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绿色设计,通常也称为生态设计,它带给新时期服装流行趋势是清新、自然、环保、温暖的,这也正是其生命力所在,“绿色”的意义包括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三个方面。本文就以现代服饰设计中引领最前沿时尚的“绿色设计”理念展开探讨。
关键词:服饰设计 绿色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纵观服装发展历程,人们已逐渐把身体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完全打破了那种无视人性与人身价值的设计思想,如中国古代的缠足,西方的鲸鱼骨束腰。另外,虽然中国历代崇尚的都是平面裁剪风格,但是从其袖型和腰身的细微变化中,也能感受到其中潜移默化的“以人为本”思想,但是这些设计理念表现得都比较隐讳。这些设计思想和形式的变迁在逐步适应和满足人们所处社会环境审美与功能的需要。
一 “绿色设计”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服装设计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现代设计领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被广泛提升,将人的需求特别是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作为其设计的准则,这便突出了服装设计为人和社会服务的设计之本。
80年代开始,一种追求极端简约的设计流派悄然兴起,将设计造型简化到极致,就是所谓的“简约主义”。它采用最为概括、凝练的设计语言,采用单纯简练的服装品种来进行设计,裁剪线条更为理性,注重色块面料之间的搭配组合。在重视服装整体单纯、简洁的线条轮廓基础上,重视运用装饰性、技术性强的局部处理手法,研究多层次的穿着方法,更具时代感。色彩上选取以自然色调为基调的明快色彩组合和原色组合以及含有空间感的中性色彩,可以说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穿着习惯,当然也就更加“绿色”,更加“以人为本”。
服装设计主张“形式追随功能”,也就是说要求设计的形式和设计风格的变化应以满足服装的使用功能为前提。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使服装失去了其所应有的“人情味”和个性化,忽视了服装中人对情感诉求的满足。面对如此情境,人们着手重新挖掘和定义“以人为本”的设计内涵,结果是好的设计应“形式”与“功能”相提并论,“精神功能”与“物质功能”同时存在。于是,便有了服装设计形式与特点上的简约路线,去掉没有必要的装饰,在美与机能的基础上力求材料的节约与环保;在设计风格上主张“返璞归真”,突出材质本身的美感,采取宽松合体的设计造型以符合人体的自然形态。例如:“五色土”是北京的一个服装品牌,主营成人时装、休闲装,其突出特点是运用大量的苗族、侗族刺绣图案,设计严谨,整体协调,细节精美,面料以天然的丝绸、棉、麻以及化纤为主,局部配以手工绣片,色调沉稳和谐。当然,服装风格的多元化,也是人性思想与精神内涵多元化的要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背景而产生的。
二 “绿色设计”的材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服装行业走向了工业化。服装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人们对服装购买欲随时尚观念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高,从一定角度看,意味着某种浪费,即富余服装的处理问题。工业化大生产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绿色设计”概念在服装设计领域应运而生。
所谓“绿色生态服饰”概念,主要包括服饰面料及辅料的绿色倡导和穿着方式的生态化。一个新时代文化的孕育与成熟总是依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绿色生态”观念从而也成为21世纪服饰文化的新注解和新内涵。
“绿色设计”要求在进行服装设计的同时,既要考虑服装的功能和设计,又要考虑原材料、加工过程、包装设计及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是否舒适健康,而且注重服装使用周期结束后的回收问题等与环境相关的诸多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可持续性”。它是以崇尚自然、弘扬生态美、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进为前提条件的。近来出现的玉米纤维、大豆纤维和牛奶纤维等可再生环保纤维及“彩棉”服装的热销与火爆,就足以证明人们对绿色设计的关注和认可,因为它们完全符合人们对“环保”和“时尚”的要求。在服饰设计中,绿色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选择绿色材料
