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创到辉煌 服装专业创业历程

来源 :创意设计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ding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欢庆办学五十周年的日子里,蓦然回首,我们服装设计专业已默默走过了二十五个年头。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服装专业高等教育最早是从上海市二轻局职工大学服装专业起步的。从1985年创办服装设计大专班,到后来苦练内功、以特色创辉煌;从95年服装中专班设置;到99年顺时应势开设服装设计高职班从而进入高职服装人才培养轨道,服装专业2003年以前的创业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曲折变化的发展历程。
  将服装设计专业作为高等学府的一个专业来设置、开办,那是1985年的事。就在这一年,中国纺大、上海纺专和二轻职大差不多同时起步筹建这一新兴专业。由于服装公司隶属于二轻局,师资力量、实训基地、生源等均具得天独厚的优势。当时,轻工部拨款30万美元用于购置服装实训设备,服装公司从第一线抽调10多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教师,学生则是上海及全国的基层服装厂择优选送。由于专业新鲜、时尚,不少学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学的针对性较强,教学效果较好。毕业时,学生设计的毕业作品(从效果图、结构图到成衣)有创意,有灵气,工艺制作也不错。为了展示学生丰硕的学习成果,学校于1988年7月在市府礼堂举行了“上海二轻职大服装设计专业88届学生毕业作品汇报演出”,演出圆满成功,同行一致赞誉,一时间,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纷纷予以报道,服装专业风光无限,当时的二轻职大也名声大振。
  1988年后,因为服装公司划归纺织局,正蓬勃发展的服装专业突然面临师生缺失的双重尴尬。面对困难,学校一方面积极续聘原专业教师兼课,另一方面将转行服装的老师推上教学一线,同时从服装厂抽调技术人员任教,三管齐下,逐步稳定了教学秩序。
  1988-1994年,服装专业每年招收一个业余班、一个全日制班,由于教学规模适中,正好腾出手来苦练内功:修订教学计划,编写专业教材,整合师资队伍,甚至对服装工艺老师进行西服制作考核,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裁剪、缝制出西服,作业经专家评审合格后方可上岗。教学过程始终奉行设计与工艺并重,始终强调实践第一;毕业设计要求学生从设计效果图到结构图直至选料、裁剪、缝纫、制作一竿子到底,全面提高其设计理念和动手能力,学生学到了真本事,专业办出了特色。
  为反映毕业生的真才实学和我们的教学效果,1989年7月在美琪大戏院、1991年7月在市府礼堂、1992年7月在上海商城剧院,学校分别为三届毕业生举行毕业作品汇报演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电视、报刊纷纷报道,二轻职大再续辉煌。
  90年代,职工大学面临专业老化、生源不足、难以为继的困境。1995年,一向“衣食无忧”的服装专业随二轻职大并入机械学校,也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危险之中往往隐含着生机。可否将职大的优势专业与中专的充足生源嫁接?灵光闪现:着手开办中专服装班。
  教研室10位老师带着宣传资料分区分片下中学,宣传我校服装专业的办学历史和过往成果,欢迎学生前来报考。工夫不负有心人,原本60名的招生计划增至90名,前来报考者多达1000余人,招生现场火爆异常,服装中专一炮打响,服装专业绝处逢生。
  从1995年至1999年,服装专业每年招收三到四个中专班,学制四年。在校学生最多时达400余名,办学规模空前绝后,专业发展步入中兴。
  基于多年大专服装教学的经验积淀,教师们在完成中专教学时就相对顺畅淡定;这就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服装中专教材的统一编写工作。1998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高中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材全套共15本,其中有七本由我校服装老师编写;它们是:刘灿明的《服装画技法》、陈天年的《服装色彩与图案》、余强章的《服装造型设计》、姚再生的《服装材料》和《服装缝制工艺》、娄明朗的《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结构设计》。
  1998年暑期,在轻工教育培训中心的统一规划下,职大与中专分离,二轻职大服装专业搬迁至漕溪北路502号。当年年底,学校决定申办服装设计高职班。1999年,两个服装高职班共60名新生顺利入学,服装设计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大好形势的到来,服装高职班之外,装潢、广告、展览、环艺、数码、时装班等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二轻职大的办学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3年3月,上海市政府批准二轻职大与工艺美校合并组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二轻职大告别职工大学,进入正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序列。服装专业在生源、师资、资金、设备等方面的专业可持续发展获得了可靠保证。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服装教学实践之后,专业老师们的服装理论和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之原上海工艺美校服装专业教师的加入,教研究室学术气氛浓、竞赛意识强,成果频出。中国纺织出版社、高教出版社、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了十多本我校老师编著的服装教材,它们是:姚再生的《服装立体构成与缝制组合》、《西服》、《服装制作工艺》、《成衣工艺与制作》、《服装技术手册》等,娄明朗的《袖子缝制工艺》、《大衣》、《最新服装制板技术》等,经慧蓉的《女上装》,陈丽敏的《女衬衫•连衣裙》等。
