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90后大学生已成为目前高校的主体人群,针对他们的群体特征和使用微博的情况,结合高校微博的优势和劣势,高校宣传工作通过准确定位官方微博、创新设计微博形象、坚守内容为王、培育忠实粉丝、微博矩阵联合出击、提升微博影响力、加强微数据分析与管理、提高新闻危机公关能力等方面来实现创新,从而提高高校微博运营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微博 高校宣传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20世纪80年代下的蛋还没完全孵化,90年代已经开始暴走。作为90后代表群体的90后大学生,他们是一个在网络环境中生活的群体。他们不仅有着“自我”的觉醒,也有着“无所谓”的包容精神,还是理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并存的一个群体,他们是现实主义的理想者。
一、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概览
90后大学生应用微博非常广泛,十分活跃,甚至很多人成为了“微博控”。《90后的数字生活——90后大学生研究报告》对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访谈后,让我们对他们使用微博的情况有了一个概览性的认识。
1、拥有比例高,更新频率底、注册网站集中
90后大学生刷新微博的频率虽不高,一天至少发1次的所占比例为17.3%,接近30%的人2天发1次或更少。据统计表明,微博注册网站排名前5位的是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嘀咕。另外,在问卷调查中还询问了90后大学生发微博的工具,结果显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选择比例较高,分别为70%和56.2%。①
2、发表微博,发表感想、直播自己的某种经历和发泄情绪
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微博就是记录生活点滴和释放自己情感的公开的网络日记本,大多数90后大学生希望通过微博让别人了解自己,也十分乐意别人与其分享微博的内容。
3、主要关注同学朋友、明星和名人
在问卷调查中,90后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微博排名前8位的是周围同学和朋友的微博、名人微博、明星微博、媒体微博、很久未见面的同学或朋友的微博、企业微博、院校机构的微博、老师微博。还有不少同学还关注了学校的微博,通过微博他们可以向学校提意见,反映一些问题。
4、对微博信息具有理性认知
微博信息真伪混杂,质量不一。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在微博上获取的信息的信任度并不高,远远不及传统媒体,并认为不同类型及不同来源的网络信息可信度有所差异,他们会有自己验证信息可靠与否的方式和方法。
二、高校微博的优势与劣势
据悉,至2011年年底已有403所高校在新浪开通微博,包括学校官方微博、招办微博、院系微博等等,其中高职高专院校有42所。另外,至2011年底有200余所高校在腾讯开通微博并进行了官方认证,其中包括50余家各类职业学校。各高校招生办、高校所属机构、高校各院系、社团、学生会在腾讯开通微博并做认证的有800多个。②高校纷纷开通官方微博标志着高校的媒体宣传走入新媒体时代。
但是高校微博管理工作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定位问题。有些高校微博定位过窄,只针对一个或者某几个受众群体,吸引不了更多受众的关注;二是更新速度过慢,发布量少,成为形同虚设的空架子;三是发布形式单一,内容干瘪,“面孔”严肃,缺乏互动和生气;四是高校微博幕后的团队建设参差不齐,大多数高校微博团队仍有宣传部门老师兼任,学生微博团队的管理大多数不到位,放任自流者居多;五是娱乐化泛滥,非理性的话语占据高地;六是信息来源渠道的增多,自主的责任意识薄弱,容易导致信息内容失真,谣言四起。
三、基于90后大学生微博环境,高校宣传工作创新策略
目前,许多高校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力和“聚变式”影响力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传播力量。针对90后大学生为高校主要群体,创新微博的应用和管理,积极释放微博“正能量”,已经成为高校宣传部门正在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共同主题。
1、准确定位官方微博
