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培训工匠近三年后始修缮养心殿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9月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宣布正式启动对养心殿的修缮工作,而距离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启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关闭养心殿,已经过去了两年零八个月。
  据悉,为了展现养心殿的历史风貌,两年多来故宫各部门全面介入,事先开展了33项研究课题。从2016年至2018年8月,故宫没有施工,而是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对官式古建筑营造工匠进行培训。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包括“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等八大作,其下还细分了上百项传统工艺。从材料到做法,都要严格遵循营造則例。
  直到2018年8月底,故宫对外宣布,已完成“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六作培训的275名工匠经过选拔、考核,最终116人考试合格,为养心殿的修缮打下了基础。这同时也宣告了,已经“等候多时”的养心殿修缮工作即将正式开始。按照计划,到2020年,包括养心殿在内的所有故宫古建修缮工作都将告一段落,将在当年下半年故宫600年“生日”时重新开放。
  素材点拨:文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是不可复得的艺术瑰宝,对文物的修缮应该保持一份手捧珠玉的细致、一种如履薄冰的虔敬,想好了,准备充分了,有把握了再动手。故宫计划修缮养心殿,两年多过去了还没开始实质性动工,这种“慢作为”何以被公众理解?因为这种慢不是怠慢、轻慢,而是审慎、专业,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做足功课。
其他文献
少年是個很美好的词语,它之于人类,是珍藏心底摩挲百遍的一段不可复求的岁月,是胶片拍摄的雾感长镜头,是娓娓道来的纪实文学,是人生四季中五彩斑斓、生意盎然的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是走出半生后归来的每一个你我他。  少年的定义不仅仅限于生理年龄范围,躯体桎梏不了灵魂的鲜活,若未泯天真,谁人至死不是少年?哪怕时间的洪流像盐酸一样腐蚀了身躯,把衰老提上日程,放任皱纹攀上眼角眉梢,也改换不了少年本性,依旧站在
王鼎钧在《碎琉璃》中曾言:“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每个人都生逢其时,都在冷漠与热忱中、怀疑与坚定中拥抱属于自己的时代,完成对时代的认同。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时代不是从青天白日上叮当一响掉下来的,而是无数的我的呼吸与湮灭铸成的。”不负时代,介入时代,拥抱时代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加里宁有言:“青年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同樣的,置于万花筒般急剧变化的时代
2019年1月17日,即将在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通过官方社交账号发布了一部宣传短片《啥是佩奇》。该短片迅速形成病毒式传播,一夜之间便成了刷屏爆款。  《啥是佩奇》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大山里的故事。快过年了,在农村生活的爷爷给城里的孙子打电话,小孙子说了句想要“佩奇”,但老爷子并不知道佩奇是个啥。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爷爷开始满村寻找佩奇,从洗发水到“张佩奇”,村民们口中的答案千奇百怪。
文章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立项的项目管理模式,总结归纳出了依托专家管理的模式、项目负责人制的矩阵式管理模式、PDCA循环管理模式和过程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