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块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gaobl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组块教学法是特级教师薛法根提出的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收获较大反响。作为中学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方法可以相互借鉴,组块教学法也可以借鉴到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来。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板块,运用组块教学法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字词、文意、作者感情以及在言语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美。
   关键词:组块教学法 薛法根 初中文言文教学
   “组块教学”是薛法根老师提出的原创型教学理念。其中,“组块”一词最早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它是一个由若干较小意义单位组合成的较大意义的记忆单位,在此之中要有信息的加工过程。通过减少短时记忆中刺激单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心理学家米勒提出的“组块原理”,里面的组块也属于一个记忆单位,但是人的短时记忆只能保持“7±2”个组块,所以人的最大記忆组块的数量是9个组块,我们不能加大组块的数量,但我们可以根据组块来增大它的容量,使记忆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因此,薛法根老师将这个原理迁移到学生身上,并多次验证和发展提出了“组块教学”模式。
   关于“组块教学”的定义,薛老师在《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说的是“语文组块教学是建立在语文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①。组块教学不仅是建立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之上,而且是建立在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教学主张“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其运用的基本方法有两个,一是重组教学内容,整合实践活动;二是优化教学结构,构建基本课型。
   一.组块教学法的运用特点
   组块教学的提出是为了想要解决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感体验缺失、脱离实际生活、社会经验不足等弊端。在语文教学理论体系中,引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学生营造生动、丰富、灵活的活动氛围,使其在语文实践中汲取更广泛、更深刻的知识②。组块教学是对语文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将相似、相连的知识模块捏合到一起,把运用与理解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实现高效语文课堂③。
   组块教学法特点有四,第一,从教学整体看:简约、清晰。它是以多个组块教学的形式展开,每个组块都有具体清晰的教学目标。一个组块对一个教学目标。目标集中,且指向核心目标。第二从教学阶段看:层进式。每个组块间都遵循特定的顺序,并且组块与组块间彼此递进。第三,从组块的内容看:言语智慧。以“语言建构”活动为主要内容。第四,从组块功能看:综合。在整个教学中,以综合性能力训练为主。
   (一)根据课文不同特点,灵活设计组块组合
   组块教学是一种事半功倍的高校教学模式,它是将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围绕着一个目标来展开教学,这个目标可以是字词的学习,可以是课文对话的朗读,可以是研究课文道理寓意,也可以是对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解读,等等。薛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灵活的设计出不同的并且符合学生学情和兴趣的组块组合。例如,薛老师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设计成了三组块,第一个组块是学词串,第二个组块是读对话,第三个组块是写“画外音”,悟“螳螂捕蝉”的寓意。
   (二)依据设计组块组合,明确集中教学目标
   组块式教学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灵活设计了组块组合,在此之后,它还明确该组块的集中教学目标,每个组块都瞄准一个目标来设计教学,明确要教什么。例如,薛老师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设计成了三个组块,在这三个组块之下明确集中教学目标。第一个组块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所学词串来讲述故事”,第二个组块的教学目标是“角色扮演来演绎故事”,第三个组块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这三个组块都各有其目标,但三个组块内容是紧紧围绕着“语文能力”这个核心的,贯穿始终,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简单明了,方便教师的教学,也方便了学生的有效学习,这样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目标意识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传统的教学设计就是围绕课文思想内容展开教学,由初步感知到为文章划分层次,再分层次分段落分析,最后总结提升。在此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在理解文本的环节里随机插入语言知识和语言方法,这样的语言教学往往是一笔带过、浅尝辄止的。这些语言知识和方法以零散的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不能构建起有关语言的学习框架,从而很难发现其规律,进行高效的学习。因此,组块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相比较,组块教学更加高效和具有系统性。
   (三)围绕组块组合目标,开展立体式教学
   组块式教学设计的每个组块都明确了该组块的集中教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薛老师开展了多层次,立体式的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确定课文组块的目标是要综合广泛,在学习语文知识和方法时需要学生都有个人经验,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组块式教学都是围绕既定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组块的数量可依据要达成的目标和所需的时间来进行调整,教师能够很好的控制。例如,薛老师在教授《螳螂捕蝉》时,将本课分为三个组块,每个组块都进行立体式的教学。第一个组块,学词串,讲“螳螂捕蝉”的故事,薛老师先让学生听写四组词语,分别是表示蝉悠闲的词语,螳螂捕蝉的动词,黄雀看螳螂的状态以及侍奉吴王的少年用弹弓打黄雀的动词。再引导学生用上述动词讲述“螳螂捕蝉”和“少年劝吴王”的故事。第二个组块,读对话,演“少年劝吴王”的故事。第三个组块,写“画外音”,悟“螳螂捕蝉”的寓意,让学生为表演的故事配写一段“早晨花园”的景物描写,再进行合作演绎故事。最后讨论:少年为何不在公开场合劝阻吴王攻打楚国,而选择在僻静的花园里给吴王讲这个“螳螂捕蝉”的故事?
