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c8814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及现状加以阐述,对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探索解决中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基础 心理健康问题
  一、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背景分析
  贫困生是中职学校里特殊的群体,他们家庭经济困难,使他们成为中职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和高职院校学生相比较,中职学校学生平均年龄在16岁左右,这个时期是青少年的特殊阶段——叛逆、多疑、偏执、焦虑、敏感、抑郁等。根据调查,中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曾经受到过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二、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
  首先,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明。中职学校贫困学生与社会几乎没有任何接触,社会阅历有限,在选择和判断事物时,容易受到环境或他人的影响。其次,自我定位不准确。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强烈自卑和过度自尊。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将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成败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如动机、情绪、态度和能力等;,外控型的人认为成败是由自身外部原因造成的,如他人影响、奖惩、运气等。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加上处于中职这个敏感阶段,很多学生因为一点困难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一撅不振。
  2、家庭因素
  (1)家庭关系影响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关系和谐、家庭气氛融洽直接影响贫困学生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睦的家庭会让孩子感到幸福舒适、开朗乐观,他们愿意和父母沟通,便于父母把握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家庭关系紧张、气氛不融洽,孩子就会出现孤僻、自闭状态。在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座谈中了解,部分贫困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他们意识里面没有父母关爱,长期以往影响到他们人际交往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父母态度影响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有很大影响。父母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子女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反之,会消极怠工,缺乏进取心。在座谈中发现,40%以上的贫困学生都认为父母对生活没有目标,一些父母经常埋怨社会、抱怨生活。使他们的孩子认为自己是社会的最底层,学不学习根本不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3)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
  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温暖型、拒绝型、过度保护型和溺爱型。温暖型方式可以培养子女良好的品质,比如自信、诚实、公正;拒绝型方式会使子女形成反抗、自卑、虚伪的品质;过度保护型则会把子女培养成一个胆小、怯懦、退缩的个体;溺爱型方式则会使子女形成自私、任性、懒惰的品质。
  3、学校因素
  当前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很多中职学校中仍然沿用应试教育,它们以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在教学中把精力完全放在提高学生专业课成绩上,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容易忽视理想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当前中职学校教师水平与以前相比有较大的进步,但其素质和思维方式仍然守旧,他们对学生抱有成见,有不尊重、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这些都可能促使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4、社会因素
  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不仅与自身和家庭有关,还与社会息息相关。社会环境的发展程度对中职学校贫困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社会环境来看,招生困难导致中职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初中学生当中成绩最差的学生成了中职学校的主要生源,而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由农村考入到城市,生活环境的变化冲击着他们的认知和情感,他们受到社会的影响很大,社会上好的现象会促进中职学校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社会信息对贫困学生心灵造成冲击。
  三、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教育部印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1、营造和谐家庭环境
  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健康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努力为子女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经常参与家庭实践活动,如孩子自己当家一天,做一餐饭,和家长一起参加家庭劳动等。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评价,让孩子体验当一天家的辛苦和付出劳动的快乐,培养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中职学校同样也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心设立一至两名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二至三名心理健康老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不同专业、不同系的所有学生。针对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未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庭贫困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计划、具体实施方法等等。
  3、社会关注
  社会环境的发展程度对中职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从提高中职学校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创造优化的外部环境。例如开设校园网络,筛选网络信息,把有害的信息直接剔除掉,有利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信息传递给中职学生,促进中职学校包括贫困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本文在教育对策上对于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探讨,对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在提高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推动作用,从而确保中等职业学校能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盖风武.心理健康教育[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刘一荻.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态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抓阄我爷爷一共养了我爸他们哥四个。我爸是老二,和我三叔仅差一岁。我三叔大眼睛双眼皮,细皮嫩肉的,长得极好看,像我奶奶,一点都不像我爷爷。我奶奶可是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只要教师一谈到体罚立刻谈虎色变,唯恐避之不及,而且通过媒体对一些学校中老师对学生体罚现象的曝光事件也让很多社会人士与众多学生家长对体罚现象深恶痛绝。的确,我们抵制不合理的体罚行为,但杜绝体罚是否一定带来好的结果,却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反思。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体罚现象 培养方式  体罚已经变为教育界中的高压线,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慎而又慎的同时,在教学中却更
主题: 中国汇率政策展望。意义: 10月28日实施的利率改革为汇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分析: 既然中国已经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可以想见,中国不久就有可能扩大人
【摘要】套管开窗侧钻技术作为老油田增储上产、完善开发井网的一种有效措施,得到广泛应用。而侧钻井固井质量由于受环空间隙小、固井液循环附加当量密度高、不规则井径的影响,固井质量较差。而江苏油田针对油田地质特点和侧钻井固井难点,提出了采用分级变密度固井的新工艺,有效解决了侧钻井固井质量差的难题,自2011年应用以来,已成功实施了17口井,固井成功率100%,固井优质率70%以上。  【关键词】井径 固井
本文针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当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对房屋建筑而言,其结构设计是一项全面、系统,并且责任重大的工作,但却是房屋建筑施工的必要前提。在房屋建筑结构
摘 要 焦虑一直是大学生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且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导致大学生的焦虑感越来越强,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焦虑心理进行探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分析大学生常见的焦虑心理类型,然后再具体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缓解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焦虑心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 焦虑心理 原因 对策  随着我国大学
摘 要:《名利场》(Vanity Fair)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的成名之作。《名利场》深刻与细致地描绘了英国19世纪封建贵族、资产阶级贵族,争权夺利的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丑陋的社会现实,也更加地描绘了,人性在社会现实中的复杂变化与展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名利场》更加具有了批判社会现实的意义,也更加向我们展现了《名利场》的文學价值与社会意义,这是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功之
初见沈华东老师,便能从他待人接物中感受到一份淡定平和之气,而他拥有如此的气质,并不让我感到意外,想必这是写得一手好字的先决,而那份难得的谦和儒雅,才是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
初试锋芒rn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到北京的、,再到,,以及后来的,,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
摘 要 在我国新时期警察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过关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教育观念的落后,又有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陈旧等。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创新警察院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从我国警察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出发,重点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教育手段,从而为我国警察院校未来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相关理论借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