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防控不同阶段医学生认知、行为和心理健康调查

来源 :教育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w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COVID-19疫情的认知、相应防护行为以及心理健康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特殊时期对医学生群体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20年2月4—5日(疫情防控应急阶段)和4月25—26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采用自制问卷、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7,GAD-7),对新疆某医学院校595名全日制本科生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疫情防控不同阶段医学生抑郁症状(22.7%vs.23.9%)和焦虑症状(15.3%vs.19.8%)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应急阶段相比,常态化阶段医学生对COVID-19传播途径、病死率、易感人群的认知有所提升(P<0.05);更加注意居家消毒并尽量不走访亲友,但洗手行为表现仍较差;低年级学生和女生的生活更规律(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隔离天数、认知和行为评分可以解释抑郁或焦虑症状的33.1%和32.8%.结论 与疫情防控应急阶段相比,在常态化阶段,医学生仍存在较高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发生率;其认知有所提升,却出现不准确的个人防护行为和不规律的生活节律.医学生心理健康与其年龄、认知、行为和生活节律有关.
其他文献
大田栽培条件下,环境温度无法精确调控,温度胁迫是影响羊肚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抗氧化酶和抗氧化活性物质是羊肚菌抵御逆境胁迫的重要因子.温度胁迫下,羊肚菌菌丝会通过增加相应酶活性来减少活性氧的积累,降低对细胞的损伤.作者研究了不同温度对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25℃的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加快,菌丝的老化速度也加快;对抗氧化酶活性研究发现,SO
以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为材料,研究其分别在9种碳源和11种氮源液体培养条件下不同阶段pH值和葡萄糖浓度的变化,以及不同碳氮源对其所分泌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pH值在不同碳源培养后期变化显著(P<0.05),而在不同氮源培养阶段无明显变化(P>0.05),葡萄糖浓度和菌丝量在不同碳氮源中也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基对花脸香蘑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均具有影响(P<0.05).木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