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11日,渝中区七星岗街道临华路社区。
冬雨淅淅沥沥,播撒着寒意。
在社区居民活动室里,社区党委书记李静的心却在沸腾。
面对数十位社区党员,她扯开嗓门喊——
“新年快到了。社区想组织文艺汇演,大家想想出啥节目。”
“要热闹,可以舞狮子!”有人说道。
“要喜庆,可以打腰鼓!”有人喊着。
…………
一张张红彤彤的面孔,在眼前跳跃着、争论着、笑闹着——李静心里涌起暖意。
就在几个月前,临华路社区党委的活动还无人问津。
“坝坝社区”困难多
“每次开会都让我坐外面,现在外面气温40度,你来坐坐看!”
“党委办公室连几个凳子都摆不下,咋个开会嘛!”
2012年7月的一天,临华路社区党委办公室外,一群老党员将李静团团围住。
这天傍晚,党委通知社区党员开会。
由于党委办公室狭小拥挤,会场只好选到办公室外的坝子上。
时值盛夏,虽近晚上7点,坝子里依然闷热难耐,再加上蚊虫轮番进攻,一些党员很快就坐不住了。
于是,他们将怨气一股脑儿发泄到李静身上。
李静脸上陪着笑,眼里含着泪。
多少年来,社区党委一直挤在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办公,党员活动场地和党组织硬件设施也几乎为零。
“手里没经费啊,只好开会在坝坝,活动在坝坝,谈心在坝坝。”李静说。
时间一长,党员群众对党组织便失望了。
党组织活动开始“走过场”,社区文体活动也组织不起来了。
“每次组织活动,都要挨家挨户敲门动员,却总是吃闭门羹。”李静脸上愁云密布。
正因为这些事,基层组织建设年分类定级中,临华路社区党委被评为“后进”。
“这可怎么办哟?”李静彻底没辙了。
多方投入强保障
临华路社区党委被评为“后进”,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学荣急了。
他带着街道领导班子走进社区,开起了群众意见座谈会。
“保障不力,是临华路社区党委的首要困难。”会后,蒋学荣得出结论,“场地局促、硬件缺乏,导致活动开展不力,影响了社区党委活动的正常运转。”
找到“病根”,街道党工委随即向区委汇报。
听取汇报后,区委组织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很快作出响应。
“啊,副区长来我们社区了。”
2012年8月的一天,看到副区长黄孝明走过来,李静激动地喊起来。
得知临华路社区党委的困难后,区委派黄孝明来“结对帮扶”。
挨家挨户走访后,黄孝明又开始召开联席会议。
短短时间内,黄孝明就往社区跑了六趟。
办法很快找到。
2012年8月,临华路社区党委新址。
这天,站在明亮宽敞的办公室里,李静抬头看了看印有“临华路社区党委”字样的牌子,视线突然有些模糊。
黄孝明调研后,区委很快将临华路社区列入区“星光计划”帮扶名单——来自区财政的“巨款”划拨到社区,专项用于改善社区阵地。
有了资金保障,社区党委花200多万元买下一层写字楼,办公面积从十几平方米扩展到上千平方米;又花50多万元添置了办公设备……
想到这些,李静的眼睛更模糊了。
周围,党员群众掌声雷动。
在这层写字楼里,群众会议室、科普活动室、残疾人康复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一系列活动室诞生了。室内还配备了液晶电视、办公电脑、乒乓球台、康复器材……
“搬家那天,你不晓得我们有好高兴,真比自己搬家还兴奋!”社区干部罗邦荣满脸激动,“以前大家抱怨条件简陋,现在条件变好了,我们就要争当先进!”
发挥作用解难题
“办公室修那么好,怕就是个空壳子哟。”
“办公室再好,我们也享受不到。”
“以前我对社区干部那么凶,现在他们会不会让我参加活动哟?”
