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风建设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败。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严峻形势,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执行力,为谋求科学发展提供保证。
当前不良作风问题的突出表现及原因
当前,在一些领导和机关干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可以用11个词来概括,即“狭隘”、“软弱”、“空洞”、“拖沓”、“粗糙”、“飘浮”、“奢侈”、“贪婪”、“懒惰”、“骄横”、“媚俗”。
“狭隘”,就是只考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个人利益,不考虑整体利益、长远利益、集体利益。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任人唯贤唯才唯德不够,热衷于搞“小圈圈”。
“软弱”,就是软弱涣散,没有凝聚力、向心力。领导班子成员患得患失、裹足不前、瞻前顾后。
“空洞”,就是热衷于形式主义,贯彻上级精神、落实上级部署,会议来会议去,资料来资料去,文件来文件去,做工作、提意见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没有针对性,没有效率;汇报工作、提供材料空洞,没有实际内容。
“拖沓”,就是办事拖沓,本来可以立即办理的事情,总要放一放;本来可一天办成的事,非要三天、五天,甚至十天半月,凡事总要等一等、缓一缓、放一放。“粗糙”,就是工作粗枝大叶,敷衍塞责,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以应付为能是。
“飘浮”,就是作风漂浮,工作不实,满足于一般号召,抓工作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愿意沉下去,也不耐心地听取群众或服务对象的陈述,看起来很内行,实际上什么也不懂;还表现为心态浮躁,工作低标准、生活高标准,对自己要求低、对他人要求高,夜郎自大。另一方面是表现在学习上,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不能入心、入脑,左耳进右耳出。
“奢侈”,就是艰苦朴素作风淡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严重,贪图奢侈享受,沉溺于低级趣味,公务活动铺张浪费讲排场。
“贪婪”,就是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追名逐利,以权谋私。
“懒惰”,就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催催动动、不催不动,甚至催也不动,懒惰散漫。遇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基层一线的难点问题“踢皮球”、“绕道走”;还表现为怕担责任、不愿担责任,畏难却步,工作推诿扯皮,执行力差。
“骄横”,就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处理群众利益诉求的能力不强,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工作中不能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不按照组织程序办事,唯我独尊;还表现为倚权杖势,独来独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服从领导,不团结周围同志,自由主义严重。
“媚俗”,就是原则性差,领导干部之间、上下级之间奉迎讨好、相互吹捧。虚的多、实的少,讨巧的多、真干的少,一片赞誉、吹捧之声。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员工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讲收入、比福利、要待遇,而不是讲学习、讲贡献、讲责任、讲干事创业,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等、靠、要思想较严重,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对作风建设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思想滑坡,价值观错位。进而导致思想空虚,精神颓废,行为懒散,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的衰退,忘记了党的宗旨,而极力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
二是缺乏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并实施严格的考核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奖罚不够严明,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作风建设,造成干部职工不思进取,纪律作风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是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没有有效运转。一种情况是制度的规范性、可操作性还比较差;另一种情况是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力。虽有相关规章制度,但束之高阁,对已有的具体制度、规定执行得不坚决、不彻底,以至于对领导干部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乏力。
四是惩处不力。对作风问题重视程度差,认为作风都是日常细枝末节、司空见惯的小事,不必花大力气郑重其事去管,或者对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过问不多,矫正不力,查处甚少,对引发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潜在因素注意不够,防范失当,处置欠妥。即使发现这方面问题,往往未作深究,致使一些干部产生认识上的错误,进而导致作风失检,行为无忌。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提高科学发展的执行力
上述不良作风严重损害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执行。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要从转变领导机关及领导干部的作风做起。治理上述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监督,四靠奖惩。通过“多管齐下”,综合矫治,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突出治庸提效,提升执行力。
要大兴学习之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提升政策执行力。
一是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体党员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二是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培养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廉洁意识。 三是要努力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使学习成为每个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提高领导工作的本领。四是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与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班组、学习型部门、学习型车间、学习型职工等结合起来,推动并形成学习常态化。
