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不能用腹腔镜技术治疗?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j20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胆囊癌》(下文简略为《反对》)。文章来源于相对权威的腹部外科疾病科普自媒体“腹部频道”,作者是我国一家三甲医院肝胆外科的两位医生。此文一出,多家媒体都进行了转发。
  《反对》中,作者对腹腔镜胆囊癌手术“穿刺孔道癌细胞转移”的问题深表忧虑,同时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胆囊癌”。
  文章看似是一篇科普文,但其实算是外科领域的一个争鸣。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我想在这里讲一下腹腔镜和胆囊癌治疗的一些事。

1.为什么说腹腔镜技术是微创技术?


  腹腔镜技术的核心是镜头,第一次接触腹腔镜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最开始在电脑上进行视频通话的摄像头。这种外置的摄像头细长、有闪亮的补光灯,即使是在黑暗的网吧里,也能“照亮你的美”。细长和优良光照,也是腹腔镜的优势之一。
  在过去,我们需要把肚皮切开一个大口子,在无影灯下对肚子里的病灶进行手术。而腹腔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只需要切开一个2厘米左右的切口,伸入细长的摄像头,就可以在清晰的屏幕影像下用器械进行手术操作。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腹腔镜的优势明显:一是不用敞开腹腔,不需要用手去接触脏器,所谓“兵不血刃”;二是对手术细节有放大作用;三是能够处理更深部病灶。而对于患者来说,“迷你化”切口带来了好的感受,手术后不久,这些切口就会消失不见,即使穿比基尼在海边沐浴阳光,旁人也看不出你曾经接受过手术。
  有很多人对把腹腔镜手术视为“微创”手术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肚皮上虽然是小切口,但是里面的手术范围还是和开腹手术一样大,创伤一样大。但我始终认为,腹腔镜手术是实至名归的微创手术。过去,当外科医生切开肚皮,为了尽量暴露病灶在“肉眼”下,会使用拉钩去撑开皮肤。而在进行“开腹探查”的时候,外科医生粗壮的大手会在肚子里翻来倒去。在还是医学生的时候,我对这样的操作觉得理所当然、很有必要。但随着对手术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我开始思考,外科医生的这些“不拘小节”真的好吗?
  在没有成为外科医生之前,我心中优秀的外科医生形象是汪曾祺的小说里《陈小手》的样子。陈小手是一位出名的男产科医生,其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嫩。他专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因为这篇文章,我一直相信,在器械匮乏的年代,一双好手,是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的标志。
  有人说外科医生要干脆、做手术要快;有人说外科医生要细腻,快不是好的标准;有人说外科医生就是要大刀阔斧;有人说外科医生要心细如发。手术意识可以随着经验的增加而不断进化,但是一双手却是没办法变化的。在“开腹时代”,一双大手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大手加上粗糙的手术意识,创伤明显是自然的。腹腔镜技术其实是人手很好的替代,即使是在探查的时候,腹腔镜器械对腹内脏器的干扰也是小于人手的。这使得有好意识,却没有纤细小手的外科医生,有了很好的发挥空间。由腹腔镜技术发展而来的机器人手术,更是进一步减少了人手先天不足的干扰。在数控的作用下,手术器械的防抖、多角度、细微操作都优于人手。
  腹腔镜手术,或者是机器人手术,微创就微创在用科技替代了人手。我们不能否认,再顶尖的外科医生,手都会颤抖。所以,腹腔镜技術(甚至是机器人手术),是实至名归的微创手术。

2.胆囊癌真的不能用腹腔镜手术吗?


