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镇痛活性部位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成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g66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鸭跖草不同提取部位的镇痛作用,筛选出鸭跖草的镇痛活性部位并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辐射热刺激甩尾法、醋酸扭体法观察鸭跖草不同提取部位灌胃给药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阿片受体阻断试验探讨其活性部位的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的关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福尔马林致痛部位局部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有量。结果鸭跖草石油醚提取部位高剂量组(30 g/kg)和水溶部位各剂量组(30、15、7.5 g/kg)小鼠辐射热刺激甩尾潜伏期延长(
其他文献
现行知识产权管理支出审计是建立在国家现行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的,使用资金管理是否合规以及是否进行过有效的调查和分析,都要通过相关的绩效审计研究取得结果
目的:研究nucleostemin (简称NS)基因特异性RNA干扰对HeLa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①将NS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质粒经脂质体转染导入HeLa细胞,筛选NS阳性转染HeLa细
目前,化疗是癌症病人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药物外渗、静脉炎等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使得许多患者望而却步、甚至痛苦万分。PICC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2008-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