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实现创新教育,就要创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使课堂变为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平台,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就是实施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高效地利用课堂。主要探讨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初中历史教学;运用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下面我介绍有关四种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力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情境教学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年少阶段,他们思想活跃、行动力强,通常都会对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将特定的历史情节提取出来,将具体任务列出并且以书面的形式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出相应历史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和历史抱负,使学生的情感在表演中得到升华,从而加强他们对自身肩负的富强祖国这一重大使命的认识。
二、教学启发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引进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所谓启发式教学包括多种方式:
1.反问启发教师可以从问题的反面出发,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正确理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当时林则徐没有禁烟,那么英国是不是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起学生们对所提出问题展开探索性的思考,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历史重大事件的理解和掌握。
2、影片启发教师可以互联网络为媒介,有意识地引入具有特定色彩的历史场景,通过在线视频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这种创新教学方式在使用前一定要做好教学准备,比如,要事先搜寻一下是否有与本堂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检查教学视频播放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等。
3、辩论启发现在的历史课堂上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教师将课堂探讨任务下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可是效果却不好,学生不是各顾各,就是聚集在一起讨论与任务不相关的内容,而辩论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将小型辩论赛引入历史教学课堂。在每次开赛之前,教师首先设计一项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分配给相应的小组由于辩论小组人员数量有限,故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因此,可以让辩论赛下的观众做辩论小组的亲友团,当小组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亲友团寻求帮助。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性三、串联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会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产生混淆,对多个事件的发生地点、人物也会搞错,弄不清楚具体事件的发生过程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不透彻以及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采用知识串联法。串联教学法就是抓住历史的线索。将有关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线索有很多方面:
1、以发生时间线索教师可以把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以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列出,构成一个大事年表,便于学生查询。
2、以历史人物线索对于历史事件的重大人物,无论他们在历史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他们的出现都是整个时代的必然。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对历史人物所起的作用讲解清楚,强化该历史人物在学生脑海中的形象,便于记忆。
3、以社会矛盾线索抓住历史发展的矛盾便可以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发展中的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于矛盾还涉及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对立矛盾的影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矛盾产生、发展极其激化、消失的过程。
四、关系创新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而且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影响教学质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可见,师生关系在传授知识、教授学业中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枯燥甚至是乏味的。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应平等的课堂关系是首要的。
比如:在课堂上,学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向教师提出,然后教师通过精细的讲解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这样避免了学生由于某一个知识点不懂而落下随后内容的状况现阶段,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尚且存在着不足,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完善。因此,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改进教学模式,运用创新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利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上面所提出的四点创新教学法,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运用,便于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历史发生事件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树立伟大历史人物在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赵灿东,《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法》、《云南教育》、2005年第35期
2、王凤香,《谈初中历史教学法》,《教苑荟萃》,2010年第26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初中历史教学;运用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下面我介绍有关四种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方法,力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情境教学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年少阶段,他们思想活跃、行动力强,通常都会对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将特定的历史情节提取出来,将具体任务列出并且以书面的形式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出相应历史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和历史抱负,使学生的情感在表演中得到升华,从而加强他们对自身肩负的富强祖国这一重大使命的认识。
二、教学启发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引进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所谓启发式教学包括多种方式:
1.反问启发教师可以从问题的反面出发,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正确理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当时林则徐没有禁烟,那么英国是不是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起学生们对所提出问题展开探索性的思考,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历史重大事件的理解和掌握。
2、影片启发教师可以互联网络为媒介,有意识地引入具有特定色彩的历史场景,通过在线视频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这种创新教学方式在使用前一定要做好教学准备,比如,要事先搜寻一下是否有与本堂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检查教学视频播放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等。
3、辩论启发现在的历史课堂上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教师将课堂探讨任务下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可是效果却不好,学生不是各顾各,就是聚集在一起讨论与任务不相关的内容,而辩论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将小型辩论赛引入历史教学课堂。在每次开赛之前,教师首先设计一项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分配给相应的小组由于辩论小组人员数量有限,故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因此,可以让辩论赛下的观众做辩论小组的亲友团,当小组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亲友团寻求帮助。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性三、串联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会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产生混淆,对多个事件的发生地点、人物也会搞错,弄不清楚具体事件的发生过程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不透彻以及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采用知识串联法。串联教学法就是抓住历史的线索。将有关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线索有很多方面:
1、以发生时间线索教师可以把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以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列出,构成一个大事年表,便于学生查询。
2、以历史人物线索对于历史事件的重大人物,无论他们在历史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他们的出现都是整个时代的必然。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对历史人物所起的作用讲解清楚,强化该历史人物在学生脑海中的形象,便于记忆。
3、以社会矛盾线索抓住历史发展的矛盾便可以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发展中的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于矛盾还涉及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对立矛盾的影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矛盾产生、发展极其激化、消失的过程。
四、关系创新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而且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影响教学质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可见,师生关系在传授知识、教授学业中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枯燥甚至是乏味的。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应平等的课堂关系是首要的。
比如:在课堂上,学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向教师提出,然后教师通过精细的讲解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这样避免了学生由于某一个知识点不懂而落下随后内容的状况现阶段,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尚且存在着不足,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完善。因此,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改进教学模式,运用创新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利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上面所提出的四点创新教学法,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运用,便于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历史发生事件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树立伟大历史人物在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赵灿东,《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法》、《云南教育》、2005年第35期
2、王凤香,《谈初中历史教学法》,《教苑荟萃》,2010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