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节课的导入就如同戏剧作品的开场,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心。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劲头能否持续旺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开始时那几分钟的“导入”是否适当和合理。所以,加强“导入”艺术的学习就显得很有必要。笔者尝试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以新颖、巧妙、简短精悍的微活动导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从而让课堂魅力四射。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英语;微活动;导入
课堂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相信很多教师都懂,但这个“梯子”怎样去搭建好,却是一个大学问。“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是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重要一步。“导入”它能激情启迪,激活学生的思维;“导入”它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导入”它能活化引思,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导入”它能热身激趣,构建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氛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好“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如果在设计活动时体现出了“精”和“准”,也就能找准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使学生少走弯路,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谚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Well begun is half done)。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可以深化学科教学,而且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途径。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与其它教学媒体相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能够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对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实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质的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能以其方便的再现声音、展示文本图表、播放动画视频等特点,在导入新课方面拥有传统的教学难以企及的优势。因此,笔者尝试结合自身教学的具体实例来谈谈如何巧用多媒体,来展示初中英语微活动导入的魅力。
一、巧用声音文件导入,激发兴趣
声音文件,尤其是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是富有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能使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情景教学,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适当引用歌曲来导入,能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确保课堂的高效。音乐可以给人以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欣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需要,直接让学生欣赏有关音乐、歌曲,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以七年级 “Go for it” 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为例,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导入:首先播放《铁达尼号》的影片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 的MTV,引导学生边哼唱边进入到电影的奇妙世界,然后通过Who knows the name of this song? Which movie is this song from? Is it a good movie? 等问题,引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对电影、明星、影片分类、人物介绍、表达个人喜恶等知识的了解。并通过对画面和歌词的讨论,引出这个主题,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
二、巧用图片导入,形象生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按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转移(包育彬 陈素燕 2005)。图片具有直观性,使人一目了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大课堂上教学信息容量。图片往往集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警示性于一身,有机地拓宽了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搜集合适的图片,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笔者在选用图片的时候,我们的选材一定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更要新颖、震撼,让孩子们耳目一新,可立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如果案例不新颖,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的话,就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以《新目标英语》七年级 Unit 10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英语;微活动;导入
课堂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相信很多教师都懂,但这个“梯子”怎样去搭建好,却是一个大学问。“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是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重要一步。“导入”它能激情启迪,激活学生的思维;“导入”它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导入”它能活化引思,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导入”它能热身激趣,构建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氛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好“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如果在设计活动时体现出了“精”和“准”,也就能找准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使学生少走弯路,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谚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Well begun is half done)。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可以深化学科教学,而且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途径。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与其它教学媒体相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能够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对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实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质的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能以其方便的再现声音、展示文本图表、播放动画视频等特点,在导入新课方面拥有传统的教学难以企及的优势。因此,笔者尝试结合自身教学的具体实例来谈谈如何巧用多媒体,来展示初中英语微活动导入的魅力。
一、巧用声音文件导入,激发兴趣
声音文件,尤其是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是富有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能使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情景教学,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适当引用歌曲来导入,能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确保课堂的高效。音乐可以给人以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欣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需要,直接让学生欣赏有关音乐、歌曲,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以七年级 “Go for it” 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为例,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导入:首先播放《铁达尼号》的影片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 的MTV,引导学生边哼唱边进入到电影的奇妙世界,然后通过Who knows the name of this song? Which movie is this song from? Is it a good movie? 等问题,引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对电影、明星、影片分类、人物介绍、表达个人喜恶等知识的了解。并通过对画面和歌词的讨论,引出这个主题,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
二、巧用图片导入,形象生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按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转移(包育彬 陈素燕 2005)。图片具有直观性,使人一目了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大课堂上教学信息容量。图片往往集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警示性于一身,有机地拓宽了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搜集合适的图片,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笔者在选用图片的时候,我们的选材一定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更要新颖、震撼,让孩子们耳目一新,可立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如果案例不新颖,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的话,就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以《新目标英语》七年级 Unit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