  我经常科普胆囊息肉的防治知识,因为胆囊癌和肠癌、胃癌一样,常常有“癌前病变”,而肿瘤性的胆囊息肉就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在癌前病变扼杀住疾病的进展,是预防胆囊癌和肠癌、胃癌这类癌症的重要手段。
  胆囊息肉手术率这么高,原因就是胆囊癌的危险程度高。100个胆囊癌患者中,只有5个人能活过5年,有80个人会在第一年内死亡。所以我们害怕胆囊癌,从而对胆囊息肉尤为警惕。在没有很好的办法检测胆囊息肉的性质的情况下,临床医生总结了一些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在《反对》一文里提到:胆囊癌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根治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式。的确,目前临床比较认可的胆囊癌治疗方法是根治手术,这是一种切除癌变胆囊及周围受侵肝脏、淋巴结的手术。
  胆囊癌根治术一直是以开腹手术为主,近年出现了腹腔镜手术的探索。《反对》文中提到一个案例:南方某著名医院拟定了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快速冰冻,证实为胆囊癌后即刻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切除术。这同样说明,胆囊癌的手术仍然是以开腹根治术为主。这与胆囊破裂时胆汁流动引起肿瘤转移的高风险有关。而《反对》一文之所以提出反对运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胆囊癌,正是基于他们观察到的“胆囊癌腹腔镜手术穿刺针道癌转移”的问题。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很多医生的重视。但这是否能成为提出“旗帜鲜明地反对”意见的最重要原因呢?我想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开放手术同样需要警惕肿瘤转移的风险。
  2.穿刺孔转移是器械本身的问题,还是操作者的技术问题?
  3.反对将腹腔镜技术运用于胆囊癌手术,是否也反对机器人手术的运用?
  第一个问题毋庸置疑,开放手术同样需要警惕肿瘤转移的风险,但这是相对成熟的手术。
  第二个问题,腹腔镜技术所带来的癌细胞穿刺孔转移,可以认为是技术运用还不成熟的表现。也就是说,腹腔镜技术不是“原罪”。对于腹腔镜手术引起的穿刺道转移的原因分析和对应措施,同样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难题。
  第三个问题,在《反对》一文的末尾,作者提出了3个问题:运用腹腔镜治疗胆囊癌,除了切口优势还有啥优势?手术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活得久吗,难道是为了切口小?活得久难道不是硬道理,牺牲疗效的小切口有何意义?
  我认为,腹腔镜的优势绝不只是切口小,由此发展而来的机器人手术,带来的优势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是科技替代人手的优势。而手术的成功率,不仅仅是从手术方式来判断,还需要数据。当然,我们都知道胆囊癌生存率低,这也是“活不活得久”需要考虑的方面。如文中所说,“活得久是硬道理,不应该牺牲疗效去选择小切口”,但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微创对应了胆囊癌患者对生存质量的本能需求。
  对于《反对》一文的作者,能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表示钦佩!但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我们医生所希望的都是,胆囊癌患者在早发现、早治疗,获得更长的生存期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体验。同样,我也期待腹腔镜技术,甚至是机器人手术技术,能够在治疗胆囊癌的过程中,起到更大更有益的作用。当然,这还需要更多临床医生的探索。
其他文献
现实生活中,部分人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在与冷水打交道,国内曾对1.5万家庭的相关调查显示,40岁以上的家庭主妇中,有86%的人不同程度的患有关节病和妇科病,而长期接触冷水是造成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众所周知,冷水温度比人体正常体温(36.5℃)低得多。冷水(水温10~15℃)对人体全身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两期:第一期是在寒冷刺激之后立即出现的血管收缩;第二期是在短暂的血管收缩后,如没有新的外界
针对大庆油田采油五厂厂区绿地土壤、园林植物、绿化养护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对不同区域土壤盐碱化程度、植物丰富度及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就绿化工程改造和园
斑腹刺益蝽是一类中等大小捕食性臭蝽,该虫由其前胸背板两"肩"处各有一突刺而得名。该虫广泛分布于北美,在加拿大东南部至墨西哥南部均有分布,在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是一种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旅游也逐渐兴起,对当地的经济而言,农业旅游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在农业旅游背景下,设施园艺景观设计也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为美丽乡村
儿童时代,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相比成年人高。我国有两亿以上的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他们是应当受关注群体之一。根据全球的一些统计资料反映,学龄前阶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