1次;20~24日龄,生理热多,每天晾蛋2~4次。晾蛋时间长短不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当蛋温降至35℃时继续孵化。
五、出雏。喷水是提高山鸡蛋出雏率的关键之一。喷水作用有三点:一是破坏壳上膜;二是促进蛋壳和壳膜分别收缩和扩张,破坏它们的完整性,增大通透性,加快水分蒸发和蛋的正常失重,使气室容积变大和供养充足;三是导致蛋壳松脆,因为山鸡蛋的壳上膜厚、蛋壳坚硬,前者影响气体和水分蒸发,后者妨碍雏山鸡啄壳。壳上膜的存在对孵化头几天是有利的,随着胚龄的不断增大,尤其是当尿囊合拢后,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气和排出大量代谢产物时,它就开始对胚胎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需要对21~24天的胚蛋喷36~38℃的温水(提早喷水对尿囊合拢不利),每天喷1次,将蛋喷到湿透,待晾干后继续孵化。在反复晾蛋、喷水的作用下,蛋壳的碳酸钙变为碳酸氢钙,由坚硬变为松脆,雏山鸡易破壳,减少了出雏期的死胎。(四川 张仲安)
一、温度。孵化温度根据胚胎发育的情况,采取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施温方法。温度范围分别是: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在36~38℃;孵化期1~7天38.8~39.2℃,8~14天38.5~38.8℃,15~20天38~38.5℃;出雏期21~24天38.5~39℃。如此用温,胚胎发育正常,尿囊于14~15天在小头合拢,把蛋白全部包住,保证胚胎20~21天充分利用蛋白,故可提高山鸡的孵化率。
二、湿度。山鸡蛋的湿度以两头高、中间平为佳。前期湿度高,可使种蛋受热良好、均匀;中间平,有利于胚胎的新陈代谢;到了后期出雏期,提高湿度是为了消散过多的生理热,使蛋壳结构疏松,便于啄壳出雏。前期湿度为60%~65%,中期为55%~60%,后期为60%~68%,出雏期为70%~75%。
三、翻蛋。翻蛋能促进胚胎活动,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使其受热均匀。实践证明:1~20天每8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180°;21~24天出雏期不翻蛋,只调边心蛋,就能满足胚胎发育的要求,孵化效果十分理想。
四、晾蛋。在孵化前期一般不晾蛋,按照上述施温方案,中后期的蛋温可达38.8℃,蛋壳表面积相对小,气孔小、散热缓慢,此时晾蛋可加强胚胎的气体交换,排除蛋内积热。孵化至14~16日龄,打开箱盖,每天晾蛋1次;20~24日龄,生理热多,每天晾蛋2~4次。晾蛋时间长短不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当蛋温降至35℃时继续孵化。
五、出雏。喷水是提高山鸡蛋出雏率的关键之一。喷水作用有三点:一是破坏壳上膜;二是促进蛋壳和壳膜分别收缩和扩张,破坏它们的完整性,增大通透性,加快水分蒸发和蛋的正常失重,使气室容积变大和供养充足;三是导致蛋壳松脆,因为山鸡蛋的壳上膜厚、蛋壳坚硬,前者影响气体和水分蒸发,后者妨碍雏山鸡啄壳。壳上膜的存在对孵化头几天是有利的,随着胚龄的不断增大,尤其是当尿囊合拢后,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气和排出大量代谢产物时,它就开始对胚胎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需要对21~24天的胚蛋喷36~38℃的温水(提早喷水对尿囊合拢不利),每天喷1次,将蛋喷到湿透,待晾干后继续孵化。在反复晾蛋、喷水的作用下,蛋壳的碳酸钙变为碳酸氢钙,由坚硬变为松脆,雏山鸡易破壳,减少了出雏期的死胎。(四川 张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