在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时候,发挥材料的特性与可塑性,通过面料材质创造特殊的形式质感和局部细节,使民族民间服饰体现出全新的一面。选用绿色材料是现代服装设计的一个新方向,这主要是指在服饰面料选择上使用环保纺织品。环保纺织品是指在产品从原料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体伤害最小的纺织品,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特点的纺织产品,皆可称为环保纺织品,或“绿色纺织品”。目前,对于环保纺织品,美国、欧洲、日本的发展领先于其他国家,如杜邦公司研制的聚酷纤维Biomax能借助微生物的消化作用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不会污染环境。
现代服饰设计理念的主要特征广泛应用于高级时装、衬衫、职业装、休闲装、内衣以及运动装。Tencel服装使人们享受到21世纪的舒适与健康。中国在环保印染助剂方面也小有成就。NCEL纤维号称天然纤维,当然不是纯天然的,而是由天然木质中的纤维素制造的。在制造过程中,不像合成化学纤维那样排放有害物质,故又称环保纤维。
环保纺织品是21世纪纺织品的发展趋势,目前环保纺织品开发的重点为:
(1) 开发节约能源的纺织品
在保持纺织品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可开发出减少原料的耗用量,但仍具有保暖效果的纤维织物,即可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另外,开发易洗防污的纺织品可大幅度减少水及洗涤剂的使用,降低河川污染。如2008年3月北京的服饰博览会上就有用纳米技术制作出来的面料,用纳米涂层涂在普通面料上,污渍颗粒难以进入,是现代服饰设计理念和未来服饰设计发展趋势之一,这样即使白色的面料穿着数周也不会变脏,大大节约了水源。通过不断的创新、改造,将民族服饰材料和现代的化纤面料、纺面料以及传统的棉、麻、丝、毛进行搭配转变成服装。
(2) 开发轻薄的多功能性纺织品
功能性纺织品亦为环保产品之一,目前应努力开发轻薄又吸汗的运动服,高强、轻薄的防弹衣,可调节温度的纤维材料及轻薄的医用纺织品等。
(3) 开发防治污染用纺织品
防治污染可多管齐下配合实施。生产可分解材质的纺织品最为迫切,经分解的纺织品可避免对地球造成公害。除此以外,不可分解的纺织品已朝回收再利用方向发展,亦可免除对环境造成公害。
(4) 开发环保型新浆料
从环保和节能出发,从缩短整个浆纱工艺角度考虑,发展出冷浆新浆料,即可用含有较少量胶体物质的浆液,于室温下进行上浆工艺,且浆纱不需烘干工艺。使用冷浆可较多节省成本,缩短工艺流程,达到快速反应,符合环保要求。
2 制造工艺环保化
选择了环保纺织品,就需要考虑在制作流程中尽可能节约能源,比如使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采取“少入少出”的原则,少用额外能源;使用计算机辅助制板,降低纸张的耗费量;降低生产过程中机器噪音的污染,等等。
对于生产垃圾,在服饰中多表现为边角废料的回收再利用。因为以上的所有措施均可降低成本或提高生产效率,只需稍加留心,完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绿色制造符合时代精神,也可以给服装制造企业带来利润。
3 产品包装环保化
无论是服装还是饰品,从生产的地方,经过流通,到达消费场所,这其中通过层层关卡,这就需要服装再生产出场之后进行一系列的包装。为此,在服饰包装中做到绿色化有以下几点措施:
(1) 包装减量化
要借助包装设计者的力量把许多部件构成的包装中多余的一些部件除去。人们习惯于认为包装华丽、具有美丽外表的物品才具有魅力,甚至一件小小的内衣也会用极其庞大的盒子包装。要将这种陋习舍弃需要企业、商家以及消费者共同的努力。
(2) 再生材料利用
有效利用“再生纸”、“再生纸浆”、“再生塑料”、“再生玻璃”等包装服饰品。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比起原始材料,再生材料的强度与外观都略逊一筹,为了确保物质的品质就会期待技术的进步,而如何改善外观则是设计的使命。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服饰品牌的外包装袋上都写有“使用再生纸制造”的字样,而且它们的外观也很精美。
三 “绿色设计”的兼收并蓄
各国设计师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寻找创作灵感,这样的意识下创造出来的服装设计作品,蕴含的多元文化逐步取代了单一文化,不同民族、地域和宗教的文化特点逐渐被设计师挖掘和应用。前些年“迪奥”的设计掌门人约翰·加里亚诺两次来到中国采风,寻找创作灵感,收获颇多。在当年的发布会上,他把中国旗袍的式样,文革时期的装束加以创新并搬上了T型台。紧接着便是对日本文化的借鉴,对和服造型进行设计创新。他对东方元素的借鉴和包容,在西方设计领域引起了轰动。服装中兼收并蓄的文化思潮形成了一时的主流。与此同时,西方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样也被当今中国的设计师借鉴和吸收。如在近几年的中国服装周上,可以看到服装设计作品中大量斜裁形式的运用,在流线型的设计当中颇具美感;设计风格也趋向多样化,如放荡不羁的波希米亚风格,粗犷的西部牛仔风格等。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设计理念在消费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所以,在服装设计中,按照一定的法则把诸多元素进行合理重组,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演绎形式进行创新,服装便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作魅力。文化没有国界,当设计与多元文化相碰撞时,设计便有了新的内涵。