要强化宗旨意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服务执行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和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这四个“大兴”,紧紧抓住了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要通过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把握这一要求的本质,增强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只有牢记自己的宗旨,领导干部才能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才能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牢记“两个务必”,倡导“八个风气”。要大力弘扬行业精神,如核工业精神、核地质精神,构建共同的目标和理念。要大力倡导大局为重的作风,坚决反对各行其是的行为;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反对敷衍塞责的行为;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的作风,坚决反对推诿拖拉的行为;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贪图享受的行为;大力倡导勤奋严细的作风,坚决反对懒散漂浮的行为;大力倡导敬业奉献的作风,坚决反对疲沓贪婪的行为;大力倡导令行禁止的作风,坚决反对骄横媚俗的行为。“三分战略,七分执行”,要以良好的作风、发展的成果和单位的和谐来检验执行力,以此提高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要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升制度执行力。
切实有效的监督是加强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一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二要建立健全奖惩并重的责任机制。把“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作为检验各级干部工作作风的突破口,进一步建立健全首问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诫勉谈话制、监察巡视制、信访调查制、责任追究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等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及时高效、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工作监督运行机制,加强过程监督、结果考核,加强对与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的监督,强化对各级干部执行力的跟踪考核。监督就是执行的推动力,制度只有被贯彻落实,予以认真执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四是要以领导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为重点,结合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教育从业人员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珍惜自己的幸福家庭,做到自尊、自警、自省、自重、自爱、自律,慎独、慎微、慎行、慎欲。守住底线,不踩红线。
要强化考核评定,积极推进激励、惩处机制改革,提升业务执行力。
考核评定工作,是检验执行力和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激励、惩处机制改革,实行干部作风与责任追究、干部使用、经济利益、舆论导向、绩效考核五挂钩,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多方调动单位和干部个人的积极性。坚持虚功实做、以虚促实,使作风建设与具体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在转变作风中推进工作,在推进工作中转变作风。规章制度在前、考核评定在后,要确保考核评定过程中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公正、公开。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建立起“凡事有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记录、记录必考核、考核必有效”的管理模式,真正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运行机制。
(责任编辑:罗志荣)
当前不良作风问题的突出表现及原因
当前,在一些领导和机关干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可以用11个词来概括,即“狭隘”、“软弱”、“空洞”、“拖沓”、“粗糙”、“飘浮”、“奢侈”、“贪婪”、“懒惰”、“骄横”、“媚俗”。
“狭隘”,就是只考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个人利益,不考虑整体利益、长远利益、集体利益。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任人唯贤唯才唯德不够,热衷于搞“小圈圈”。
“软弱”,就是软弱涣散,没有凝聚力、向心力。领导班子成员患得患失、裹足不前、瞻前顾后。
“空洞”,就是热衷于形式主义,贯彻上级精神、落实上级部署,会议来会议去,资料来资料去,文件来文件去,做工作、提意见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没有针对性,没有效率;汇报工作、提供材料空洞,没有实际内容。
“拖沓”,就是办事拖沓,本来可以立即办理的事情,总要放一放;本来可一天办成的事,非要三天、五天,甚至十天半月,凡事总要等一等、缓一缓、放一放。“粗糙”,就是工作粗枝大叶,敷衍塞责,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以应付为能是。
“飘浮”,就是作风漂浮,工作不实,满足于一般号召,抓工作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愿意沉下去,也不耐心地听取群众或服务对象的陈述,看起来很内行,实际上什么也不懂;还表现为心态浮躁,工作低标准、生活高标准,对自己要求低、对他人要求高,夜郎自大。另一方面是表现在学习上,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不能入心、入脑,左耳进右耳出。
“奢侈”,就是艰苦朴素作风淡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严重,贪图奢侈享受,沉溺于低级趣味,公务活动铺张浪费讲排场。
“贪婪”,就是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追名逐利,以权谋私。
“懒惰”,就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催催动动、不催不动,甚至催也不动,懒惰散漫。遇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基层一线的难点问题“踢皮球”、“绕道走”;还表现为怕担责任、不愿担责任,畏难却步,工作推诿扯皮,执行力差。
“骄横”,就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处理群众利益诉求的能力不强,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工作中不能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不按照组织程序办事,唯我独尊;还表现为倚权杖势,独来独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服从领导,不团结周围同志,自由主义严重。
“媚俗”,就是原则性差,领导干部之间、上下级之间奉迎讨好、相互吹捧。虚的多、实的少,讨巧的多、真干的少,一片赞誉、吹捧之声。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员工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讲收入、比福利、要待遇,而不是讲学习、讲贡献、讲责任、讲干事创业,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等、靠、要思想较严重,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对作风建设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思想滑坡,价值观错位。进而导致思想空虚,精神颓废,行为懒散,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的衰退,忘记了党的宗旨,而极力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
