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一理念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中有着最为明确的表现。而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塑造以此为主线进行展开和延伸,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意义。本文具体阐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过程,希望为当今的学校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人文”一项,指的是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在内的诸般概念;而“素养”一项,则指的是个人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两个概念的组合。由此可见,人文素养即指的是个人在“人文”一项领域内所获得的相应的“素养”。关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当从其内涵的界定作为出发点。其内涵肖川教授层做过较为详实的11项划分,本文限于篇幅问题,现只择取其中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以及德行修养意识和能力三点作为依托,对其具体过程作如下的总结。
一、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能够让学生对我国的古典文化拥有一定的积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此处,则正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内容中文化传承与理解一项相互契合。有鉴于此,语文的阅读当以古典文阅读作为切入点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在古典知识文化里寻找共鸣,激发共识,进而为文化的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们以《荆轲刺秦王》一文的阅读为例。可以深入剖析时人为何为国为家,可以做到“轻死重义”,可以毫无迟疑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对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将之与现代军事战争中经常采取的“斩首行动”作对比,如: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便使用了这一手段,而不同的是其以强对弱的强烈反差。如此,便能帮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古人樊於期一诺千金、蹈死不顾,荆轲勇于反抗暴秦,义薄云天的大义思想。从而促使学生接受并认同我国古人的这一为国牺牲的优秀传统。又或者以苏轼的《赤壁赋》一文为例,使学生们在此文中“苏子”与“客”的对话去体会古人的哲学思想,以及其“不知东方之既白”的胸襟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共鸣,为人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即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和追求。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新课标中所强调的“生本课堂”理念来观之。其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和理解,这在本质上便是对学生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形成的潜在培养。故而,针对于此,阅读教学的开展,当主要依托于引导学生自解、自悟的形式来进行,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重要保障。
例如: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阅读教学为例。此文以黛玉进贾府时的一路见闻和内心的所思所想为主要内容,刻画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或通过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或通过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所思所想等。写法变幻无穷,摇曳多姿,深刻体现了文学技巧的要义所在。对此,笔者在组织学生阅读时,首先通过结合文本内容提出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如:林黛玉进了贾府为何会“步步留心,事事在意?表现在哪里?为何会相对于那些‘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来特别突出王熙凤的‘放诞无礼’?”等。如此,在这一系列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行为便得到了极大地调动,从而为学生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做出了良好的铺垫。
三、 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德行修养意识和能力
新版课标强调,应深刻挖掘语文育人功能,明确提出了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实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与此,则可以看出对学生德行修养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于此,语文的阅读教学内容还应当以此为目标,通过相应的文本陶冶,主题解读等方式,激发学生自我反思、反身而诚的意识,继而在逐步的积累中提升这一能力的影响作用。
例如: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的阅读为例。本文除却作为演说词的特点,在行文结构上紧密贴合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的形式外,在内容上,不避矛盾,分别针对现实、自身和“他人”多个层面进行了精辟透彻的分析,为北京大学指明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发展方向。如:对于当时人们的求学心理,作者便借助于“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的分析作了扼要的解剖。其中,作者对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说:“弭谤莫如自修”来“自勉”同时做出反思:“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这一自我反思的思路,则极大地反映了作者德行修养的能力水平。诸如此类,学生们通过阅读,在了解作者思路,体验自我反思的内涵前提下,个人的德行修养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诱导,从而为推动人文素养的形成提供重要基础条件。
综述: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的作用也是十分多样的。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隨着新课标的实施而被提出的一项紧跟时代步伐的理念,因此,我们应将阅读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新课标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如此,才能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可欣.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与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相关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3).
[2]曾国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作者简介:
彭丽,贵州省六盘水市,六盘水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人文”一项,指的是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在内的诸般概念;而“素养”一项,则指的是个人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两个概念的组合。由此可见,人文素养即指的是个人在“人文”一项领域内所获得的相应的“素养”。关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当从其内涵的界定作为出发点。其内涵肖川教授层做过较为详实的11项划分,本文限于篇幅问题,现只择取其中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以及德行修养意识和能力三点作为依托,对其具体过程作如下的总结。
一、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能够让学生对我国的古典文化拥有一定的积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此处,则正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内容中文化传承与理解一项相互契合。有鉴于此,语文的阅读当以古典文阅读作为切入点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在古典知识文化里寻找共鸣,激发共识,进而为文化的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们以《荆轲刺秦王》一文的阅读为例。可以深入剖析时人为何为国为家,可以做到“轻死重义”,可以毫无迟疑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对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将之与现代军事战争中经常采取的“斩首行动”作对比,如: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便使用了这一手段,而不同的是其以强对弱的强烈反差。如此,便能帮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古人樊於期一诺千金、蹈死不顾,荆轲勇于反抗暴秦,义薄云天的大义思想。从而促使学生接受并认同我国古人的这一为国牺牲的优秀传统。又或者以苏轼的《赤壁赋》一文为例,使学生们在此文中“苏子”与“客”的对话去体会古人的哲学思想,以及其“不知东方之既白”的胸襟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共鸣,为人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即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和追求。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新课标中所强调的“生本课堂”理念来观之。其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和理解,这在本质上便是对学生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形成的潜在培养。故而,针对于此,阅读教学的开展,当主要依托于引导学生自解、自悟的形式来进行,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重要保障。
例如: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阅读教学为例。此文以黛玉进贾府时的一路见闻和内心的所思所想为主要内容,刻画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或通过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或通过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所思所想等。写法变幻无穷,摇曳多姿,深刻体现了文学技巧的要义所在。对此,笔者在组织学生阅读时,首先通过结合文本内容提出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如:林黛玉进了贾府为何会“步步留心,事事在意?表现在哪里?为何会相对于那些‘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来特别突出王熙凤的‘放诞无礼’?”等。如此,在这一系列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行为便得到了极大地调动,从而为学生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做出了良好的铺垫。
三、 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德行修养意识和能力
新版课标强调,应深刻挖掘语文育人功能,明确提出了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实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与此,则可以看出对学生德行修养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于此,语文的阅读教学内容还应当以此为目标,通过相应的文本陶冶,主题解读等方式,激发学生自我反思、反身而诚的意识,继而在逐步的积累中提升这一能力的影响作用。
例如: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的阅读为例。本文除却作为演说词的特点,在行文结构上紧密贴合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的形式外,在内容上,不避矛盾,分别针对现实、自身和“他人”多个层面进行了精辟透彻的分析,为北京大学指明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发展方向。如:对于当时人们的求学心理,作者便借助于“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的分析作了扼要的解剖。其中,作者对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说:“弭谤莫如自修”来“自勉”同时做出反思:“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这一自我反思的思路,则极大地反映了作者德行修养的能力水平。诸如此类,学生们通过阅读,在了解作者思路,体验自我反思的内涵前提下,个人的德行修养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诱导,从而为推动人文素养的形成提供重要基础条件。
综述: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的作用也是十分多样的。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隨着新课标的实施而被提出的一项紧跟时代步伐的理念,因此,我们应将阅读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新课标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如此,才能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可欣.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与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相关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3).
[2]曾国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作者简介:
彭丽,贵州省六盘水市,六盘水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