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艺术漫谈之二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柳琴的不断发展及改革,其演奏技法更加成熟和规范,在众多的演奏技法中,一个极其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就是柳琴的拨片控制。
  拨片之于柳琴,就好比嗓子之于歌唱家。拨片的使用技巧也构成了柳琴演奏家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首完整的独奏曲必定会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这些情感感受决定了音乐作品中音色的不同运用,而拨片的有效控制正是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由于每个人对于音乐内容、表现手法的不同理解,因而就形成同一作品中有多种演奏风格以及音色的极大差别。
  例如:《剑器》中开头部分,有的演奏者把它想象得很具体,宛如舞剑中兵器相撞的声音,因此,和弦音色就会处理的强烈、刚硬;有的演奏者理解的很抽象。寻求一种遥远、神秘、缥缈的虚幻感觉,因此,这里的和弦音色就会处理得朦胧、柔中带刚,再逐渐渐强至最强处。这些不同的音色处理正是演奏者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诠释,通过控制拨片的不同变化而形成的。
  通过拨片的合理运用以及技法的多种积累才能将音乐风格表现得丰富多彩、淋漓尽致。演奏过程中,音色主要是随着拨片在触弦时角度、力度、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角度与音色
  
  正常情况下,拨片的触弦角度为45度时,琴弦震动与面板震动相平衡,音色适中、饱满。因此,在演奏中大多数是在这个角度下进行的。这个角度也是演奏者入门与平常训练中最基本的角度。当拨片触弦与琴弦角度为90度时,琴弦震动频率大,音色刚而硬,适合比较激烈、刚阳的音色情绪。
  例如:《春到沂河》快板再现中,四弦演奏主旋律时,就用这种触弦角度演奏。当拨片触弦与琴弦角度为35度甚至更低时,由于拨片更加倾斜,琴弦与面板震动小,张力小,因此音色柔和。适合缓慢、阴柔的音色情绪。如《木棉花开》中慢板很多地方会用到。
  角度除了以上的触弦位置变化外,拨片入弦的大小也影响着音色的不同。拨片入弦以三毫米为基本的话,那么,入弦越深,音色越厚、圆润;入弦越浅,拨片的接触面就小,音色偏薄,尖锐、明亮;简单以长轮为例,弱奏时拨片入弦要浅,尽量用拨片尖,一毫米即可,拿拨片的食指与大指捏得一定要松,要感受到拨片在手中有稍微震动;随着长轮力度的加强,拨片入弦也要加深,稍稍捏紧,手腕用力。拨片捏紧的程度与渐强所要求的力度成正比。长轮由弱渐强的过程在许多乐曲中会遇到,它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转换。此外,拨片在每条弦上也有不同的角度变化,弦越细,触弦角度小,入弦也就越浅;弦越粗,则反之。
  再有,拨片运行的方向也会激发不同的音色改变。在演奏弹挑或扫弦时,一般情况下,手腕呈直线上下快速摆动,这样发出的声音坚实有力。但在特殊色彩需要下,手腕会采用弧线摆动,这样发声前会有缓冲,声音不是太直接,常常会用在极慢而柔情的情绪中。还是以《剑器》为例,主题长轮奏完,演奏第一个单音时,就是依靠这样的触弦角度完成的。
  
  速度等方面与音色
  
  表达音乐感觉的另一关键是速度。这里的速度不是指节奏,而是拨片触弦的速度。拨片触弦的过程快,停留在琴弦上的时间就相对短,这样奏出的音色有弹性,颗粒性强;而拨片触弦过程慢,滞留在弦上的时间也就相对长,这样奏出的音色柔和,颗粒不明显。实际演奏中,可根据乐曲情感的需要充分运用这些可变因素,以求达到完美音乐表现。
  演奏中,拨片与琴弦接触面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锋的变化也关重要的。中锋触弦,拨片接触弦的面积相对小,音色清脆;偏锋触弦,接触面大,音色浑厚;一般情况下,我们进行弹挑时,弹用左偏锋;挑则用右偏锋。而中锋在需要音色纤细,薄而剔透时才会使用。《剑器》慢板主题在一弦出现时会用中锋位置长轮,以此表现一种透明,缥缈的音色。
  音色改变的另一途径是触弦点的改变。通常,触弦位置在琴码与琴品中间部位,因为这个发音点音色适中,越靠近琴码音色越薄;越靠近琴品,音色越柔和而空洞。如果在乐曲演奏中需要改变音色,可以上下移动拨片触弦点以求得到所需的音色。
  