高校开设微博的主旨是传播信息、传递校园文化等。目前,高校官方微博主要是由高校宣传部门在负责应用和管理,因此,高校官方微博可准确定位为:基于高校文化与品牌宣传的“自媒体官方新闻中心”,基于在校生与已经毕业的校友互动交流的“学友互动中心”,基于校方在网络上与学生互动的“公众互动中心”,基于招生宣传咨询的“招生服务中心”,基于学术文化传播的“学术文化活动中心”,基于宣传名师优课的“品牌宣传中心”,基于新闻危机公关的“舆情监测中心”等等。③
2、创新设计微博形象
在准确定位微博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微博形象成为微博提高影响力和关注度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微博的头像、昵称、背景、域名、标签等元素成为了微博创新设计需要下足功夫的地方,这些元素缺一不可,甚至可以创新更多设计元素迎合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使用微博的习惯。
3、坚持内容为王
微博是一种新媒体,逃不过所有媒体“内容为王”的生存策略。我们可从内容把关、时效性、人性化、发布频率、多样化等多个方面作出规划。(1)内容把关即宣传部门要发挥“把关人”作用,微博内容绝不踩踏敏感话题和虚假信息等“红线”;(2)严守内容时效性即发布时间已不能固守8 小时工作制,而应该配合90后大学生作息时间选择在9~22 时的区域,还可利用10~12时、14~18 时、21~22 时三个高峰时段。若发现内容十分紧急和有误,要第一时间予以公开发布;(3)人性化即话语体系既要有个性也要讲人文,充分使用“鲜活、生动、有趣、创意”的原创性和开放性的网络语言,引发讨论和关注;(4)发送频率每天发5 条比较合适,太多会构成信息污染,太少则会使用户失去兴趣;(5)多样化即发布信息的方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表情、符号、相关链接、相关视频、相关音频以及微盘等立体组合。
4、培育忠实粉丝
高校宣传要充分认识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精心培育大量的忠实粉丝。(1)设置热门议题。90后大学生在微博上善于为自己赢取掌声,宣传工作可设置一些热门议题,提高微博人气和质量。(2)定向关注潜在群体。了解潜在用户的性别、年龄、玩微博的时间、目的等资料,主动关注具有相关属性的90后大学生,实现粉丝数量的增加。(3)加强粉丝维系。建立用户评论及建议的及时反馈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活动,含线下活动及网上互动的活动。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微博 高校宣传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20世纪80年代下的蛋还没完全孵化,90年代已经开始暴走。作为90后代表群体的90后大学生,他们是一个在网络环境中生活的群体。他们不仅有着“自我”的觉醒,也有着“无所谓”的包容精神,还是理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并存的一个群体,他们是现实主义的理想者。
一、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概览
90后大学生应用微博非常广泛,十分活跃,甚至很多人成为了“微博控”。《90后的数字生活——90后大学生研究报告》对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访谈后,让我们对他们使用微博的情况有了一个概览性的认识。
1、拥有比例高,更新频率底、注册网站集中
90后大学生刷新微博的频率虽不高,一天至少发1次的所占比例为17.3%,接近30%的人2天发1次或更少。据统计表明,微博注册网站排名前5位的是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嘀咕。另外,在问卷调查中还询问了90后大学生发微博的工具,结果显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选择比例较高,分别为70%和56.2%。①
2、发表微博,发表感想、直播自己的某种经历和发泄情绪
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微博就是记录生活点滴和释放自己情感的公开的网络日记本,大多数90后大学生希望通过微博让别人了解自己,也十分乐意别人与其分享微博的内容。
3、主要关注同学朋友、明星和名人
在问卷调查中,90后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微博排名前8位的是周围同学和朋友的微博、名人微博、明星微博、媒体微博、很久未见面的同学或朋友的微博、企业微博、院校机构的微博、老师微博。还有不少同学还关注了学校的微博,通过微博他们可以向学校提意见,反映一些问题。
