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ca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振宁故里合肥三河镇,有个古朴雅致又庄重凛然的花戏楼,其实就是一座楼阁式的大戏台。
  我去的时候,那戏台上正演《孟姜女哭长城》。身着湖蓝色戏服的演员,在薄暮的风里群袂飘飞,那唱词自喉咙里宛转流出,仿佛也落花似的被她缓缓抛洒在风里。一个前朝旧代女子的情之凄切与生之苍凉,都在那悠悠飘远的声线里了。
  历史是沙滩上垒起的沙堡,一个又一个孩子在垒,又被一阵又一阵的海浪吞没。多少人和事,都已经烟消云逝,只有戏还在。唱本一代一代传,唱戏的最后也会化作一撮尘埃,只有戏台还在。难怪,在民间,戏台被称作“万年台”。
  真是万年台啊!台上,是千万年不变的吹拉弹唱,不变的悲欢离合。
  我站在戏台对面,隔水看它,想着这戏台上,曾经演过多少场浮华绮丽,演过多少温柔缠绵,演过多少才子佳人……这里如此清幽僻静如同世外,哪里适合演烽火硝烟?演肝肠寸断的蒙冤死别与壮士暮老志未酬?
  至于那两侧的一间厢房里,想必是演员们在那里拭粉换妆,还残留着胭脂香的洗妆水,跟寻常女子的洗衣淘米水一道,流到远方去。于是,一出戏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
  鲁迅在小说《社戏》里也写到看戏,是一群十八九岁的乡下孩子晚上划了船去看社戏。在水上看的,或站或坐在船头,咿咿呀呀看不懂,只看了一场热闹。在一个孩子眼里,戏台不属于人间,它在另一个世界里悄悄掀动了一下裙子,让你看见,却看不真切。
  有人一辈子在戏台上,不肯下来,不肯卸妆醒来。电影《霸王别姬》的陈蝶衣和段小楼,在台上,一个是美人虞姬,一个是英雄霸王。戏完了,霸王还原成了段小楼,他要取青楼女子菊仙为妻,过实实在在的人间小男女都在过的日子。可是虞姬还没有妥帖地下台,他还活在戏台上,还是一个女人,还在爱着小楼。
  我们在台下,替戏子垂泪。以为看别人的戏,其实我们也在戏台上,尘世是你我的戏台。我们的唱本里,也许没有才子佳人,没有烽火硝烟,有的只是粗线条的生老病死,和缺少美感的细节。我们的戏台,没有灯光与乐声来撑场面,它单薄幽暗得像一件陈年的旧手帕子,皱巴巴的被剥开来。人生无常,如戏如梦。
其他文献
小说写人重在刻画人的性格,目的是为了考察“人”的可能究竟到了怎样的程度。《玉米》采用母爱、权力、爱情三种人性视野,成功地刻画了玉米多层次的、矛盾统一的性格特征,使
2012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的文章,其标题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3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而有关条件之中的主要条件则是能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这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相关议题的关注。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为实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承诺做了不少的努力,例如,颁布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