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兼顾有效和有趣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置情境 贴近认知
  案例:在市级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水平一(一年级)《走和跑》课中,教师创设了“参加熊大生日派对”的情境激趣,教师通过语言诱导说:“天快黑了,我们要加快行进速度,通过前面三个地方,否则将错过生日派对。”于是教师进一步介绍三个练习:一是“过独木桥”,快速跑过两条平行线组成的“独木桥”;二是“钻山洞”,学生分2组,一组面对面掌心贴掌心构成“山洞”,另一组快速降低重心钻过“山洞”;三是“穿窄巷”,学生分2组,一组面对面站立形成“窄巷”,另一组加快摆臂快速通过“窄巷”。
  分析与建议:案例中,教师设置了贴近该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将走跑成直线、体会重心变化和前后摆臂等要领和要求融合在3个趣味练习中,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有效达成了本课的技能目标。笔者认为,设置情境不能仅为了有趣,还需关注有效性。有效且有趣的情境应从3个方面着手:首先引生入境,针对学生认识特点,设置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其次融入情境,将相关技术技能要点,以趣味小练习的形式,融入到整个故事情节中去;最后借用情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三维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案例中的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挖掘设置情境的育人价值。
  二、講解得当 发挥主导
  案例:在一年级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示范完整动作过程中,首先通过模仿“高人”体会“两臂上摆”,其次模仿“矮人”体会“两臂后摆”。再其次将用力蹬地前摆臂向前跳形容为“超人”,最后教师给予“高人”“矮人”和“超人”的口令提示学生集体练习。
  分析与建议:案例中的教师将立定跳远技术分解为“高人”“矮人”和“超人”3个形象动作,使得讲解既直观又有趣。如何讲解得当,让教学有趣有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3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激趣,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二是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生动直观的讲解,帮助学生迅速建立动作表象;三是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讲解具有启发性,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三、开展竞赛 提升内驱力
  案例:在一节五年级排球双手正面垫球课中,在自垫环节教师设置了4个级别,分别是连续垫10、15、20和创纪录,组织学生进行闯关挑战赛。在竞赛的情境中,学生的练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并注重提高自己的动作质量,挑战更高的目标。
  分析与建议:教学过程中运用竞赛法,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动机水平,促进学生不断完善技术动作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案例中教师设置了4个等级的闯关式竞赛,使得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明确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同时有效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笔者认为在运用竞赛法的过程中,首先,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避免竞赛成为精英学生的“舞台”;其次,采用多种形式,避免竞技化,采用竞技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式;再其次,避免竞赛的副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比赛,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最后,合理安排竞赛频率,避免竞赛过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降低学生的内在动机力量。
  四、针对教材 优化策略
  案例:在一节六年级的耐久跑课中,教师借鉴了“定向越野”项目的做法,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各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结合各自的线路图开展“趣味寻宝”。练习过程中教师再配上音乐,学生跑得不亦乐乎。
  分析与建议:案例中的耐久跑教材,虽然其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较大价值,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该教师通过趣味化的实施,有效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对待趣味性较差的教材,可以从3方面进行教学策略优化:首先,优化外在环境,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其次,发挥小组学习的同伴效应,构建学习共同体;最后,创设应用情境,转变学生对练习本身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片面认知。
  五、游戏串联 利于建构
  案例:在一节四年级跨越式跳高教学中,上课教师采用4人1组的组织形式,设计了5个游戏串联整堂课的教学:一是“隔墙看花”。2人高高举过头顶,并拉直形成一堵“高墙”,另2人斜线助跑起跳,比一比跳到最高处时,谁的身体超过墙的位置多。二是“双飞比高”。2人将皮筋置于同一高度拉直,各关由低到高置于身体的髋关节、胸部和下巴,另2人做直腿依次摆动脚背踢绳进行挑战。三是“斜绳比高”。2人拉绳,1人将绳头置于地面按紧,另1人将绳头由低到高依次置于不同高度,另2人依次分别从绳头高端和低端起跳做2次“过杆”动作进行挑战。四是“跨越过河”。2人盘腿坐下,分别拉2根绳的绳头置于身体同一高度两侧,2绳平行与肩同宽成“河”,另2人上一步采用跨越跳高动作进行挑战。五是“步步登高”。2人持绳拉平,各关由低到高置于膝关节、髋关节和胸部,另2人用跨越式跳高动作进行闯关。
  分析与建议:分解练习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技术动作,但枯燥的分解练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对一些技术动作相对较为复杂的教材尤为明显。案例中,教师将跨越式跳高的起跳充分、助跑起跳衔接、双腿摆动方法、下压转体和完整动作设计成一个个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小游戏串联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改进教学:一是对教材的技术动作进行分解,创编游戏串联教学,提高趣味性促进学生积极体验,帮助其身体感悟到相关要点,形成有效的肌肉认知;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游戏对提高技术动作的价值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认知。