四 “绿色设计”的与科技同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无疑为现代服装设计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与科技同步”的网络化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服装设计师所设计的新作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程序设置直接进行面料置换、色彩选择、样板分析、三维试衣等尝试和风格变化,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与相关人员直接讨论获得评价,及时讨论改进方案;在定制服装中,设计师可以与顾客实现网络互动,询问顾客的喜好进行修改;设计师还可以通过顾客的人体三维服装模型,进行分类设计与试穿及板型的修改,直到顾客满意。还有一种网上虚拟服饰设计是网上虚拟模特,其中美国Landes,end公司的网站最有名,网站对顾客的身材进行扫描,然后获得其身材的3D电子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试穿Landes,end公司网站的服装。目前已经有50万妇女加入该项活动并构建了自己的电子模特。此外,在网上销售服装,既节约企业开支又方便消费者购买。
总之,在“绿色设计”中,确立科学、实用、节约的设计原则,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开发更环保的新型材料,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的必然要求。将现代服饰设计风潮更完美地带入绿色、健康、自然的方向,这是我们更高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元风、李迎军:《现代服装艺术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张灏:《服装设计策略》,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
[3] 吴静芳:《服装配饰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
彭飞,女,1980—,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
姚鹏,女,1979—,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
关键词:服饰设计 绿色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纵观服装发展历程,人们已逐渐把身体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完全打破了那种无视人性与人身价值的设计思想,如中国古代的缠足,西方的鲸鱼骨束腰。另外,虽然中国历代崇尚的都是平面裁剪风格,但是从其袖型和腰身的细微变化中,也能感受到其中潜移默化的“以人为本”思想,但是这些设计理念表现得都比较隐讳。这些设计思想和形式的变迁在逐步适应和满足人们所处社会环境审美与功能的需要。
一 “绿色设计”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服装设计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现代设计领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被广泛提升,将人的需求特别是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作为其设计的准则,这便突出了服装设计为人和社会服务的设计之本。
80年代开始,一种追求极端简约的设计流派悄然兴起,将设计造型简化到极致,就是所谓的“简约主义”。它采用最为概括、凝练的设计语言,采用单纯简练的服装品种来进行设计,裁剪线条更为理性,注重色块面料之间的搭配组合。在重视服装整体单纯、简洁的线条轮廓基础上,重视运用装饰性、技术性强的局部处理手法,研究多层次的穿着方法,更具时代感。色彩上选取以自然色调为基调的明快色彩组合和原色组合以及含有空间感的中性色彩,可以说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穿着习惯,当然也就更加“绿色”,更加“以人为本”。
服装设计主张“形式追随功能”,也就是说要求设计的形式和设计风格的变化应以满足服装的使用功能为前提。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使服装失去了其所应有的“人情味”和个性化,忽视了服装中人对情感诉求的满足。面对如此情境,人们着手重新挖掘和定义“以人为本”的设计内涵,结果是好的设计应“形式”与“功能”相提并论,“精神功能”与“物质功能”同时存在。于是,便有了服装设计形式与特点上的简约路线,去掉没有必要的装饰,在美与机能的基础上力求材料的节约与环保;在设计风格上主张“返璞归真”,突出材质本身的美感,采取宽松合体的设计造型以符合人体的自然形态。例如:“五色土”是北京的一个服装品牌,主营成人时装、休闲装,其突出特点是运用大量的苗族、侗族刺绣图案,设计严谨,整体协调,细节精美,面料以天然的丝绸、棉、麻以及化纤为主,局部配以手工绣片,色调沉稳和谐。当然,服装风格的多元化,也是人性思想与精神内涵多元化的要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背景而产生的。
