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会与消界:转向新现代语文知识观与课程改革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y6543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正平,四川西充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写作学会原副会长。全国中文专业本科写作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人。代表作有:美学专著《生命的空间:
其他文献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一个热门课题,中外学者论著颇多。就西学东渐这个方面而言,以往的研究著作最多的关注是传教史以及与此相关的西方科技和物质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比如数学、物理、天文等科学的传人,西洋的测量仪器、钟表火炮的传人;其次也很关注西方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透视法之类)的传入及其影响。这些领域的研究不仅有历史学者在做,更有科技史和美术史研究者在做。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在科技和文艺层面是争议最
杨祥明,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中学教师。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统编教材九下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为本单元唯一一篇自读课文,既要服务于单元教学的整体要求,承担借以理解古人的政治生活,感受连类譬喻的讽谏语言艺术,积累文言词语和古今异义知识的任务,同时,它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又有拓展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学习古文情趣的责任。发挥文本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相得益彰,这也正是语文学科
刘云英,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高级中学教师。   《哦,香雪》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小说,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一篇文章。关于这一篇的文本解读,解读角度有多种:有抓住其文体特征,落实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等诸多要素的;也有以叙事学理论中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为切入口的,更有抓住《哦,香雪》的个性特征——“诗性”,分析文本“诗性”具体表现的。但从关键词角度深入探究的相关文本解读还有所欠缺。本文拟就某些能够探究文本意
王日淦,董旭午,江苏省泰州中学教师。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古诗词具有极其深厚的根基,早已成为培养和塑造我们民族精神的文化养料。古诗词中那些精美绝伦的作品,以其洗练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精湛的艺术展现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因此,在广大中学生成长过程中,肯定也少不了源自古诗词的营养。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展开古诗词教学,才有可能教他们真正学好和会学古诗词
王敏,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教师。   相似思维就是“对彼此联系的事物形成的共时性关系进行系统探究,从中找寻事物关联的机质”[1]。事物之间的相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他相似”,一种是“自相似”。所谓“他相似”,是指“两种截然不同事物在某种性质、功能上的相似”。所谓“自相似”,就是“一个事物的局部和整体,个别和一般在某种性质上的相似”[2]。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写于1982年5月,十年动乱的创伤
《河中石兽》是初中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本单元唯一一篇文言文课文。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重点在于激发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质疑和思考。学习这篇课文,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辨能力,还要能从作者的寄托和情感出发,体会求真的思想内容,学会辩证分析问题。   一、《河中石兽》中“据理臆断”的三种举例   此文短小精悍
广东高考回归全国卷3年来,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考察部分,而且也是在高考强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改革潮流中不断创新变貌的一部分,却依然是大部分广州学生丢分严重的部分,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化、题型的多样化,全国卷文言文部分较过去广东卷考察的难度更大,知识面更广,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多,要理解的部分更细,更是成为许多学生丢分的“重灾区”。  然而虽然全国卷的文言部分的确更难更深,且防猜题能力强大,但文
培养学生学的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教者的共识和追求的方向。但是,在课堂实践中怎样具体展开,尤其是在古诗文这类强调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怎样与发展思维和活动能力结合起来,这还有诸多值得探索的路径。  一、理论考虑  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说到:“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1]前者指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需要之上,与学生的经验活动相统一,“如果教育者的努力不与儿童主
一、教学案例  【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新闻类文章,在以往教学中,往往重视理性的分析,而忽视自主合作的学习,轻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本设计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重点而不求面面俱到。努力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着力于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又不忽视双基训练,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行自主
刘自歆,刘金侠,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教师。   新课标主张“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很多课堂教学呈现出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特别是类似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永》)的教学,由于课文大量用典,以典言志,寄寓深远,同时还存在着一个与之并行的复杂的隐性背景系统,因而课堂教学往往出现浅表化倾向,随意化、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