二是缺乏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并实施严格的考核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奖罚不够严明,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作风建设,造成干部职工不思进取,纪律作风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是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没有有效运转。一种情况是制度的规范性、可操作性还比较差;另一种情况是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力。虽有相关规章制度,但束之高阁,对已有的具体制度、规定执行得不坚决、不彻底,以至于对领导干部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乏力。
四是惩处不力。对作风问题重视程度差,认为作风都是日常细枝末节、司空见惯的小事,不必花大力气郑重其事去管,或者对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过问不多,矫正不力,查处甚少,对引发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潜在因素注意不够,防范失当,处置欠妥。即使发现这方面问题,往往未作深究,致使一些干部产生认识上的错误,进而导致作风失检,行为无忌。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提高科学发展的执行力
上述不良作风严重损害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执行。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要从转变领导机关及领导干部的作风做起。治理上述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监督,四靠奖惩。通过“多管齐下”,综合矫治,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突出治庸提效,提升执行力。
要大兴学习之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提升政策执行力。
一是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体党员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 二是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培养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廉洁意识。 三是要努力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使学习成为每个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提高领导工作的本领。四是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与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班组、学习型部门、学习型车间、学习型职工等结合起来,推动并形成学习常态化。
要强化宗旨意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服务执行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和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这四个“大兴”,紧紧抓住了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要通过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把握这一要求的本质,增强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只有牢记自己的宗旨,领导干部才能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才能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牢记“两个务必”,倡导“八个风气”。要大力弘扬行业精神,如核工业精神、核地质精神,构建共同的目标和理念。要大力倡导大局为重的作风,坚决反对各行其是的行为;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反对敷衍塞责的行为;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的作风,坚决反对推诿拖拉的行为;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贪图享受的行为;大力倡导勤奋严细的作风,坚决反对懒散漂浮的行为;大力倡导敬业奉献的作风,坚决反对疲沓贪婪的行为;大力倡导令行禁止的作风,坚决反对骄横媚俗的行为。“三分战略,七分执行”,要以良好的作风、发展的成果和单位的和谐来检验执行力,以此提高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要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升制度执行力。
切实有效的监督是加强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一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二要建立健全奖惩并重的责任机制。把“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作为检验各级干部工作作风的突破口,进一步建立健全首问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诫勉谈话制、监察巡视制、信访调查制、责任追究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等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及时高效、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工作监督运行机制,加强过程监督、结果考核,加强对与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的监督,强化对各级干部执行力的跟踪考核。监督就是执行的推动力,制度只有被贯彻落实,予以认真执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四是要以领导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为重点,结合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教育从业人员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珍惜自己的幸福家庭,做到自尊、自警、自省、自重、自爱、自律,慎独、慎微、慎行、慎欲。守住底线,不踩红线。
要强化考核评定,积极推进激励、惩处机制改革,提升业务执行力。
考核评定工作,是检验执行力和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激励、惩处机制改革,实行干部作风与责任追究、干部使用、经济利益、舆论导向、绩效考核五挂钩,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多方调动单位和干部个人的积极性。坚持虚功实做、以虚促实,使作风建设与具体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在转变作风中推进工作,在推进工作中转变作风。规章制度在前、考核评定在后,要确保考核评定过程中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公正、公开。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建立起“凡事有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记录、记录必考核、考核必有效”的管理模式,真正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运行机制。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