二 “绿色设计”的材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服装行业走向了工业化。服装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人们对服装购买欲随时尚观念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高,从一定角度看,意味着某种浪费,即富余服装的处理问题。工业化大生产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绿色设计”概念在服装设计领域应运而生。
所谓“绿色生态服饰”概念,主要包括服饰面料及辅料的绿色倡导和穿着方式的生态化。一个新时代文化的孕育与成熟总是依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绿色生态”观念从而也成为21世纪服饰文化的新注解和新内涵。
“绿色设计”要求在进行服装设计的同时,既要考虑服装的功能和设计,又要考虑原材料、加工过程、包装设计及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是否舒适健康,而且注重服装使用周期结束后的回收问题等与环境相关的诸多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可持续性”。它是以崇尚自然、弘扬生态美、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进为前提条件的。近来出现的玉米纤维、大豆纤维和牛奶纤维等可再生环保纤维及“彩棉”服装的热销与火爆,就足以证明人们对绿色设计的关注和认可,因为它们完全符合人们对“环保”和“时尚”的要求。在服饰设计中,绿色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选择绿色材料
在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时候,发挥材料的特性与可塑性,通过面料材质创造特殊的形式质感和局部细节,使民族民间服饰体现出全新的一面。选用绿色材料是现代服装设计的一个新方向,这主要是指在服饰面料选择上使用环保纺织品。环保纺织品是指在产品从原料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体伤害最小的纺织品,即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等特点的纺织产品,皆可称为环保纺织品,或“绿色纺织品”。目前,对于环保纺织品,美国、欧洲、日本的发展领先于其他国家,如杜邦公司研制的聚酷纤维Biomax能借助微生物的消化作用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不会污染环境。
现代服饰设计理念的主要特征广泛应用于高级时装、衬衫、职业装、休闲装、内衣以及运动装。Tencel服装使人们享受到21世纪的舒适与健康。中国在环保印染助剂方面也小有成就。NCEL纤维号称天然纤维,当然不是纯天然的,而是由天然木质中的纤维素制造的。在制造过程中,不像合成化学纤维那样排放有害物质,故又称环保纤维。
环保纺织品是21世纪纺织品的发展趋势,目前环保纺织品开发的重点为:
(1) 开发节约能源的纺织品
在保持纺织品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可开发出减少原料的耗用量,但仍具有保暖效果的纤维织物,即可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另外,开发易洗防污的纺织品可大幅度减少水及洗涤剂的使用,降低河川污染。如2008年3月北京的服饰博览会上就有用纳米技术制作出来的面料,用纳米涂层涂在普通面料上,污渍颗粒难以进入,是现代服饰设计理念和未来服饰设计发展趋势之一,这样即使白色的面料穿着数周也不会变脏,大大节约了水源。通过不断的创新、改造,将民族服饰材料和现代的化纤面料、纺面料以及传统的棉、麻、丝、毛进行搭配转变成服装。
(2) 开发轻薄的多功能性纺织品
功能性纺织品亦为环保产品之一,目前应努力开发轻薄又吸汗的运动服,高强、轻薄的防弹衣,可调节温度的纤维材料及轻薄的医用纺织品等。
(3) 开发防治污染用纺织品
防治污染可多管齐下配合实施。生产可分解材质的纺织品最为迫切,经分解的纺织品可避免对地球造成公害。除此以外,不可分解的纺织品已朝回收再利用方向发展,亦可免除对环境造成公害。
(4) 开发环保型新浆料
从环保和节能出发,从缩短整个浆纱工艺角度考虑,发展出冷浆新浆料,即可用含有较少量胶体物质的浆液,于室温下进行上浆工艺,且浆纱不需烘干工艺。使用冷浆可较多节省成本,缩短工艺流程,达到快速反应,符合环保要求。
2 制造工艺环保化
选择了环保纺织品,就需要考虑在制作流程中尽可能节约能源,比如使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采取“少入少出”的原则,少用额外能源;使用计算机辅助制板,降低纸张的耗费量;降低生产过程中机器噪音的污染,等等。
