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调结构 突出重点促转变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8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解决兵团经济结构性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发展农牧机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矿产开发和氯碱化工“六大产业”,初步形成了有经济规模、有市场需求、有竞争能力的主导产业。
  2009年,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了解决结构性矛盾的步伐。经过努力,2009年兵团实现生产总值600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9亿元、增长35.2%;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766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2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尤其令人鼓舞的是,在第二产业引领下,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33∶34∶33,二产比重近30年来首次稳定超过一产,实现了兵团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变。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长期以来制约兵团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症结。为此,我们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解决兵团经济结构性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发展农牧机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矿产开发和氯碱化工“六大产业”,初步形成了有经济规模、有市场需求、有竞争能力的主导产业。2009年有200家工业企业落户团场,当年完成投资22亿元,成为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新亮点。建筑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55%,全年完成增加值55亿元、增长17%。
  农业是兵团的传统优势,但长期形成的过度依赖水土资源开发的外延式农业发展模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为继。只有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调整,才能打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有效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对新疆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此,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减棉、增粮、增畜、增果”方针,在抓好国家优质棉基地建设的同时,退出低产风险棉田116万亩,进一步优化了农业内部结构。
  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我们颁布了严格控制水土开发的“四条禁令”,加快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兵团高新节水灌溉面积101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机采棉面积达到173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2009年,兵团粮食、肉类、果品总产分别增长48%、21.3%、45.3%,农业效益和农工收入得到了稳定增长。
  服务业一直是兵团经济发展中的“短板”,我们结合发展实际,坚持从搞活商贸流通入手,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果品保鲜设施、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农村物流服务体系项目新增97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新增2000个,其网点已覆盖85%的团场和75%的连队,运输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社区服务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针对主要工农产品一度价格下跌、滞销严重的形势,我们全力做好棉、油、焦炭、聚氯乙烯等大宗产品的商贸流通和出口外销工作,兵团棉花销售进度明显快于往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5%。2009年,兵团自产产品出口额达到8.6亿美元、增长15%。
  新的一年,既是新的起点,也将迎来新的挑战。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脚踏实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实现生产总值685亿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8%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按照这一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抓住“一条主线”、突出“一个动力”、实施“两大战略”、加强“四项建设”的工作思路,即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和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加快推进兵团走上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发展轨道,正确处理兵团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按照市场化取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着力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戍边维稳能力建设和党的建设,切实把兵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力争到2020年,兵团生产总值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0%,人均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两番,提前3年至5年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已成为势不可挡的世界经济大潮。我国政府已把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实施方略和政策体系。商洛怎样才能把发展低碳经济与实现率先突破发展融合起来,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做出怎样的路径选择?这是一个必须思忖好、解决好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把节能减排作为“第一抓手”  低碳经济是与高碳经济相对应而言的。发展低碳经济最根本、最主要的途径就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影响,我省企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增长,抓住机遇调结构,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保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延长石油集团、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等7户企业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率先实现销售收入新突破,生产经营迈上了新台阶。其中延长
2009年的岁末隆冬,在雨雪坚冰和全球金融危机的阵阵寒流中,陕西省最大的国有企业——延长石油集团,又一次创造出惊人业绩:12月21日,延长石油销售收入首次突破800亿元,提前10天完成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电网中各种非线性负荷不断增长;各种复杂的、精密的,对电能质量敏感的用电设备越来越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大量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设备和电子装置不仅对供电电能质量异常敏感,同时也加剧了电能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一、电力系统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电力系统元件存在的非线性问题。电力系统元件的非线性问题主要包括:
赵锦荣(笔名野畴),著名报告文学和散文作家。现任《现代企业》杂志社长、总编辑,高级编审职称,律师资格。兼任:陕西省新闻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
8月22日.由延长县委、延长县人民政府和西安温岭商会联合推出的大型陕北风情音乐话剧《地火》在延安首演成功。该话剧首次以艺术的形式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诞生史搬上舞台。
纵观企业发生的危机,既有外部因素引发的,如政策危机、自然危机、行业危机、媒介危机、竞争危机等,也有由企业内部因素引发的,如发展战略危机、技术开发危机、人力资源危机、市场营销危机等。不管那种危机,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不利的后果。因此,危机是每个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企业危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呢?    一、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创建蕴含危机意识的企业文化    危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