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联合尺神经阻滞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shin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联合尺神经阻滞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断掌或断腕再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神经阻滞,Ⅰ组采用肌间沟臂丛联合尺神经阻滞,Ⅱ组采用腋路两点臂丛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患者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止血带耐受情况,以及膈神经阻滞、霍纳综合征、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

结果

Ⅰ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5.13 ± 0.76)、(7.13 ± 1.04)、(3.23 ± 0.62)min]均明显快于Ⅱ组[(9.23 ± 1.61)、(12.35 ± 1.76)、(8.83 ± 1.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阻滞优秀率[90.0%(36/40)、85.0% (34/40)、97.5%(39/40)]均明显高于Ⅱ组[72.5%(29/40)、65.0%(26/40)、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阻滞完全率[75.0%(30/40)、37.5% (27/40)、80.0%(32/40)]均明显高于Ⅱ组[47.5%(19/40)、40.0%(16/40)、45.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止血带耐受优秀率[90.0%(36/40)]高于Ⅱ组[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膈神经阻滞2例,霍纳综合征1例。两组均无喉返神经阻滞发生。

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联合尺神经阻滞起效快,感觉、运动阻滞效果好,提高止血带的耐受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更适合长时间的手、腕部显微外科手术。

其他文献
胰腺淋巴上皮性囊肿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胰腺囊性病变,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术前诊断难度大,通常在肿瘤切除后经病理检查才被确诊。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筛查中机会性眼病的筛查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眼科检查33 437例,分别进行视力及眼科检查。并分析机会性眼病的比例以及造成盲的主要原因。结果其中屈光不正21 760例(65.1%),白内障3 989人(11.9%),黄斑病变1 714例(5.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58例(0.47%)疑似青光眼165例(0.49%),视
目的研究肿瘤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临床发作机制。方法选取确诊肿瘤并发生AIS患者96例,将患者按TOAST分型进行分组,比较D-二聚体、影像学表现以及肿瘤部位等。结果肿瘤导致AIS患者中,以TOAST分型的原因不明缺血性卒中最多,占41.67%(40/96),然后分别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28例、心源性栓塞17例、小动脉闭塞或腔隙性卒中10例、其他原因所致卒中1例;而且以肺癌最多,占39.
目的了解医院中药用药错误(ME)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报的ME报告,从中筛选出中药ME报告,主要就错误的分级、内容、引发人员、引发因素、发现人员等进行分析。 结果共收集到ME报告863份,其中中药ME报告477份,占55.27%。477份中药ME报告中,中成药ME报告180份(37.74%),中草药ME报告297份(62
胰腺腺泡细胞癌是胰腺罕见的恶性外分泌肿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无特异临床表现且缺乏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故诊断较为困难。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CT和MRI增强扫描。该病的影像学表现为肿块体积较大,并伴有钙化、出血、坏死;CT对于钙化显示清晰,MRI对于肿块内出血更敏感。CT检查时加胰腺实质期增强靶扫描能更清晰显示肿瘤及邻近组织情况,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