   组块式教学设计使复杂的语文教学设计变得相对简单。我们需要精准把握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展开组块设计,再在组块中分步骤完成这些目标。    我们在进行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的教学时可以开展“如何劝别人”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文中孙权分别从学习的原因、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作用三个不同方面的来劝诫吕蒙学习,其中参与对话的有吕蒙本人和鲁肃。我们可以开展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三人不同的对话,分析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并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含义。
   薛法根老师提出的组块教学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深远,不仅小学语文可以从中获得教学经验,而且也可以迁移到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我们可以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完善学习框架;优化教学结构,构建基本课型;整合实践活动,拓展交际能力等等方法来进行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将文言文教活,让学生学活。
   参考文献
   [1]薛法根.和组块教学相伴一生[J].中国教师,2018(6):48-52.
   [2]薛法根.指向言语智能发展的语文组块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A版),2017,0(S1):76-80.
   [3]王荣生.文言文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3.
   [4]鲁雪峰.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J].名师在线,2020(21):78-79.
   [5]蔡建新.解读“组块教学”--试谈薛法根的“组块教学”[G].小学教学研究,2011,(12).
   [6]赖晓芬.组块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3):239-240.
   [7]沈正元.为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而教——薛法根组块教学目标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20(19):8-13.
   [8]方萍萍.新手教师借鉴薛法根组块教学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4):95-96.
   [9]王耀钢.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9(4):8-10.
   注 释
   ①蔡建新.解读“组块教学”--试谈薛法根的“组块教学”[G].小学教学研究,2011,(12).
   ②赖晓芬.组块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3):239-240.
   ③薛法根.指向言语智能发展的语文组块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A版),2017,0(S1):76-80.
   ④薛法根.现在开始上语文课——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⑤薛法根.和组块教学相伴一生[J].中国教师,2018(6):48-52.
   ⑥王荣生.文言文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3.
   ⑦薛法根.和组块教学相伴一生[J].中國教师,2018(6):48-52.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指导老师:王浩)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对外汉语课堂是汉语教师传播知识与文化的主要舞台,与国内的课堂教学相比,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更加复杂,在真实的对外汉语课堂中会因课堂内部或外部因素引发非预设性事件而使教学过程发生动态的变化,从课前准备、课上恰当应对和课后反思提升三方面更好地处理好课堂非预设性事件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 非预设性事件 对策   “未雨绸缪,防范为先”这句话对对外汉语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
内容摘要: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省份,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历来十分密切,教育交流也十分频繁,每年来广西留学地东盟学生众多。螺蛳粉作为广西地域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文化和经济价值。在此,本文特意选取了“螺蛳粉”这一地域饮食文化符号,尝试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资源,并将其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丰富语言课和文化课的内容和形式,并借助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促进广西和东盟国
内容摘要:全日制的教育硕士人才,对于国家的教育储备十分重要,他们在专业发展、实践研究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很强,极大地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基础教育革新和发展。对于“地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提高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增强教育硕士的竞争力。   关键词:教育实践能力 语文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 东坡文学 惠州西湖   一直以来,改革课程内容都是教育改革的重点。语文科目的革新重心逐步从教学方法
内容摘要:多模态话语分析是Kress和Van leeuwen在Hallidy的系统功能主义语言学和视觉图像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三意义方面意义对电视广告的图像进行多模态分析。本文以芬必得电视公益广告之《光华学校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此案例的语言、图像、声音等元素的分析,指出多模态非线性方式出现的广告语篇中多种符号模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共建意义,为多角度阅读广告的意义提供启示。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我国民族优秀的情感经验以及美学精神,对于现代艺术来说,古代文学艺术中呈现出的最高成就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当中。经典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因此拥有无与伦比的教学价值。但是经典作品的阅读往往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本文主要针对于在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古代文学 经典作品 阅读教学   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2016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较之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试题最大的特点是设置了一系列的情境:“美文栏目的推荐”指向名著导读,提升思维深刻性,培养审美情感;“图文并茂综合”指导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跨学科综合,渗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的开展”迁移到口语交际,发展思辨能力,贯彻表达交流共享的理念。这三类情境试题的设置聚焦课程标准要求,落实核心素养内容,对构建语文情境课堂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内容摘要:针对语文素养,可以说是一个有著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包括正确理解能力和口头运用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和实施,其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指的就是语文能力,一个完整的语文素养包含了很多内容,如:语文知识、学习习惯以及人文素养和语言积累等。对于人的一生,这可以说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一个过程,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关系到语言学习效果,同时对于与外界的沟通能力也
内容摘要:文化负载词受各民族风俗习惯、社会文化、地理环境、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但同时也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将从民俗文化和社会文化个两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傈僳族民间故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傈僳族 民间故事 文化负载词 翻译   在所有语言要素中,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即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
内容摘要:语文诵读文本的开发是我校校本教材建设的特色之一。通过语文诵读校本课程内容、编排体例等的设计与编辑,探讨了其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了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文化。   关键词:校本课程 诵读文本 编辑使用   语文诵读文本的开发是我校校本教材建设的特色之一。为了更好地的建设诵读校本课程,我校成立了语文诵读资料精编课题小组。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编写了《语
内容摘要: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表达和沟通的重要媒介,是学生能够将自己真实情感表述传递的有效手段。习作是学生情感与思想密切联系的产物,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的主要途径。个性化习作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生命个体的独特体验。   关键词:习作 真实表达 尊重个体 个性化习作命题 个性化习作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表达和沟通的重要媒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