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复习环节的作用及其应用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hi9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没有孤立的一堂课,每堂课都是前一次学习的延续,都会对学习的深入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每节数学课都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和地位,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与方法是环环相扣,互为基础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每節课教学设计的时候,大部分都有复习旧知识这样一个环节。那么,如何巧妙地利用复习这一环节,使本节课达到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充分认识复习环节的作用
  谈到复习内容对新授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复习环节对于学生有一个情感回归的作用。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很重要的动力,由此而产生的思维探究热情是任何因素也替代不了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尤其是数学课。我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它就很好地概括了数学的本质,即“数学是一种激情,是一种感动”。教过数学的人无不被数学的逻辑美、简洁美折服,因此数学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但是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对于形成高效课堂是有很大负面效应的。因此,通过知识回忆,学生极容易想起当时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和谐的课堂氛围,他在获取这个知识点时的那种激动以及当初探究时的那种热情,从而真正形成新的欲望,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迸发出新的学习与探究热情。
  2.复习环节对于学生有一个知识唤醒的作用。学生对于已学过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后有所遗忘,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本节课又要用到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这时候通过简单的复习,就能很好地唤醒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记忆,从而达到衔接新旧知识的目的。比如,教师在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的时候,要想研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就得让学生去回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和基本图形。这是新授课成功的一个知识基础。
  二、巧妙应用复习内容设置疑问,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初步的感性认知
  在复习环节设置上,我们应该抓住新旧知识衔接的关键点来设置疑问,进而使学生对将要探究的问题产生一个感性认知。这里我还是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节课举例说明。
  我听到的一节课,教师是这样设置复习环节的:
  ■
  1.如图所示,l在满足什么条件的情况下,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学生答:①l⊥AB于C;②AC=BC。
  2.教师提问:什么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学生答:垂直于线段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教师提出数学实验,在l上取不同的点,测量这些点到线段两端点的线段长度,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你的结论吗?
  针对这位教师的设计,我给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出AC=BC这个结论之后,我们能不能让学生观察一下点C的位置,做出回答。学生观察后会说出点C既在直线l上,又在线段AB上,此时教师再适时追问:若点C在直线l上移动,AC=BC的结论还成立吗?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对将要探究的新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巧妙引用旧知识中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上形成系统性
  还是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节课为例,有一位老师在讲授这节课的时候,完全类比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课程流程。在类比过程中,很多同学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利用全等三角形去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从而得到结论,而且还仿照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格式,说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样一堂类比的课堂上,学生不单从演绎推理的方法上对全等三角形这一数学工具的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会,而且对于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可以说这是一节设计与落实双丰收的好课。由此可见,数学课中复习环节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遵循这样一条主线: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归纳新知识——演绎、推理新知识(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辨析新知识——应用新知识。
  总之,课堂复习环节的巧妙设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在设置此环节的时候,精心解读教材,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编 张晶晶)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为教学案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情感的渲染与熏陶,把握课堂的节奏与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情感体验,使课堂灵动、开放,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情 氛围 情感体验 课堂    《泪珠与珍珠》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晚年力作,文章以泪珠为线索,讲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悟,饱含文化意蕴,散发着浓浓情韵,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抒情美文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欣赏清丽优美的语言。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4.解读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泪水的含义,激发学生满怀感恩之心投入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流泪,在生活中,常常被看作是懦弱无能的表现。但翻开文学史,打开人生画卷,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流泪代表着一种善良,一种高尚。让我们一起
2008年,我们说是咱们中国极不平凡的一年,有发生在第一季度的冰灾,二季度的大地震,三季度的奥运,四季度的金融危机。而我们网络上同样也不平凡,网民们一直热议两个词:"打酱油
农行黔南分行以会计内控、风险管理以及安防控管等为重点,强化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了安全经营。2008年,获全省农行内控评价二类行第一名,较2007年排名上升了2位,全辖1
期刊
摘要: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历史课堂面貌。它改善了传统历史教学的局限,有利于教师更便捷地获取资料,拓宽思路;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挥其主体性。但并不是说多媒体使用得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我们要明确多媒体是辅助教學的手段之一,它必须以服务教学为目的,要根据教学要求,恰当运用,才能有效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为历史课堂增添活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多媒体 教学目标  随着科技的
师:伴着一首《我想去桂林》,我们领略了桂林的山山水水,大家对桂林的印象怎样呢?  生:桂林山水很美。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关于桂林山水的诗文呢?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很好,这是写桂林山水最著名的一句。还有吗?  生: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师:不错,这是韩愈笔下的桂林。除了以上这些诗句,大家对桂林还有哪些了解呢?  师:大家早上吃的早点有——  生:桂林米粉。  师:最会唱山歌的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