  力度与音色
  
  前面所讲拨片控制音色除了角度、速度两大因素外,力度更是不或缺的。力度的变化除了依靠手腕摆动幅度的大小,还要靠拨片吃弦深浅来改变。吃弦越深,力度越大;拨片相对捏得越紧,音色就越加坚实浑厚;吃弦越小,力度就小,相对拨片就越松,音色就会松弛而轻薄。强弱的音色处理取决与拨片吃弦的深浅和触弦的角度配合多方面而决定的,力度的变化另一支撑点在于用力与放松的有效结合,在整个弹琴过程中拨片的运用都是放松——用力——再放松交替进行的。
  这里所谓的“用力”是指拨片在触弦的一瞬间紧张拨弦的一个点,这个用力过程应该快而有弹性,过弦以后迅速回放到放松状态,二者相互交替。
  过分的“用力”容易造成机能紧张;而过分的“放松”会使音色松懈无力。因此,用力与放松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左手的速度、耐力以及音色的完美。
  综上所述,拨片的有效控制不能是孤立单一在某一方面,它往往是根据音乐作品中各种音色要求有机的综合在一起运用。进一步说,演奏者的演奏意识、乐感表现、鉴别能力甚至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都是控制音色、表现乐曲灵魂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国庆60周年专题报道为研究主题,以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猫扑网为研究对象,对这5家网站国庆专题报道在内容以及形式上的具体操作进行横向对比研究,以求探寻出一种优化的网络专题报道模式。  【关键词】国庆60周年 专题报道 网络媒体    国庆报道是媒体一年一度的可预见性新闻专题。2009年的国庆又逢甲子之年,加之2009年国庆阅兵仪式,使得2009年的国庆专题报道成了媒体选题的
雷仁粉曾是文山州西畴县民政局副局长。半年前,她的儿子李万宇不幸患上白血病,社会各界给予了母子俩不少捐助。然而,相对于30万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费用来说,这些捐款仍是杯水车薪。她带儿子在北京治病期间,一度抛开官员的面子,上街乞讨,只为全力救治儿子。  在突然袭来的灾难面前,雷仁粉和无数普通百姓一样无助,在前前后后高达五六十万的医疗费用面前,她甚至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工作证上街乞讨。这个时候,雷仁粉不是官员
[摘要]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加速和加剧了大众媒介的繁荣与竞争,从个体被动的角度看,大众媒介正不断侵入人们的生活空间,个体被媒介呈现的机会越来越多;从主动的角度来说,大众媒介的繁荣与竞争加剧,使个体参与大众媒介内容生产成为可能。本文旨在比较媒介技术的更新给媒介呈现和个体表达两者关系带来的变化,探讨个体在大众媒介渠道不断拓展中如何实现本真表达。  [关键词]媒介呈现 个体表达 大众媒介 技术更新   
在媒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一张报纸若要胜人一筹,除了要有足够的信息量,更要有夺人眼球的强大冲击力。对于文化副刊而言,在做好动态的文化新闻报道的同时,有序地梳理文化事情,包括重大的“节”或“日”,做好主题性策划,尤为重要。  在一些重要的文化节日和文化名人的纪念日到来之际,推出专题策划,以展现某一特定的文化事件或人物,进行回顾或者展望,是很多媒体熟知的策划方法。在同类型的策划
【摘要】信息素养是衡量人们获取、利用并开发信息等各方面能力与修养的一项指标,它是通过后天的教育逐步培养起来的。本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安徽省高校文科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并不太尽如人意,学生们的信息意识比较模糊,信息能力较为低下,信息道德观念不强。这就要求高校文科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要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
幼儿园高收费离谱  杭州一幼儿园招生报名时,面试家长,其中必问的一道题目是:“你能为幼儿园做什么贡献?”……  “我家周围有不少幼儿园,可没有熟人,要交三万元赞助费,比我当初的大学学费还贵。怎么读得起呢?”一位家长面对高额的幼儿园收费,发出了无奈的叹息。  幼儿园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却不在义务教育范围内。如今义务教育已经逐渐免费,但学前教育收费却居高不下。这让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背上了沉重的
党报评论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从主流媒体评论的影响力看,党报评论还存在针对性、时效性、贴近性不强的问题。有些评论不贴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虑,常流于一般化和空泛;有的抓不住社会生活中的关注点,在舆论引导上常常迟一步、慢半拍;有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讲空话大话套话多,故作高深等。要更有效发挥评论引导舆论作用,必须正视、解决这些问题,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当前,媒体评论非常活跃。报纸评论
随着新闻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成熟,都市报新闻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城市内几份报纸大同小异,而这也导致每逢遇到重大新闻事件时,记者蜂拥而上,所作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记者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进行报道,取得了超乎意料的成功,取得了由“焦点”发现“冰点”的极佳效果。而这对于一个记者来说,面对同题新闻,他就获取了独特的新闻眼,抓到了相同题材的独家新闻。  对于目前新闻竞争十分激
【摘要】文章阐述了移动电视的行业背景及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安徽移动电视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来阐释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过程及特色,并对构建公共信息平台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不利因素的规避。  【关键词】移动电视 公共信息平台 构建 博弈    作为公共场所的信息传接载体,移动电视自诞生之日便打上了公共的表征,公共信息平台本是应有之义,只是受区域文化、经济、受众的解读习惯等影响
【关键词】手机电视 节目内容    随着中国手机电视业务的风生水起,手机电视业务引起了各方关注。毫无疑问,手机电视的出现将会丰富我们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生活,填补日常工作生活中细碎的时间缝隙。这里面,高新科技的吸引力自不必说,手机电视有效而持久的美丽却更在于高科技所包装承载的精彩内容。人们会喜欢什么样的手机电视节目呢?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手机电视发展现况对此作一个整体性的分析。    一、手机电视作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