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后路腰骶或腰骨盆重建治疗腰骶椎结核

来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HTC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腰骶重建及腰椎骨盆重建治疗合并不同程度骶骨破坏腰骶椎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本院一期后路治疗L5/S1为中心的腰骶椎结核患者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18~83岁,平均(50.24±11.22)岁,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骶骨破坏,其中S1椎体破坏小于椎体高度1/2者13例,采用腰骶椎弓根螺钉行腰骶稳定性重建;S1椎体破坏超过1/2者6例,采用腰椎椎弓根螺钉配合髂骨钉行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术前、术后规范四联抗结核治疗。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腰痛VAS评分、腰椎前凸角度、结核愈合情况等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8~48个月,平均(23.11±9.30)个月,所有患者结核得到控制并获得骨性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6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下降至正常水平。1例患者出现一侧髂骨钉松动,但不影响骨性愈合。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28.13±10.95)°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37.62±1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32±1.25)分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2.47±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恢复至术前正常生活水平。[结论]对合并骶骨破坏的腰骶椎结核病例,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后,根据患者骶骨破坏的严重程度,采用腰骶椎弓根内固定或髂骨钉骨盆固定可重建病灶局部稳定性,手术创伤较小,安全性高,可为结核病灶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评价单纯经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成人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9月~2016年6月收治
【摘 要】目的:探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在外周静脉留置针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效果。方法:本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实验组8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敷贴进行静脉留置针外固定,实验组采用水胶体敷料进行外固定,每日输液完毕后均采用一次性封管液正压封管,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11例,对照组静脉炎发生47例。结论:康惠尔水胶体敷料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