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悬臂施工的线形控制分析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90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悬臂施工技术于1950年由前联邦德国发明,它利用已建成的桥墩沿桥跨径方向逐节的悬臂接长对称施工。该方法40多年来得到蓬勃发展,由早期应用于T型钢构,后来有被推广用于悬臂梁桥、连续梁桥和斜拉桥等结构。连续梁悬臂施工时,桥墩临时固结,合拢后梁墩处改设支座,利用砂箱转换体系而成连续梁。
  本文主要通过对江苏淮(安)盐(城)高速某标段Z大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影响线形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及针对这些因素所应采取的措施,以便对悬臂施工法中连续箱梁线形进一步控制、优化。
  1、工程概况
  Z大桥主桥上部结构采用(40+60+40)m PC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引桥采用30m跨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平面位置于R=8700米(左偏)圆曲线内,纵面位于R=18000米的竖曲线上,最大纵坡1.75%。PC箱梁由上、下行分离的单箱双室截面组成,箱梁根部箱高3.3米,为跨径的1/37.5,主梁下缘按二次抛物线y=0.18889x2/3变化,箱梁顶板厚22cm,腹板厚变从根部40cm变化至跨中25cm。桥面横坡2%由腹板变高形成,箱梁底版则做成水平(横桥向)。
  单幅主桥跨共设有39个节块,其中1个中跨合拢段(3.0m长),两个边跨合拢段(1.4×2长),两个边跨现浇直线段(单个组合为3.04+2×3.5m),两个主墩顶现浇块件(单个组合为3.0+2×3.5m),14个标准块件。主桥连续箱梁墩顶现浇块件(0号~1号块)及现浇直线段,采用在墩旁搭设支架浇筑施工,标准块件则分别独立采用挂篮体系单幅对称、以两主墩平衡悬臂逐段浇筑施工。
  2、施工现状调查
  进行左幅箱梁施工前,认真检测成型的右幅线形,即轴向平面线形和纵断面高程线形。采取挂线法检测纵断面高程线形,靠水平尺法检测轴向平面线形,经检测:
  2.1标准块间轴向平面线形较流畅,边跨合拢段两端的衔接断面有1~2.5cm的错位;
  2.2纵断面线形较差,标准块间拉线拱值最大值达1.1cm(7号墩的3号与4号块断面);两个边跨合拢段处,纵断面呈折线布置,拉线拱值为:7号墩边跨底板1.1cm、翼板下缘2.1cm、翼板拐点2.8cm;8号墩边跨底板1.4cm,翼板下缘2.6cm、翼板拐点3.2cm。并且均为直线段截面端低,没有达到圆顺通畅的美观效果。
  3、过程调查及初步分析
  现收集当时施工控制的基础资料:翻阅测量资料及施工工序报验纪录、询问模板工及混凝土工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各节块的施工环境,并对照现场的情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影响线形的诸因素。
  3.1测量
  3.1.1主墩0#、1#块三个块件采取满堂钢管支架现浇法,先进行支架及底模系统预压,消除非弹性变形,测出弹性变形值,拟作立模的预拱值。标准块施工采用菱形挂篮体系悬挂施工,第一次使用前进行走挂篮体系预压,测出其弹性变形值,拟作立模预拱值的一部分。沉降观测采用因瓦尺,精度高,满足施工要求;
  3.1.2预埋的工况观测点,采用的是焊接钢筋头于箱梁骨架筋上,但未生根至有支撑的模板顶,且未作明显的标志,在浇筑混凝土时,有可能被施工机械碰坏,且一定会随着施工荷载的增加,观测点随着骨架筋的下沉,代表不了梁段的下扰;
  3.1.3各工况观测时未严格按照同一时间(早上的八时左右)观测,而是为图方便,每一施工工序结束后就观测,如此测得的数据反应的变形与梁段实际发生的变形情况不吻合;
  3.1.4工况前后观测不是专人,对观测数据存在误差;
  3.1.5各节块立模高程测量报验不是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下,如此对挂篮的吊带引起的变形不一致,所以各节块的实际立模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偏差值不一致。
  3.2模板安装及高程调整
  3.2.1后錨点扣死于前一节块的梁段混凝土上,不作高程调整;前吊点上端挂于挂篮的悬臂,下端挂于底模及侧模的横梁及纵梁上,通过现场测量人员的指挥,采取旋松或旋紧精压螺母的方法调整模板的高度。此项工作进行前未做检查精压螺母与精压螺纹钢、精压螺母与横梁间是否有水泥浆块的工作,且上钢筋后,浇筑前未复核模板高程,存在模板系统承受荷载后瞬间下沉的可能,而又没及时调整,导致该节块高程失控;
  3.2.2标准块模板采用特制钢模,而现浇直线段和墩顶现浇块采用的是现拼的竹胶板模板,因此形成的箱梁截面特征拐点尺寸有差异。经测量,4节定型钢侧模的翼板上、下口高差值不等于设计高差值,且4个高差值均不同,而竹胶板模是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拼装;并且两个模板的体系的稳定性、稳固性不一致,有引起轴向偏向的可能;
  3.2.3边跨合拢段采取支架现浇,但未进行支架预压,在浇筑边跨混凝土时,支架下扰,导致“T”构在边跨段下扰。
  3.3混凝土施工
  3.3.1混凝土工并不知晓预焊的工况观测点的用途及保护的重要性,施工期间有踩踏的现象,并有被地泵管压制的现象;
  3.3.2“T”构的两端浇筑速度存在差异,未严格按照“对称、平衡”施工工艺施工。
  3.4其它
  3.4.1成型的箱梁顶有时会有不对称堆载,并且没有及时反馈给东南大学监控小组,造成施工控制参数与计算模式拟定的数据不符,影响立模高程的推算;
  3.4.2各节块的自重不一致,吊带的弹性值不一致;
  3.4.3完全采用某大学监控小组下发的立模高程数据组织施工,没有考虑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得出标准块及边跨合拢段施工线形质量差的相关原因,用鱼刺图分析如下:
  4、对策与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要按设计严格控制PC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线形,必须从以下方面控制。
  4.1测量部分:严格按“三定”原则进行测量(定时、定仪器、定人)。观测、扶尺指定专人;每个工况观测统一在上午八点进行;7号预埋点附近的骨架筋采取加劲,并通过垫块生根至模板面;合理工序安排。
  4.2模板部分:确保吊带锚固系统稳定,吊带使用前,检查其扣丝及附着物,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由于直线段腹板模抵抗对砼的侧压力能力较标准块差,可能导致轴向偏位,在直线段底板宽度设置按小设计10mm拼装,并加固侧向支撑,在两端采取上下锁口措施;考虑标准块与直线段模板所形成混凝土截面尺寸不同,根据定型钢模的尺寸拼装直线段和合拢段模板。
  4.3工艺部分:直线段支架与合拢段支架一起预压;直线段模板待7号块张拉后再安装,其立模高程不单单考虑沉降补偿,还应考虑成型的7号块截面特征点高程。
  4.4人员部分: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形成档案,责任具体到人。
  悬臂法施工中的挂篮施工工序复杂,影响线形的因素较多,合理安排工序,严格把关细节,不仅有利于工程质量,还能促进施工进度。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举债办学'已经逐渐为高校所认同和接受,许多大学已经与银行建立'银校合作'关系,从银行获得贷款,对学校设施进行投资建设.
孙中山关于民权主义思想的论述,既是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借鉴和批判,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他的“建国三序”思想、“五权宪法”思想、“四种民权”思想以及由此产生
日本、欧美国家发达的交通道路网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促进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在这种形势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完善,在各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中得到了广泛
【摘要】吴起油田开发年限长,已步入高含水开发中后期,井筒结垢、腐蚀、偏磨现象日益严重,给吴起油田的持续稳产带来了很大影响,据统计,2011年底,吴起油田检泵周期仅203天,单井检泵井次2.01井次/口·年,日影响油量9.36t,2012年通过研究分析,综合防治,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吴起油田井筒治理工艺技术。  【关键词】腐蚀;结垢;偏磨;研究;应用  一、吴起油田井筒概况  1.1油井生产概况  吴起
外资银行大量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对新兴市场国家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提出了重大挑战,有效的银行监管是银行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要加强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提升监管主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总价值不断增长.但目前有些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并没有相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 (以下简称“管理标准”)要求学校引导教师“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讲,这就是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思考这个问题呢?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突出实验教学,是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素养、达成课程目标之必需;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可见,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
加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执政风险的考验,建设一个道德上精良的中国共产党是新时期全面、科学地建设执
【摘 要】本文以某公路隧道边坡处理实例为背景,探讨了预应力锚杆支护在不稳定边坡上的施工技术,实践证明此项技术是可行的,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预应力锚杆;一次注浆;二次填充注浆;二次高压注浆;张拉  1、工程地质概况  TW2号隧道为分离式隧道,隧道隧址区为构造剥蚀形成的低山丘陵区,地表植被发育。隧址区山体较完整,但岩体受构造影响严重,隧道出口处山体部沟坎发育,围岩以浅紫色白云质石英砂岩为主
为了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环保性能,对电厂排放超标的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已成为现代化电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节能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发电控制的关键。近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