4、对微博信息具有理性认知
微博信息真伪混杂,质量不一。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在微博上获取的信息的信任度并不高,远远不及传统媒体,并认为不同类型及不同来源的网络信息可信度有所差异,他们会有自己验证信息可靠与否的方式和方法。
二、高校微博的优势与劣势
据悉,至2011年年底已有403所高校在新浪开通微博,包括学校官方微博、招办微博、院系微博等等,其中高职高专院校有42所。另外,至2011年底有200余所高校在腾讯开通微博并进行了官方认证,其中包括50余家各类职业学校。各高校招生办、高校所属机构、高校各院系、社团、学生会在腾讯开通微博并做认证的有800多个。②高校纷纷开通官方微博标志着高校的媒体宣传走入新媒体时代。
但是高校微博管理工作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定位问题。有些高校微博定位过窄,只针对一个或者某几个受众群体,吸引不了更多受众的关注;二是更新速度过慢,发布量少,成为形同虚设的空架子;三是发布形式单一,内容干瘪,“面孔”严肃,缺乏互动和生气;四是高校微博幕后的团队建设参差不齐,大多数高校微博团队仍有宣传部门老师兼任,学生微博团队的管理大多数不到位,放任自流者居多;五是娱乐化泛滥,非理性的话语占据高地;六是信息来源渠道的增多,自主的责任意识薄弱,容易导致信息内容失真,谣言四起。
三、基于90后大学生微博环境,高校宣传工作创新策略
目前,许多高校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力和“聚变式”影响力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传播力量。针对90后大学生为高校主要群体,创新微博的应用和管理,积极释放微博“正能量”,已经成为高校宣传部门正在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共同主题。
1、准确定位官方微博
高校开设微博的主旨是传播信息、传递校园文化等。目前,高校官方微博主要是由高校宣传部门在负责应用和管理,因此,高校官方微博可准确定位为:基于高校文化与品牌宣传的“自媒体官方新闻中心”,基于在校生与已经毕业的校友互动交流的“学友互动中心”,基于校方在网络上与学生互动的“公众互动中心”,基于招生宣传咨询的“招生服务中心”,基于学术文化传播的“学术文化活动中心”,基于宣传名师优课的“品牌宣传中心”,基于新闻危机公关的“舆情监测中心”等等。③
2、创新设计微博形象
在准确定位微博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微博形象成为微博提高影响力和关注度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微博的头像、昵称、背景、域名、标签等元素成为了微博创新设计需要下足功夫的地方,这些元素缺一不可,甚至可以创新更多设计元素迎合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使用微博的习惯。
3、坚持内容为王
微博是一种新媒体,逃不过所有媒体“内容为王”的生存策略。我们可从内容把关、时效性、人性化、发布频率、多样化等多个方面作出规划。(1)内容把关即宣传部门要发挥“把关人”作用,微博内容绝不踩踏敏感话题和虚假信息等“红线”;(2)严守内容时效性即发布时间已不能固守8 小时工作制,而应该配合90后大学生作息时间选择在9~22 时的区域,还可利用10~12时、14~18 时、21~22 时三个高峰时段。若发现内容十分紧急和有误,要第一时间予以公开发布;(3)人性化即话语体系既要有个性也要讲人文,充分使用“鲜活、生动、有趣、创意”的原创性和开放性的网络语言,引发讨论和关注;(4)发送频率每天发5 条比较合适,太多会构成信息污染,太少则会使用户失去兴趣;(5)多样化即发布信息的方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表情、符号、相关链接、相关视频、相关音频以及微盘等立体组合。
4、培育忠实粉丝
高校宣传要充分认识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精心培育大量的忠实粉丝。(1)设置热门议题。90后大学生在微博上善于为自己赢取掌声,宣传工作可设置一些热门议题,提高微博人气和质量。(2)定向关注潜在群体。了解潜在用户的性别、年龄、玩微博的时间、目的等资料,主动关注具有相关属性的90后大学生,实现粉丝数量的增加。(3)加强粉丝维系。建立用户评论及建议的及时反馈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活动,含线下活动及网上互动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