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新辅助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owei2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发病和死亡虽然在发达国家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但仍然是全球发病第4位、死亡第2位的恶性肿瘤[1].美国外科协会(AJCC)对13 295例胃癌患者的资料总结中显示,胃癌R0切除率只有23%;在获得R0切除的情况下,也有超过50%的患者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N2、N1、T3N0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20%和47%[2].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消灭腹腔内的残存微小转移灶.理论上能获得生存优势。

其他文献
慢性便秘根据与解剖相关的发生机制可分为慢传输性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和混合型便秘.慢传输性便秘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运动功能迟缓、传输粪便功能下降而导致的便秘,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没有便意、大便干结、需依赖泻剂进行排便.根据其发病机制可分为继发性便秘和特发性便秘两种类型。
期刊
期刊
鉴于复杂性肛瘘的生理、解剖特点及特殊病理背景,外科手术仍是复杂性肛瘘最主要的治愈性措施[1].术后复发率高,其并发症、后遗症一直是肛瘘治疗中的难题.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采用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3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期刊
随着人们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低位直肠癌的患者采用保肛手术显得十分必要.2001年2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应用三吻合器技术进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术,效果满意。
期刊
期刊
近40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手术以外的方法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可以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药物在改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使其在逐步受到关注,并成为近年来胃癌综合治疗的研究热点。
期刊
期刊
目的 检测KiSS-1及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贲门癌、20例正常贲门组织中KiSS-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KiSS-1的表达与贲门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均P〈0.05),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均P〉0.05);E钙黏蛋白的表
期刊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抗雌激素治疗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吸附法(DCC法)检验73例患者的新鲜结直肠癌组织的ER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中的33例患者术后应用三苯氧胺(tamoxifen)进行辅助治疗.结果 癌组织ER阳性率37.0%.术后应用或未应用三苯氧胺辅助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72.5%,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