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课教学重点的选定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ai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庞杂的教学内容,我们遇到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取舍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一堂历史课,不可能没有教学重点。面对每个知识点平均分配教学时间,又是不现实的。这样不仅教师难以掌控,学生也会听得云里雾里,平淡乏味。如果把每个知识点都当重点教授的话,我们不仅没有充裕的教学时间,而且,由于面面俱到,实际上也就无所谓重点了。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明确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著名历史教育学者叶小兵先生认为:“从理论上讲,教学重点是体现教学目标要求的最本质的部分,是集中反映教学内容中心思想的部分。从实际操作上讲,一节课的重点,是该课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此外,从内容上讲,历史教学重点应该是对历史发展进程有承上启下作用,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最基本的题中之意,也是最重要的支撑内容。
  虽然这些定义都比较明确,但是仍有不少教师在确定具体一节历史课教学重点时感觉比较吃力,甚至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教学目的易定,但是教学重点难选,这是我们碰到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教师备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定一节历史课的重点,是体现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项工作,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之处。对于教学重点的选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把握课标,钻研教材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是依据具体哪一个版本的教材,而是应该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作为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上列出了教学内容的要点。教材虽有版本差别,但也都是围绕要点按专题体例编写。课标中也没有明确说明一节历史课的内容中哪些应该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和分析,明确相关的教学目的,根据每节课内容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确定教学重点。对此,我们就不能犯机械主义错误,拿到哪一版本教材就视其为“圣旨”而忽视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
  例如,讲到高中历史必修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知识点时,岳麓版教材有五个子目:孟子、荀子和儒家,墨子和墨家,庄子和道家,韩非和法家,孙膑和兵家。有的男老师对战争比较感兴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征战故事,武器装备情况了然于胸,于是上课时把“孙膑和兵家”这一子目作为教学重点,大讲特讲,慷慨激昂。这样,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却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而人教版教材《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压根就没有提到孙膑和兵家的任何情况。两版教材差异如此之大,我们以哪一版本为依据呢?其实,我们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就会发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此表述为: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由此可见,本课内容里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并非重点,而应该把“孟子、荀子和儒家”这一子目作为重点。另外,百家争鸣的意义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因此,研读课程标准应该是我们确定教学重点的前提,只有准确把握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目标的明确指导下,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和分析后我们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分析内容,明确地位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涉及多个政治事件、历史人物、经济现象、各种制度和思想等内容,要确定哪些历史要素属于重点,就要看其是否构成历史发展的主要环节,是否对历史发展进程有承上启下的决定性作用,是否有重大而深远影响,是否与现实有重要联系。总之,就是要明确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个专题里,百家争鸣不仅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且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奠定了中国多元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于历史发展进程有如此重大作用,理所当然应该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岳麓版教材里对于百家争鸣的背景在正文中没有提及,只在课后阅读与思考里有相关材料。相对而言,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更为恰当。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呈现一种总分结构的历史叙述形式,第一子目“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详细讲述了其出现的背景,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重大历史意义。这样系统讲述,更易于我们把握“百家争鸣”这一重点知识。
  基礎教育教材都是经过仔细甄别和精心编排的,有着自身的体系和规范。高中历史教材也是经过不断推敲,反复斟酌的,故而教材用语比较准确、简洁和精练。我们通过分析课文用词,往往就能明确一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一节课的重点,是该课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必然是教材中比较中心的内容和课题,也往往是课文、习题、教参等资料中反复提及的内容,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如果一个知识点,是一个专题的核心用语,对教材的某一学习主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且能够和其他知识点相联系,对其他知识的教学有着辅助作用,那么就可以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
  三、考查学生,注重认知
  选定教学重点,不仅要选择知识性的重点,还要从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来考虑,即教学重点的确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要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有特别意义。如果这个内容带动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带动了一节历史课的教学,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重点。当然,有些教学内容,虽然在历史地位和高中教材编排上都很重要,但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或者生活实际中已经熟悉掌握了,这就可以大胆舍弃,不作为重点讲授了。
  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个专题第三课《宋明理学》中,人教版教材有三个子目: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由于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学过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等相关内容,那么对于三教合一的背景及表现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这个时候我们就不用展示大量图片和材料去讲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而儒学衰微的内容了。三教合一这一内容虽然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作用,但是并非本课教学重点。
  总之,确定一节历史课的教学重点,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和分析,辨别某一史事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分析某一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同时从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来考虑,把对学生认识上有重大作用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以此来指导历史教学工作积极有效地开展。
其他文献
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目标和特定学情的研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材料依据。实施导学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导学案以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堂效率呢?下面笔者就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例浅谈几点思考。  一、基础复习前置,提高课堂效率  高考一轮复习是在考纲和课标基础上
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亟须改革。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对历史学科的要求以及学生历史能力的发展。创新教学是初中历史改革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科素养。  一、强化科目特色  教师作为创新教学的直接使用者,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突出初中历史的科目特色。教师要改变以往边读教材边讲知识的教学方法,先从宏观角度了解所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重点、难点教授给学生
有人说,教改就是一场战争;有人说,教改就是吃苦;也有人说,教改就是学着别人干……说教改是战争太过残酷,说教改是吃苦太过悲观,说教改是学着别人干太过被动。我倒觉得教改是一个个故事,虽然故事里会有艰辛和孤独,但终究会有成功的喜悦和幸福。下面笔者就自己十年来教改工作中发生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故事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较抽象,对于从农村初中升上来的高中学生而言尤其难理解,而且由于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缺乏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把人的认知思维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其中记忆、理解、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阶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高阶思维对应的是较高层次的认知水平,适用于解决复杂问题,而低阶思维对应的是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适用于解决简单问题。高阶思维是建立在低阶思维的基础之上的,它可以促使学生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勇敢面对所遇到的困
【Abstract】There are four kinds of attitudes towa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Tao and Implement of the translation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ranslation. In
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地理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建构地理知识。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展示的能力。因此,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案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赣县中学积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经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成功探索出适合我校的学案编写模式。学案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所准备的,导案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反映。在此,我将重点对学生学案的编写展开论述。  学案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作为面向学生思想层面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思考核心素养应当植根于何处。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笔者认为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不能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或者说,只有真正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核心素养才有可能寻找到生长的坚实土壤。  一、生活素材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知识土壤  由于核心素养是一个终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课堂应该是一种双向、交流、互动的课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仍然占据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使得新课程改革理念无法落实。那么,教师应如何以和谐互动为基础,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呢?这一问题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出发,认为要想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就必须营造民主氛围,以情导入,情理结合,联
地理综合问答题在全国新课标卷中,分值很高,但我校学生的综合题得分率较低,地理成绩不理想。研究综合题,找到解题策略,提高学生成绩已迫在眉睫。  通过对学生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审题方面。  1.地理概念理解得不准确。如将“含沙量多少”往往理解成“河流中沉积的沙子的多少”。  2.不明白设问的内涵。例如:2016年全国卷Ⅰ第36题第3问,“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
【摘要】长期以来,金融英语课程一直沿用传统课堂授课形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金融英语混合式教学,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课前和课后教学模块,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讲解问题和课后复习归纳知识点的模式,可以让金融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中。这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与听说读写实践能力、满足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金融英语;混合式教学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