对于生产垃圾,在服饰中多表现为边角废料的回收再利用。因为以上的所有措施均可降低成本或提高生产效率,只需稍加留心,完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绿色制造符合时代精神,也可以给服装制造企业带来利润。
3 产品包装环保化
无论是服装还是饰品,从生产的地方,经过流通,到达消费场所,这其中通过层层关卡,这就需要服装再生产出场之后进行一系列的包装。为此,在服饰包装中做到绿色化有以下几点措施:
(1) 包装减量化
要借助包装设计者的力量把许多部件构成的包装中多余的一些部件除去。人们习惯于认为包装华丽、具有美丽外表的物品才具有魅力,甚至一件小小的内衣也会用极其庞大的盒子包装。要将这种陋习舍弃需要企业、商家以及消费者共同的努力。
(2) 再生材料利用
有效利用“再生纸”、“再生纸浆”、“再生塑料”、“再生玻璃”等包装服饰品。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比起原始材料,再生材料的强度与外观都略逊一筹,为了确保物质的品质就会期待技术的进步,而如何改善外观则是设计的使命。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服饰品牌的外包装袋上都写有“使用再生纸制造”的字样,而且它们的外观也很精美。
三 “绿色设计”的兼收并蓄
各国设计师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寻找创作灵感,这样的意识下创造出来的服装设计作品,蕴含的多元文化逐步取代了单一文化,不同民族、地域和宗教的文化特点逐渐被设计师挖掘和应用。前些年“迪奥”的设计掌门人约翰·加里亚诺两次来到中国采风,寻找创作灵感,收获颇多。在当年的发布会上,他把中国旗袍的式样,文革时期的装束加以创新并搬上了T型台。紧接着便是对日本文化的借鉴,对和服造型进行设计创新。他对东方元素的借鉴和包容,在西方设计领域引起了轰动。服装中兼收并蓄的文化思潮形成了一时的主流。与此同时,西方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样也被当今中国的设计师借鉴和吸收。如在近几年的中国服装周上,可以看到服装设计作品中大量斜裁形式的运用,在流线型的设计当中颇具美感;设计风格也趋向多样化,如放荡不羁的波希米亚风格,粗犷的西部牛仔风格等。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设计理念在消费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所以,在服装设计中,按照一定的法则把诸多元素进行合理重组,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演绎形式进行创新,服装便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作魅力。文化没有国界,当设计与多元文化相碰撞时,设计便有了新的内涵。
四 “绿色设计”的与科技同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无疑为现代服装设计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与科技同步”的网络化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服装设计师所设计的新作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程序设置直接进行面料置换、色彩选择、样板分析、三维试衣等尝试和风格变化,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与相关人员直接讨论获得评价,及时讨论改进方案;在定制服装中,设计师可以与顾客实现网络互动,询问顾客的喜好进行修改;设计师还可以通过顾客的人体三维服装模型,进行分类设计与试穿及板型的修改,直到顾客满意。还有一种网上虚拟服饰设计是网上虚拟模特,其中美国Landes,end公司的网站最有名,网站对顾客的身材进行扫描,然后获得其身材的3D电子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试穿Landes,end公司网站的服装。目前已经有50万妇女加入该项活动并构建了自己的电子模特。此外,在网上销售服装,既节约企业开支又方便消费者购买。
总之,在“绿色设计”中,确立科学、实用、节约的设计原则,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开发更环保的新型材料,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的必然要求。将现代服饰设计风潮更完美地带入绿色、健康、自然的方向,这是我们更高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元风、李迎军:《现代服装艺术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张灏:《服装设计策略》,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
[3] 吴静芳:《服装配饰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
彭飞,女,1980—,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
姚鹏,女,1979—,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