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探讨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首先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定义,从三个方面对二者相似点进行了比较,在阐述目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对策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同点
  相关概念:
  内部控制:由企业内部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实施的,合理保证企业遵纪守法、提高经营效益、财务信息可靠等企业各个目标顺利实现的过程。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由企业内部人员共同实施的,对企业各个层次的业务活动遇到的风险加以识别应对的过程,合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目标都能够实现。
  从上述关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二者有相似之处:
  首先,二者均强调企业内每个人在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都承担着相应的职责,突出了全员参与的理念。
  其次,二者都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因此不能把二者认为是某静态的事物,而最好把二者贯穿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作为一种常规机制来运行。
  最后,二者都只能提供合理保证。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一) 内控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件。 内部控制在应对企业重大经营风险方面,是一种必不可少、十分有效的方法。通常,在企业业务流程层面,大部分风险会暴露出来,这时可以通过改造梳理业务流程来应对风险,此时也正是风险方案得到执行的过程,恰反映在内部控制过程中。
  (二)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紧密联系。 企业章程在制定时都会考虑其涉及的范围和强度:涉及的范围越广,管制效果就越弱。因此在企业内部日常运营过程中,二者发挥的作用在不同的层次其重要程度也就不同。如: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大到战略风险,其次是经营上的、财务上的风险等等,二者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二者的重要性因此也不一样。比如,当应对战略风险时,通常是风险管理发挥了重大作用,内部控制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手段,但到财务报告层面,刚好相反,风险管理只能作为辅助,而内部控制则是主导。
  (三)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差距。 内部控制主要的是财务控制、监督审计等活动,通常只限于财务部门,而风险管理重点是针对特定业务,比较战略选择或决策方面的风险收益。二者共同点是都属于小范围的、低水平的活动,且涉及的职能部门较少,并没有贯穿应用与企业整个经营管理系统中去,因此,二者在某种程度上貌似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风险管理的普及,二者必然会相互联系融合。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作为一个持续运行机制,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对经营活动进行约束,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应该一成不变,而要应该不断完善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以及出现的新问题,以使各种规章制度都能够有效执行。
  (二)风险控制意识不强。 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必然会发生更紧密的联系,国外很多企业会进入国内,参加国内市场竞争,同时,国内更多的企业也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其竞争。在这种竞争日益剧烈的背景下,国内的竞争不断加剧,导致企业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但是,目前纵观国内企业,很多企业的风险意识仍然不强,企业管理层只关注财务方面的风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方面的风险,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对策
  (一)增强风险管理理念。 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决策及制定战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信念就是企业的风险管理,它不仅会对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企业能否顺利实现其目标,同时,风险管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整体层面的价值观,识别、评估、应对风险的过程也反映了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因此管理层只有不断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才能够有效应对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促使企业顺利发展壮大。
  (二)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一方面,企业要意识到独立董事在公司运营中发挥的重大作用,重视独立董事的职能作用,在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促进独立董事发挥其关键监督地位;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特别事项,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非常规事项,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将董事会细分,在董事会内部设置一些专业委员会。
  (三)不断完善公司风险应对管理体系。 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机遇与风险总是并存,因此企业必须能够全面地识别、评价、应对遇到的各种风险,以使企业能够有效应对风险,抓住机遇。为了能够促使企业更加有效的识别风险,企业可以从业务活动层面和公司层面两个方面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细分。通常,根据风险的产生来源可以从内、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企业公司层面的风险。内部因素主要是公司内部的各种风险,外部因素则是整个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带来的各种风险;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当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市场,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划分方法,将面临的风险分类处理。
  (四)转变传统审计模式,建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 计这一模式下,内审人员的主要职能是发现风险、降低风险,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广泛参与到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中去,尤其是在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应对风险等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帮助企业完善经营,提高管理水平,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客观准确 的建议,及时消除风险,控制风险。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 ).Internal Control - Integrated Framework[R]. 1992:34-36.
  [2] 王光远,刘秋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2):67-73.
  [3] 张颖,郑洪涛.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0-97.
  [4] 李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社,2007:112-115.
  [5] 李春瑜,王凡林.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框架解读[J].会计师,2013,(11):36-42.
  [6] 李明辉.论我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J].会计研,2014(1):53-59.
其他文献
2012年11月份,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46.73亿元,同比下降4%.其中,轻工业完成576.44亿元,下降1.4%;重工业完成2070.29亿元,下降4.7%.1-11月上海市完成规模以上
其实,企业最大和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盈利春节前读到某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国企需理清主业,市场已经很成熟的领域,国企必须退出。 In fac
摘 要: 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态势日益明显,中国经济也不例外。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许多企业都积极寻求突围之路以实现自保。除了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及拓展市场空间外,降低企业成本,拓展利润空间,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从三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了企业成熟期成本控制的路径,以期对国内企业的现代化转向与升级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企业;成熟期;成本控制;路径分析  在成熟期
如何保卫融资渠道,将成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的焦点2010年初,中国经济虽然强劲复苏,但政策模糊。这与2009年初的“经济低迷、政策清楚”的格局形成强烈对比。在经济增长
比较优势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相对其他企业而言更为优秀的因素。在经济下行形势下,无论是行业总体还是企业个体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
沸沸扬扬的上海国资重组进入了倒计时阶段.rn经过2009年的大规模资产整合,上海国资在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上显得更为明晰,相关集团和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未来发展的步
一方面要积极推动董事会选聘经营管理者权利的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在董事会职权未归位的“过渡阶段”采取应对之策 On the one hand,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promote th
摘 要: 对企业而言, 企业效率和企业实力是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了这两点条件,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与企业效率和企业实力有着明显相关性的因素,乃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在当今时代,管理现代化是 其中的主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企业管理现代化;
毋庸置疑,目前,上海国资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国资布局过宽过散,二是国资流动性不足,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四是改革动力弱化.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
在开放式重组的大背景下,在2010年中央企业完成整合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引进实力雄厚的中央企业整合上海本地国企,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整合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