…………
听说社区党委搬了家,党员群众议论纷纷。
这些议论传到了李静耳中。
“社区党委现在保障有力、硬件一流,就应该好好发挥作用,让党员群众重新信任我们!”在社区党委工作会上,她大声疾呼。
随即,社区党委从保障资金中划出四万多元,改善了党员群众活动条件。
75岁的刘忠志喜欢音乐。几年前,他邀约几位同好,想在社区党委找一间活动室,开设乐器兴趣班。
当时,社区党委没有活动场地,就只好将刘大爷的兴趣班设在党委办公室,并要求下班时间才能使用。
办公室小且隔音不好,刘忠志不满意,兴趣班很快就“夭折”了。
“社区党委就是个地方小、服务差的‘空壳衙门’。”从此,刘忠志和社区党委结下了“梁子”。
“要发挥社区党委作用,首先就应该‘招安’刘忠志这样的‘刺头’。”
晚上,“叮咚”一声门铃响。
刘忠志一开门,就看到了李静的笑容。
“刘老师,我们把乐器和场地都给您准备好了,兴趣班的朋友也给您召集齐了,就等您开工了哟!”
“是不是哟?”刘忠志有点怀疑。
来到社区办公室,刘忠志伸头一看,果不其然。
从此,刘忠志尽弃前嫌——帮助社区党委成立了象棋、乒乓球等多个兴趣活动小组。
有了第一,就会有第二——在刘忠志等积极分子带动下,社区党员活动和文化活动开始风生水起。
一次党组织活动会上,一名党员提议:“我们建立保安巡逻队吧。”
临华路社区拥有8000多名居民,是渝中区最老的社区之一。由于辖区内物业管理滞后,且流动人口达2000多人,盗抢案件频频发生。
“这个建议好。”党员们很赞同。
2012年11月,社区党委组建了四支“保安巡逻队”。
“那些小偷、强盗从此销声匿迹了。”刘忠志感叹。
随后几个月,临华路社区拿到了“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示范社区”、“渝中区卫生社区”等荣誉。
“在上级党组织的强力保障下,我们有信心甩掉‘后进’帽子。”李静信心满满,“我们不仅不能当后进,还要争先进!”
冬雨淅淅沥沥,播撒着寒意。
在社区居民活动室里,社区党委书记李静的心却在沸腾。
面对数十位社区党员,她扯开嗓门喊——
“新年快到了。社区想组织文艺汇演,大家想想出啥节目。”
“要热闹,可以舞狮子!”有人说道。
“要喜庆,可以打腰鼓!”有人喊着。
…………
一张张红彤彤的面孔,在眼前跳跃着、争论着、笑闹着——李静心里涌起暖意。
就在几个月前,临华路社区党委的活动还无人问津。
“坝坝社区”困难多
“每次开会都让我坐外面,现在外面气温40度,你来坐坐看!”
“党委办公室连几个凳子都摆不下,咋个开会嘛!”
2012年7月的一天,临华路社区党委办公室外,一群老党员将李静团团围住。
这天傍晚,党委通知社区党员开会。
由于党委办公室狭小拥挤,会场只好选到办公室外的坝子上。
时值盛夏,虽近晚上7点,坝子里依然闷热难耐,再加上蚊虫轮番进攻,一些党员很快就坐不住了。
于是,他们将怨气一股脑儿发泄到李静身上。
李静脸上陪着笑,眼里含着泪。
多少年来,社区党委一直挤在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办公,党员活动场地和党组织硬件设施也几乎为零。
“手里没经费啊,只好开会在坝坝,活动在坝坝,谈心在坝坝。”李静说。
时间一长,党员群众对党组织便失望了。
党组织活动开始“走过场”,社区文体活动也组织不起来了。
“每次组织活动,都要挨家挨户敲门动员,却总是吃闭门羹。”李静脸上愁云密布。
正因为这些事,基层组织建设年分类定级中,临华路社区党委被评为“后进”。
“这可怎么办哟?”李静彻底没辙了。
多方投入强保障
临华路社区党委被评为“后进”,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学荣急了。
他带着街道领导班子走进社区,开起了群众意见座谈会。
