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认为心肌梗死容易在冬季发作,却往往忽视夏季发病的危险性。其实,在酷热难耐的盛夏,心梗发作并不少见。每年夏天,特别是天气持续闷热时,医院急诊室的心梗病人会明显增多。
七成心梗发作与天气有关
调查显示,约有七成心梗猝死与天气有关。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脱水,引起血液浓度上升,诱发心肌梗死。再者,夏季高温常使人心情烦躁、焦躁不安、心火旺盛,加上昼长夜短,睡眠质量不好,工作劳累缺乏休息,都会成为心肌梗死的诱因。
虽然夏季雨水多,但气压相对偏低,高湿状态下空气含氧量下降,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都会感到胸闷气短,更何况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
及时干预梗前状态
提起心肌梗死,大多数人会因其突如其来、不可预知的发病特点而心生畏惧,其实许多病人在心梗发作前几天,身体会出现某些先兆症状,即梗前状态。
——何谓心梗前状态
所谓梗前状态,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发作与心肌梗死之间的状态,也被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
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得到缓解。
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时间延长,经休息或含药不能缓解,发作时疼痛性质也和正常心绞痛发作有所不同,如伴有咽部异物感、肩或上腹痛、胃酸上涌等。
此外,过去无心绞痛史的病人,突然出现心绞痛,且伴有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时,也应引起警惕。
发现心梗前兆的患者及家人切莫惊慌失措,因为心梗并不是一定会发生,而且许多患者经及时就医,就有可能避免心梗发生。
发生心梗时,应让患者平躺,马上含服硝酸甘油1~2片,如果家中备有氧气袋,应立即给患者吸氧。同时家属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若患病程度较重且不宜搬动时,应就地抢救。
——心脑血管病人夏季要查“四血”
“四血”是指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这些因素与心脏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着密切联系。所以,监测“四血”指标,并使其保持在较好水平,是防止心梗发生、复发的重要手段。
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的病人也要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定期检查“四血”。健康的人也要每隔2~3个月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和血黏度,如果高于正常值,就要采取措施治疗。
TIPS
防心梗生活指南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生活调理对治疗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入夏季,良好的运动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及平静愉悦的心态,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适量运动 运动项目以柔和舒缓的散步、太极拳为最佳,游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而定。夏季气候炎热,患者最好选择傍晚日照不强烈的时间段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慢慢增加运动量,避免运动量过大,加重心脏负担。由于清晨空气含氧量低,建议心脏不好的病人不要晨练,以防发生危险。
清淡饮食 患心脑血管病的人一般身体超重或肥胖,因此,应严格限制饮食总热量,少食油腻,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患有高血压和血糖偏高的病人,还要注意少盐、少糖。
规律生活规律的生活起居可以使人心神安宁,激素平稳,增强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维持心脏的正常工作状态。夏季昼长夜短,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心脏病人还应适当安排午睡时间。研究发现,心脏病人午睡半小时,能减少30%的发病几率。心脑血管病人在室内时,空调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6℃,长时间在空调房间内要注意及时增添衣服,定时到外面透透气。
调节心态 心理因素是诱发心脏病及心梗发作的重要原因。夏季闷热的天气很容易使人心情烦躁、胸闷气短,也容易让人情绪激动,此时心脏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平和地面对炎热的气候及生活中的悲喜。
七成心梗发作与天气有关
调查显示,约有七成心梗猝死与天气有关。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脱水,引起血液浓度上升,诱发心肌梗死。再者,夏季高温常使人心情烦躁、焦躁不安、心火旺盛,加上昼长夜短,睡眠质量不好,工作劳累缺乏休息,都会成为心肌梗死的诱因。
虽然夏季雨水多,但气压相对偏低,高湿状态下空气含氧量下降,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都会感到胸闷气短,更何况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
及时干预梗前状态
提起心肌梗死,大多数人会因其突如其来、不可预知的发病特点而心生畏惧,其实许多病人在心梗发作前几天,身体会出现某些先兆症状,即梗前状态。
——何谓心梗前状态
所谓梗前状态,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发作与心肌梗死之间的状态,也被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
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得到缓解。
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时间延长,经休息或含药不能缓解,发作时疼痛性质也和正常心绞痛发作有所不同,如伴有咽部异物感、肩或上腹痛、胃酸上涌等。
此外,过去无心绞痛史的病人,突然出现心绞痛,且伴有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时,也应引起警惕。
发现心梗前兆的患者及家人切莫惊慌失措,因为心梗并不是一定会发生,而且许多患者经及时就医,就有可能避免心梗发生。
发生心梗时,应让患者平躺,马上含服硝酸甘油1~2片,如果家中备有氧气袋,应立即给患者吸氧。同时家属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若患病程度较重且不宜搬动时,应就地抢救。
——心脑血管病人夏季要查“四血”
“四血”是指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这些因素与心脏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着密切联系。所以,监测“四血”指标,并使其保持在较好水平,是防止心梗发生、复发的重要手段。
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的病人也要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定期检查“四血”。健康的人也要每隔2~3个月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和血黏度,如果高于正常值,就要采取措施治疗。
TIPS
防心梗生活指南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生活调理对治疗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入夏季,良好的运动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及平静愉悦的心态,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适量运动 运动项目以柔和舒缓的散步、太极拳为最佳,游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而定。夏季气候炎热,患者最好选择傍晚日照不强烈的时间段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慢慢增加运动量,避免运动量过大,加重心脏负担。由于清晨空气含氧量低,建议心脏不好的病人不要晨练,以防发生危险。
清淡饮食 患心脑血管病的人一般身体超重或肥胖,因此,应严格限制饮食总热量,少食油腻,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患有高血压和血糖偏高的病人,还要注意少盐、少糖。
规律生活规律的生活起居可以使人心神安宁,激素平稳,增强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维持心脏的正常工作状态。夏季昼长夜短,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心脏病人还应适当安排午睡时间。研究发现,心脏病人午睡半小时,能减少30%的发病几率。心脑血管病人在室内时,空调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6℃,长时间在空调房间内要注意及时增添衣服,定时到外面透透气。
调节心态 心理因素是诱发心脏病及心梗发作的重要原因。夏季闷热的天气很容易使人心情烦躁、胸闷气短,也容易让人情绪激动,此时心脏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平和地面对炎热的气候及生活中的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