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化学教学中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实验教学。恰当分组,让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
  【关键词】中师化学教学;学生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53-01
  中师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便日后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指导自己的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化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中师化学以实验为基础,而且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要在实践中不断的验证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的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中师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中师化学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观察问题片面,缺乏观察问题的整体性思考,因为没有养成仔细观察问题的习惯,缺乏观察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误差。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在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学生观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演变,让学生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观察能力作为化学学习中的基本能力,学生只有重点掌握,才能真正养成勇于创新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品质。教师要不断指导用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学习态度来学习化学,用实事求是的观察的眼睛去观察化学过程。
  2.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所教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自主从预习和在课上学习的过程中,设计一些相关问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质疑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而且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化学解析的能力。中师学生都是要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么学生只有在学校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提高相应的教学能力。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学会用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等,并能通过分析四种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能画出其交叉分类图。在学生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确保学生能够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完成自己的教学。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做好实验教学
  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不断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学习的各种探究当中去。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进入情境,引发学生从情境中出发探究事物的兴趣,让学生的探究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上,要引发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而且可以让学生不断的自主训练探究能力。如在《化学平衡》的教学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的能力,就要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思考,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假设自己作为小老师,如何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教师要利用不同层次的习题层层分解和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增强认识结构,深化对化学平衡的理解,促使学生建立模型,学会知识迁移的方法。
  2.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实验能力
  在中师阶段,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不仅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过程,而且学生在积极主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明白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思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客观条件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自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在自己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为同伴进行讲解。如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定性对比、定量分析,说明强、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的程度,建立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通过理论指导加实验验证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提升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明白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认识到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一定条件下会建立电离平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验中相互讲解,提升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恰当分组,让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提升能力
  中师学生日后都是要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实践,而且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以每组4-6人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在每个学习小组中,既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合作小组中相互沟通,共同交流。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锻炼日后在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教学技能。如在《合成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下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训练,在班上进行这一课时教学内容的授课。
  总之,在中师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要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让学生能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的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关广鹏;侯跃平.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由“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课暨实施新课程经验交流研讨会”引发的思考[J].化学教育,2009年10期.
  [2]沈彤.浅析中师学生化学解题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9期.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的表现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准确的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现实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需要不断更新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策略。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过程性评价的原因出发,指出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意义,并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过程性评价的策略,为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在教学中进行过程性评价提供指导。  
【摘要】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大高校也针对学生创业开设了相关机构。就业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提升,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对民办高校学生创业意识进行调查分析,从价值与意义出发,分析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为之后此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业意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向。本文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说明了其中存在着语文观念陈旧、教学有效性差、忽視学生地位、教学模式刻板等问题。从而阐述了有效性教学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了解到有效性教学的提出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了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从创新语文观念、提升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模式、
【摘要】我作为一名高中生,当得知有机会参加物理竞赛的消息时,心情非常紧张,同时也很激动。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竞赛机会,希望好好把握自己,以一个乐观、积极有准备的心理状态来迎接比赛,尽管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有信心、有恒心,就一定能够化解这些不适的心理状态,在物理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文章在对自身心理变化理性认知基础上,就如何调节物理竞赛心理予以了粗浅探究。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与“一带一路”的战略要求相结合,正视并解决各高职院校面临的各种问题,深化改革,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47-01  “一带一路”战略是对古代
目的:将抗乙酰胆碱受体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基因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筛选阳性转化子并诱导蛋白表达,制备单链抗体蛋白。方法:从Ecoli.DH5α中提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