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谈降息政策的有效性

来源 :环渤海经济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j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通货紧缩的困扰,1996年至1998年,我国连续7次降息,以求刺激有效需求的不足,然而,宏观经济走势始终难见成效.那么,怎样解释这一政策的失灵?笔者认为,中国当前存在着凯恩斯所述的"流动性陷阱"现象.为得此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储蓄存款的变化状况,以及正确解析各种相关的置疑.通过这种认同,我们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更清醒的认识到:在目前状况下,利率机制是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我们的政策取向应面向更深层的社会原因,这正是我们改革攻坚的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信息产业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政府信息化处在关键和核心的
目的:观察并总结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治疗。方法:1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予脲激酶溶栓,以5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15 min,根据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回缩至正常对照值的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