“保障不力,是临华路社区党委的首要困难。”会后,蒋学荣得出结论,“场地局促、硬件缺乏,导致活动开展不力,影响了社区党委活动的正常运转。”
找到“病根”,街道党工委随即向区委汇报。
听取汇报后,区委组织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很快作出响应。
“啊,副区长来我们社区了。”
2012年8月的一天,看到副区长黄孝明走过来,李静激动地喊起来。
得知临华路社区党委的困难后,区委派黄孝明来“结对帮扶”。
挨家挨户走访后,黄孝明又开始召开联席会议。
短短时间内,黄孝明就往社区跑了六趟。
办法很快找到。
2012年8月,临华路社区党委新址。
这天,站在明亮宽敞的办公室里,李静抬头看了看印有“临华路社区党委”字样的牌子,视线突然有些模糊。
黄孝明调研后,区委很快将临华路社区列入区“星光计划”帮扶名单——来自区财政的“巨款”划拨到社区,专项用于改善社区阵地。
有了资金保障,社区党委花200多万元买下一层写字楼,办公面积从十几平方米扩展到上千平方米;又花50多万元添置了办公设备……
想到这些,李静的眼睛更模糊了。
周围,党员群众掌声雷动。
在这层写字楼里,群众会议室、科普活动室、残疾人康复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一系列活动室诞生了。室内还配备了液晶电视、办公电脑、乒乓球台、康复器材……
“搬家那天,你不晓得我们有好高兴,真比自己搬家还兴奋!”社区干部罗邦荣满脸激动,“以前大家抱怨条件简陋,现在条件变好了,我们就要争当先进!”
发挥作用解难题
“办公室修那么好,怕就是个空壳子哟。”
“办公室再好,我们也享受不到。”
“以前我对社区干部那么凶,现在他们会不会让我参加活动哟?”
…………
听说社区党委搬了家,党员群众议论纷纷。
这些议论传到了李静耳中。
“社区党委现在保障有力、硬件一流,就应该好好发挥作用,让党员群众重新信任我们!”在社区党委工作会上,她大声疾呼。
随即,社区党委从保障资金中划出四万多元,改善了党员群众活动条件。
75岁的刘忠志喜欢音乐。几年前,他邀约几位同好,想在社区党委找一间活动室,开设乐器兴趣班。
当时,社区党委没有活动场地,就只好将刘大爷的兴趣班设在党委办公室,并要求下班时间才能使用。
办公室小且隔音不好,刘忠志不满意,兴趣班很快就“夭折”了。
“社区党委就是个地方小、服务差的‘空壳衙门’。”从此,刘忠志和社区党委结下了“梁子”。
“要发挥社区党委作用,首先就应该‘招安’刘忠志这样的‘刺头’。”
晚上,“叮咚”一声门铃响。
刘忠志一开门,就看到了李静的笑容。
“刘老师,我们把乐器和场地都给您准备好了,兴趣班的朋友也给您召集齐了,就等您开工了哟!”
“是不是哟?”刘忠志有点怀疑。
来到社区办公室,刘忠志伸头一看,果不其然。
从此,刘忠志尽弃前嫌——帮助社区党委成立了象棋、乒乓球等多个兴趣活动小组。
有了第一,就会有第二——在刘忠志等积极分子带动下,社区党员活动和文化活动开始风生水起。
一次党组织活动会上,一名党员提议:“我们建立保安巡逻队吧。”
临华路社区拥有8000多名居民,是渝中区最老的社区之一。由于辖区内物业管理滞后,且流动人口达2000多人,盗抢案件频频发生。
“这个建议好。”党员们很赞同。
2012年11月,社区党委组建了四支“保安巡逻队”。
“那些小偷、强盗从此销声匿迹了。”刘忠志感叹。
随后几个月,临华路社区拿到了“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示范社区”、“渝中区卫生社区”等荣誉。
“在上级党组织的强力保障下,我们有信心甩掉‘后进’帽子。”李静信心满满,“我们不仅不能当后进,还要争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