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双师型教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本文自我学习层面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了分析,通过各类学习提升教师能力。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
学习活动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进入工作岗位前,教师接受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获得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知识及行业资格证;进入工作岗位后,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会参加各种在职学习,或者是教研组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或者是通过课题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或者是通过在职培训提高技能……总之,是学习活动推动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说:“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人员的经验中获得知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教师的这种知识的创新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现在高职教育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日渐增加,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因此对高职教师能力要求也日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双师型教师这个概念。
一、“双师素质”教师标准
那什么是双师型教师?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亦即相关岗位工作经验加教师职称。
2、既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亦即双职称,同“双职称”说的界定一致。
3、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主要强调科研能力。
霍伊尔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寻求专业化的过程”。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由一位具备相应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的合格高校教师在外部引导、激励以及创设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和努力,提升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的过程。
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使得教师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
1、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
双师型教师能根据市场调查分析,调整课程内容,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具备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相关教学、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教师的职业富有挑战性,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如此,社会、学校、学生及家长都几乎不约而同的要求教师能全面发展。教师往往在高负荷的日常工作和为了专业发展的学习时间分配上矛盾重重。所以,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专业发展性的学习能很好的把实践和学习结合起来,学习是工作的一部分,实践中的问题也在学习中得到解决。
2、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研究开发能力及专业技术能力
双师型教师应掌握本专业的高新技术知识和传统及新型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同时,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资料搜索整理能力、开发科研项目的能力、试验设计能力。正因如此,双师型教师的学习应是基于原创的研究学习。“学习就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双师型教师更应具备在群体活动中进行学习,不论是学习高新技术或设备知识,还是进行科研项目开发,都离不开群体的力量。斯滕豪斯在20世纪60年代发起的“人文课程研究”活动中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呼唤教师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从事教学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不仅是教案的执行者,同时是教学问题的研究者,是新技术、新能力的接收者。
3、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
双师型教师应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具备创新精神,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知识运用的情境,脱离情境的知识学习只是机械的记忆知识,不与个人经验和社会现实产生联系,无法产生迁移和实践运用效果。教师不单是接受他人的观念,教师接收的观念都要经过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经验也得到丰富、修正和完善,为新知识、新理论的检验提供支持。
三、结束语
新教师的成长历程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也非常重要,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同时也应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将各种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摸索和总结适合自己也适合同学的教学方法。参加各种相关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实地感受,真正了解双师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展示的优势,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巨大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比较偏向于实际动手,对于能实际操作的课程非常感兴趣,这也正符合职业教育对学生要求动手能力结合理论教学的要求,同时也给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将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理论教学传递给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展示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易到难,教学内容要有条理性。刚从高中升上大学的学生,才从枯燥的数理化教学中脱离出来,要适应实践应用较强的职业教育还需要一段时间,条理逻辑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才能抓住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互动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和交流。一位积极向上、充满鼓励和朝气的教师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感受。
参考文献:
[1]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解析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40-43.
[2]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06:30-31.
[3]万碧波.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03:60-64.
[4]曹晔.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内涵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19:22-26.
[5]崔宏利.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9-12.
[6]徐健.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识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6,24:27-29.
[7]赵志群编著.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
[8]俞仲文等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王明伦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
学习活动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进入工作岗位前,教师接受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获得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知识及行业资格证;进入工作岗位后,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会参加各种在职学习,或者是教研组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或者是通过课题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或者是通过在职培训提高技能……总之,是学习活动推动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说:“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人员的经验中获得知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教师的这种知识的创新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现在高职教育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日渐增加,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因此对高职教师能力要求也日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双师型教师这个概念。
一、“双师素质”教师标准
那什么是双师型教师?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亦即相关岗位工作经验加教师职称。
2、既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亦即双职称,同“双职称”说的界定一致。
3、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主要强调科研能力。
霍伊尔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寻求专业化的过程”。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由一位具备相应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的合格高校教师在外部引导、激励以及创设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和努力,提升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的过程。
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使得教师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
1、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
双师型教师能根据市场调查分析,调整课程内容,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具备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相关教学、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教师的职业富有挑战性,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如此,社会、学校、学生及家长都几乎不约而同的要求教师能全面发展。教师往往在高负荷的日常工作和为了专业发展的学习时间分配上矛盾重重。所以,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专业发展性的学习能很好的把实践和学习结合起来,学习是工作的一部分,实践中的问题也在学习中得到解决。
2、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研究开发能力及专业技术能力
双师型教师应掌握本专业的高新技术知识和传统及新型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同时,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资料搜索整理能力、开发科研项目的能力、试验设计能力。正因如此,双师型教师的学习应是基于原创的研究学习。“学习就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双师型教师更应具备在群体活动中进行学习,不论是学习高新技术或设备知识,还是进行科研项目开发,都离不开群体的力量。斯滕豪斯在20世纪60年代发起的“人文课程研究”活动中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呼唤教师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从事教学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不仅是教案的执行者,同时是教学问题的研究者,是新技术、新能力的接收者。
3、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
双师型教师应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具备创新精神,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知识运用的情境,脱离情境的知识学习只是机械的记忆知识,不与个人经验和社会现实产生联系,无法产生迁移和实践运用效果。教师不单是接受他人的观念,教师接收的观念都要经过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经验也得到丰富、修正和完善,为新知识、新理论的检验提供支持。
三、结束语
新教师的成长历程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也非常重要,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同时也应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将各种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摸索和总结适合自己也适合同学的教学方法。参加各种相关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实地感受,真正了解双师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展示的优势,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巨大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比较偏向于实际动手,对于能实际操作的课程非常感兴趣,这也正符合职业教育对学生要求动手能力结合理论教学的要求,同时也给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将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理论教学传递给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展示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易到难,教学内容要有条理性。刚从高中升上大学的学生,才从枯燥的数理化教学中脱离出来,要适应实践应用较强的职业教育还需要一段时间,条理逻辑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才能抓住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互动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和交流。一位积极向上、充满鼓励和朝气的教师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感受。
参考文献:
[1]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解析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40-43.
[2]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06:30-31.
[3]万碧波.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03:60-64.
[4]曹晔.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内涵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19:22-26.
[5]崔宏利.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9-12.
[6]徐健.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识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6,24:27-29.
[7]赵志群编著.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
[8]俞仲文等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王明伦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