  六、信息技术 便于直观
  案例:在一节三年级《蹲踞式跳远》课中,教师结合大屏幕播放多媒体视频课件进行趣味讲解;分组练习时,各组利用iPad观看课件或拍摄同伴动作进行合作学习;讲评时,教师结合自己拍的视频和各小组拍摄的视频慢放进行各环节点评。
  分析与建议:案例中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提高讲解趣味性的同时,利用拍摄和慢放技术,便于学生观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动作表象和促进动作技能的分化与自动化。
  笔者认为可以从3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有趣有效:一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技术动作过程进行生动地直观演示;三是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练习情况,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汤祥(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213000)整理
其他文献
当下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时期。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智慧支撑,也需要一批批身心健康之人力资源支撑。当此之时,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个基本理念: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切相关,学校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体育课差异生是指那些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均暂时落后的学生。体育课“伪病假”学生是指无先天或慢性疾病,在没有突发身体不适情况下,因某些个人主观原因,在课前要求请假见习的学生。然而“伪病假”学生中又以意志品质薄弱、体能贮备低、畏惧体育活动(如长跑)、肥胖或营养不良等差异生居多,尤其在流感季节、严寒酷暑时节多发,教师如不及时甄别,请“伪病假”学生将逐渐增加,“跟风”现象将愈演愈烈,这严重影响了正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组织有关专家和一线教师编写了《普通高中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并通过了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审核。运动技能教材作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教材载体,也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笔者对教科书中的运动技能教材进行介绍和分析,帮助一线体育教师理解教材和使
“体育老师还能当班主任?我没有遇到过,我孩子也从来没有哪个班主任是体育老师当的……”,这是某初三班一位学生家长在一次座谈会上表达的不满。值得高兴的是,发言随即遭到了其他家长的集体反对,因为三年来,该班级文化课在同级中名列第一,行为习惯、班风班貌的改观有目共睹。作为区“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荣获区“优秀班集体”,已经积累了15年班主任经验的笔者,心里也是十分欣慰的。  通常情况下,中小学班主任大都由
家庭“体育作业”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辅助形式。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高质量地完成,不但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对稳固体能、提升技术技能,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融  融,即融入。纵观现在的一些家庭“体育作业”,存在单一、随意、无目的性,只是一些单纯的、类似课课练的内容,并不能把平常生活中趣味性强、学生乐练、乐学的民间游戏、传统体育内容融入到家庭“体育作业”之中,致使学生锻炼积极性不高
一、引导探究  现象:本次活动呈现了《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练习方法11》《排球:正面上手传球运用方法2》2节课例,2名执教教师提出的问题个数少,且问题较笼统,指向性不明确,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思考。  分析: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提高“问题”的质量,还需要教师掌握好问题的数量,控制好师生对话的时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建議:根据2节课例中基本部
目前,辽宁省内许多小学体育教师侧重于教学理念和学科专业教育,往往忽视论文写作方面知识的培训。笔者于2013年12月24日组建了本溪市小学体育教师“论文写作团队”。希望通过引领,能让省内更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走进写作,了解论文写作的真实意义,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与素养。  一、围绕主题旁征博引  2016年、2017年,笔者所在地区开展了全市的小学体育教师论文评比活动,征集的论文都是围绕《中国学校体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虽然体育教师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承担着相同甚至更多的任务,但是相较于其他“主要”学科教师而言,其职业发展过程也会面临一些曲折。为此,体育教师要正确对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总有一个机会会成为你成长的加速器,助你登上新的台阶。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1997年参评中级职称时,笔者因缺乏班主任工作经历而搁浅,2年后才晋升成功。晋升中级后,我开始担任班主任工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称《工作意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称《发展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科学、规范、高质量地上好体育课。“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旨在改革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使其符合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过去的一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回顾走过的“路”和发生的重大事件,既是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者个人的回望,也是对学校体育几十年的总结与致敬。  一、发展历程  我是1978年3月初走进河南大学体育系的一名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被称为“文革”结束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78年3月入学但被称为“七七级”,为了上满4学年课程,至1982年元月毕业。当年参加高考的分数为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