  2007年,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国家高职高专示范院校建设” 申办成功;2010年,上海工艺美院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学院的发展、服装专业的发展都获得了再次腾飞的契机。
  2003年两校合并以前,二轻职大服装专业共培养了22届1500余名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足迹遍布全国各省时地区;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设计、样板制作、工艺技术和质量检验工作,其中不乏在国际品牌和跨国企业中担任管理工作和重要职务者。比如92届学生李智,现为上海伦达投资集团上海区域总经理;蔡利人,现为德国蒙地奥公司中国区技术总监;冯卫华,现为瑞典H&M女装部主管;黄艳,现为瑞典H&M技术部主管;李洁,现为上海伊斯娜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经理等。91届学生郭方成在虎门、91届学生吴英在佛山、92届学生孙绍革在上海开辟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和门店。88届学生徐雅琴、经慧蓉则走上服装高等教育讲台。
  回首思考我院服装专业在二轻职大初创阶段的办学实践,至少在如下方面给我们启示:
  1.专业设置要符合社会的需求
  不同历史阶段总有某种特定的社会需求,反映到教学上那就是人材需求。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新风改变了国人的穿着观念,人们对自己的衣着形象有了更高的要求;1985年,学校顺应这种社会需求,设置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服装设计专业。上海乃东方巴黎,对全国时装潮流有引导作用,这便铸就了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海的服装企业成千上万,人才需求量巨大,这就保证了专业持续发展的稳定性。
  2.专业发展要跟随市场的变化
  生源历来是办学的重要基础。90年代职工大学生源枯竭,而此时初中毕业生总量却达历史高峰期,中专职校生源充足。根据生源市场的变化,放下身段,招收初中毕业生,开办中专服装班,这是当时服装专业能生存下来的唯一途径。我们顺应市场变化这么做了,不仅绝处逢生,而且使服装专业步入中兴。
  3.专业腾飞要抓住历史性机遇
  机会不是天天都有的,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000年,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在1999年申办服装高职班,机遇或许就与我们无缘。2007年申办示范性高职院,如果不是全院师生全力拼搏,作好充分准备,这样的历史性机遇或许也将与我们插肩而过。机会永远只垂青于作好准备的人。
  4.专业建设要苦练内功、办出特色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心骨。专业带头人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带动一班人。我们鼓励教师写论文,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支持教师出教材,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鼓励教师苦练专业技能,以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上,始终强调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强调学生要从设计、打板到裁剪、制作一手落,逐步形成鲜明的职业特色,具备一流职业技能的学生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衣冠王国,五千年灿烂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变化莫测的时装潮流滚滚向前,只有不断思索,不断进取,才能让服装专业与时代同行。文明社会人人都要穿衣,服装行业年年都要人才,审时度势,拿捏得当,服装专业一定能长盛不衰。
  
  
  姚再生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原二轻职大服装专业教研室主任
其他文献
创客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有效尝试,文章以集成型的嵌入式创客服务模式为基础,从嵌入式创客服务理念、建立融合式创客服务团队以及嵌入式服务的过程及方式三方面对嵌入
<正> 1 前言“个案”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罗兰德·克里斯坦森所倡导的。这种教学法是把学习、研究的案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
文章分析了目前图书资源语义挖掘的自然语言处理现状,比较其中较为主流的主题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如LSI、pLSI、LDA及NLTK等的衍进状况,尝试应用模块设计选择。初步阐释
北京的秋天来得太突然,我还没准备好和夏天道别,秋天的寒意就已悄悄袭来。  秋天是丰富多彩的,楓叶的红、银杏叶的黄、天空的蓝,还有夏天残留的绿……这些美丽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北京的郊区也很美,各种各样成熟的果实为北京的秋增添了几分色彩。红红的苹果、金黄的鸭梨、金灿灿的柿子、红艳艳的山楂……它们不但颜色艳丽,味道也非常甜美。秋天果然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啊!  我更加珍惜秋天了,享受
结合耦合协调理论,依托丽水9个县市公共图书馆的有关数据,构建耦合协调指数模型。结果表明:(1)各县市图书馆服务供需处于不平衡状态,图书馆服务供给随频次呈递增关系,图书馆服务
海豹是鳍足类动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从南极到北极,从海水到淡水湖泊,都有海豹的足跡。南极海豹数量为最多,其次是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地。  海豹生活在寒温带海洋中,除产仔、休息和换毛季节需到冰上、沙滩或岩礁上之外,其余时间都在海中游泳、取食或嬉戏。它们在繁殖期不集群,仔兽出生后,组成家庭群,哺乳期过后,家庭群结束。它们在冰上产仔,冰融化之后,幼兽才开始独立在水中生活。少数繁殖期推后的个体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