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兼善中学(简称兼善中学)是国家首批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兼善模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校本教研已在市内外推广。近10年来,随着学校信息技术装备的逐步完善和升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校园网络平台的应用基本得到普及,于是学校践行了利用教师博客助推学校校本教研的活动。
根据自身的特点,兼善中学的校本教研主要以教师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教学反思、课例研究、网络教研、校内合作、总结提高等形式开展。而网络教研主要是通过教研组博客、教师博客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研工作效率。
● 教师博客——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
在教研过程中有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集体备课”,这是许多教师用实践证明其优越性的教研方式。这一方式有助于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年级组、学科组的均衡发展。但是它却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如集体备课的范围比较小,没有条件组织大规模的集体备课;又如集体备课只能限定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不能跨时段、持续性地进行。这些不足使得集体备课难以日常化。而教师博客可以弥补传统集体备课的不足。在教师博客上进行集体备课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使集体备课的规模无限制地扩大。此外,博客中还有一个很有效的功能就是“博客圈”,在每个人的博客中都会提供同一个圈子所有博客的链接,这个强大的链接群也是教师之间资源共享的良好载体。在圈子中每个人的教学经验都可以被其他人学习、分享,达到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使得整体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目前,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教师要想快速找到、找全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料却非易事。博主(如教研组长)可利用博客收集实用教学资源,虑其所求,供其所需,让教师轻松地、近距离地各取所需。比如,开学初,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建议是教师迫切需要的,博主可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并上传到博客上供教师参考;到了学期末,又可根据教师所需上传有关期末复习的资料。各学科教研组根据教学实践特点,利用博客平台,将相对集中的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 教师博客——教师思维互动的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客是个人信息的积累,也是与同仁交流的舞台。博客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既能“问”,又能“学”的思维互动平台。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不知该如何解决时,可以将疑问上传到网站上,和同行一起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共同参与和切磋中不断成长!笔者曾多次与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在博客群中开展各种话题的研讨。比如,英语教研组的一位年轻教师在博客中发布了一篇关于《如何提高初中生英文写作水平》的文章后,许多教师都积极参与,发表各自的观点;如在《重庆高中课改后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的讨论中,不少教师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好课的不同看法。博客为教师提供了发表个人思想的传播媒介,通过网络,教师把自己的困惑、思考、感想发布到博客上,与同仁交流、分享。这样的沟通、探讨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教师在反思、互动和争鸣中不断地进行着思维的碰撞与创新的交融,博客成了教研的另一个主阵地。(重庆市兼善中学网络教研博客网 http://www.cqjszx.com/blog/index.asp)
● 多层次教师博客,在网络教研不同领域中发挥作用
兼善中学网络教研博客群开通以后,学校各教研组、相关管理科室、一线教师申请并开通了不同作用的教师博客。比如,教科室的博客,主要针对教育科研的一些精华帖子,适合各个学科的教师阅读和交流;教研组博客主持了各学科教研活动,把传统的教研活动搬到了博客。
教研组下设的一线教师博客主要服务于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互动交流。信息技术组教师博客还增加博客制作技术、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学科整合等栏目,辅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以上所有的博客都集中在学校网络教研博客群中,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学校网络教研工作。
兼善中学的教师博客,为教师构建了一个崭新的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的世界,为教师插上了一双灵动的翅膀,为教研注入了一股活水。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帕克·帕尔默说的:“我们所找到的这个家园不是一个封闭、狭隘的地方,而是像天空一样开放和广阔。”
根据自身的特点,兼善中学的校本教研主要以教师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教学反思、课例研究、网络教研、校内合作、总结提高等形式开展。而网络教研主要是通过教研组博客、教师博客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研工作效率。
● 教师博客——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
在教研过程中有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集体备课”,这是许多教师用实践证明其优越性的教研方式。这一方式有助于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年级组、学科组的均衡发展。但是它却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如集体备课的范围比较小,没有条件组织大规模的集体备课;又如集体备课只能限定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不能跨时段、持续性地进行。这些不足使得集体备课难以日常化。而教师博客可以弥补传统集体备课的不足。在教师博客上进行集体备课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使集体备课的规模无限制地扩大。此外,博客中还有一个很有效的功能就是“博客圈”,在每个人的博客中都会提供同一个圈子所有博客的链接,这个强大的链接群也是教师之间资源共享的良好载体。在圈子中每个人的教学经验都可以被其他人学习、分享,达到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使得整体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目前,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教师要想快速找到、找全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料却非易事。博主(如教研组长)可利用博客收集实用教学资源,虑其所求,供其所需,让教师轻松地、近距离地各取所需。比如,开学初,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建议是教师迫切需要的,博主可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并上传到博客上供教师参考;到了学期末,又可根据教师所需上传有关期末复习的资料。各学科教研组根据教学实践特点,利用博客平台,将相对集中的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 教师博客——教师思维互动的平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客是个人信息的积累,也是与同仁交流的舞台。博客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既能“问”,又能“学”的思维互动平台。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不知该如何解决时,可以将疑问上传到网站上,和同行一起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共同参与和切磋中不断成长!笔者曾多次与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在博客群中开展各种话题的研讨。比如,英语教研组的一位年轻教师在博客中发布了一篇关于《如何提高初中生英文写作水平》的文章后,许多教师都积极参与,发表各自的观点;如在《重庆高中课改后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的讨论中,不少教师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好课的不同看法。博客为教师提供了发表个人思想的传播媒介,通过网络,教师把自己的困惑、思考、感想发布到博客上,与同仁交流、分享。这样的沟通、探讨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教师在反思、互动和争鸣中不断地进行着思维的碰撞与创新的交融,博客成了教研的另一个主阵地。(重庆市兼善中学网络教研博客网 http://www.cqjszx.com/blog/index.asp)
● 多层次教师博客,在网络教研不同领域中发挥作用
兼善中学网络教研博客群开通以后,学校各教研组、相关管理科室、一线教师申请并开通了不同作用的教师博客。比如,教科室的博客,主要针对教育科研的一些精华帖子,适合各个学科的教师阅读和交流;教研组博客主持了各学科教研活动,把传统的教研活动搬到了博客。
教研组下设的一线教师博客主要服务于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互动交流。信息技术组教师博客还增加博客制作技术、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学科整合等栏目,辅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以上所有的博客都集中在学校网络教研博客群中,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学校网络教研工作。
兼善中学的教师博客,为教师构建了一个崭新的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的世界,为教师插上了一双灵动的翅膀,为教研注入了一股活水。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帕克·帕尔默说的:“我们所找到的这个家园不是一个封闭、狭隘的地方,而是像天空一样开放和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