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一理念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中有着最为明确的表现。而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塑造以此为主线进行展开和延伸,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意义。本文具体阐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过程,希望为当今的学校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人文”一项,指的是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在内的诸般概念;而“素养”一项,则指的是个人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两个概念的组合。由此可见,人文素养即指的是个人在“人文”一项领域内所获得的相应的“素养”。关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当从其内涵的界定作为出发点。其内涵肖川教授层做过较为详实的11项划分,本文限于篇幅问题,现只择取其中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以及德行修养意识和能力三点作为依托,对其具体过程作如下的总结。
  一、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能够让学生对我国的古典文化拥有一定的积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此处,则正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内容中文化传承与理解一项相互契合。有鉴于此,语文的阅读当以古典文阅读作为切入点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在古典知识文化里寻找共鸣,激发共识,进而为文化的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们以《荆轲刺秦王》一文的阅读为例。可以深入剖析时人为何为国为家,可以做到“轻死重义”,可以毫无迟疑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对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将之与现代军事战争中经常采取的“斩首行动”作对比,如: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便使用了这一手段,而不同的是其以强对弱的强烈反差。如此,便能帮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古人樊於期一诺千金、蹈死不顾,荆轲勇于反抗暴秦,义薄云天的大义思想。从而促使学生接受并认同我国古人的这一为国牺牲的优秀传统。又或者以苏轼的《赤壁赋》一文为例,使学生们在此文中“苏子”与“客”的对话去体会古人的哲学思想,以及其“不知东方之既白”的胸襟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共鸣,为人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即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和追求。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新课标中所强调的“生本课堂”理念来观之。其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和理解,这在本质上便是对学生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形成的潜在培养。故而,针对于此,阅读教学的开展,当主要依托于引导学生自解、自悟的形式来进行,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重要保障。
  例如: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阅读教学为例。此文以黛玉进贾府时的一路见闻和内心的所思所想为主要内容,刻画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或通过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或通过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所思所想等。写法变幻无穷,摇曳多姿,深刻体现了文学技巧的要义所在。对此,笔者在组织学生阅读时,首先通过结合文本内容提出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如:林黛玉进了贾府为何会“步步留心,事事在意?表现在哪里?为何会相对于那些‘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来特别突出王熙凤的‘放诞无礼’?”等。如此,在这一系列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行为便得到了极大地调动,从而为学生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做出了良好的铺垫。
  三、 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德行修养意识和能力
  新版课标强调,应深刻挖掘语文育人功能,明确提出了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实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与此,则可以看出对学生德行修养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于此,语文的阅读教学内容还应当以此为目标,通过相应的文本陶冶,主题解读等方式,激发学生自我反思、反身而诚的意识,继而在逐步的积累中提升这一能力的影响作用。
  例如: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的阅读为例。本文除却作为演说词的特点,在行文结构上紧密贴合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的形式外,在内容上,不避矛盾,分别针对现实、自身和“他人”多个层面进行了精辟透彻的分析,为北京大学指明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发展方向。如:对于当时人们的求学心理,作者便借助于“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的分析作了扼要的解剖。其中,作者对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说:“弭谤莫如自修”来“自勉”同时做出反思:“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这一自我反思的思路,则极大地反映了作者德行修养的能力水平。诸如此类,学生们通过阅读,在了解作者思路,体验自我反思的内涵前提下,个人的德行修养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诱导,从而为推动人文素养的形成提供重要基础条件。
  综述: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的作用也是十分多样的。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隨着新课标的实施而被提出的一项紧跟时代步伐的理念,因此,我们应将阅读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新课标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如此,才能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可欣.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与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相关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3).
  [2]曾国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作者简介:
  彭丽,贵州省六盘水市,六盘水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先分析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状况,然后论述了文言文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再介绍诵读教学的应用,最后阐述“立体学习”的教育理论。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诵读立体学习  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  初中学生不大喜欢文言文,原因是教法简单,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学生弄懂每个字的意思,还要掌握名词做状语、定语后置、倒装句等语法知识,教师尽管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效果很差。再有就是背诵内
摘 要:中国朝鲜族的传统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歌词朴实敦厚,节奏轻松明快,令人回味无穷。朝鲜族歌曲大多歌颂劳动、爱情,新中国成立后的歌曲主要赞美新生活和祖国的变化。早期的歌曲具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核心内容为宣扬党的路线方针。改革开放后,朝鲜族民歌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充分的表现出当代朝鲜族歌曲的柔韧性和时代精神及优良价值导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朝鲜族民歌又将怎样保留民族特色并创新发展下去,也是我们要探
摘要: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反映1975——1985年十年间中国城乡社会巨大变迁的现实主义巨著,这部作品中有太多值得学习和回味的地方。小说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苦难是一笔富贵的财富,你碰到的困难越大,考验越艰巨,你的进步与成长就会越大。靜下心来,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一个平凡的人,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关键词:平凡;精神;《平凡的世界》  很早便想品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但一直由于时
摘要: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视野得到开阔;创新型复合课堂,改变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实现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的目标,打造出创新型的复合课堂。  关键词:创新型;复合课堂;教学生活化;开阔学生视野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当代教育的特征——生活化,人性化和互动化提出了新型的要求。当前的教育形式下,综合性人才的优势愈发明显,在此种情况下出现了生活化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是一种
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问卷调查结果,从95后大学生消费方式、行为、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研究95后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消费现状及其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实用性对策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95后大学生;消费现状  目前,新媒体以信息化为依托,通过多种传播途径渗入到95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当前许多大学生获取学习、生活等方面信息和与人交
摘 要: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叫喊名字,骂人,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等。这种不良现象经常出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3~6岁的学龄前儿童正处于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与他人之间的冲突、矛盾,不但影响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并且对幼儿的个体社会性
摘 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义乌小商品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小商品采购基地。义乌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民工的贡献。截至2009年,义乌的外来人口已经超过120万,随同他们生活在义乌的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子女超过3万人,这些外来学生都分散在义乌城乡各个公办、民办学校就读,这些小候鸟在义乌接受教育有着很多现实中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德育教育对外来民工子
摘要:众所周知,模仿是人的天性,诸多的知识与技能都是以模仿为基础的,语言写作同样如此。仿写作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常用的形式,其具有基础性和实用性,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语言知识的应用中实现思维和写作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在循序渐进中形成极具个性的写作。在本文中,我主要以中高年级为主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仿写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仿写教学;中高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纯理论说教已经很难触发孩子们的兴趣、感悟与发现。的确,“苦口婆心‘说教’,换来的却只是‘知’的表层体验”,这样的教学怎能触发孩子们灵性的思考和持久的兴趣呢?实践证明,当教师的说教味过浓时,当教师总是以一种“霸道”的说教面目出现时,孩子们就会本能地在心里竖起一道屏障。那么,如何打破这道“屏障”,让德育自然而然地与孩子们的内心和人生对接,从而形成“柔软的、温润的、灵活”的德育新时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做中学、做中教,实现学以致用已经成为高职教师需要重点突破的课题,因此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极具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路径  一、前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为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