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北边游学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的欧洲已夏日炎炎,但挪威斯瓦尔巴群岛首府朗伊尔依然积雪不化。朗伊尔位于北纬7813,是世界最北城市。斯瓦尔巴的陆地近60%被冰川覆盖。冬季最低温度达到零下四十摄氏度,夏季气温也很低,需要供暖。此外这裡一年有4个多月的极夜。作为人类挑战极地恶劣生存条件的最前沿,斯瓦尔巴有独特的极限生存法则。
  你能想象在这座最北的城市上学会是什么样子吗?
  斯瓦尔巴大学中心(University Centre in Svalbard)成立于1993年,是挪威的国立大学,位于斯瓦尔巴群岛隆雅市,地处北极圈,是全球位置最北(位于北纬72度)的高等教育学府。该校由奥斯陆大学、贝根大学、特罗姆瑟大学与挪威科技大学等四所大学共同计画组成,提供有关极地研究等42种课程,主要研究课题为北极地球物理、北极地质、北极生物及北极科技,提供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
  虽然气候严寒,但因拥有丰富的极地生态资源,以开设极地研究课程为主,吸引世界各地主修自然科学的学生前来就读。22年前创建之初仅有30名学生,如今吸引6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为停滞的极地经济注入活力。学生上课搭的是雪橇,在校园内就能欣赏北极光。
  煤矿造就极地城市
  “欢迎来到我们这个2800人的城市!”世界最北的大学——斯瓦尔巴大学校长乌勒·米松德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斯瓦尔巴被发现的数百年间,各国探险家前赴后继来这里,终于把一个无人居住的荒芜之地变成科研岛、旅游岛。今天,采煤业、科研产业和旅游业是斯瓦尔巴经济的三大支柱。
  走在朗伊尔街头,山坡上随处可见被废弃的木质缆车道。实现机械化之前,将煤炭从矿区运到码头就用缆车。斯瓦尔巴煤矿公司是这里最大的企业。斯韦尔煤矿属于世界上产量最高煤矿之列。没有采煤业就没有今天的斯瓦尔巴。20世纪之前,虽然有众多探险者来到这里,但定居的没有,因为无法熬过严冬。1906年,美国人朗伊尔的公司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斯匹茨卑尔根中心地带发现储量丰富的煤矿。这对工业化背景下的欧洲来说非常诱人。在美元资本的注入下,煤矿在斯瓦尔巴四处开花,受高薪诱惑,很多挪威、俄罗斯等国的矿工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与严寒搏命,成为最早的岛民。
  无权死在这里
  挪威极地研究所是设在斯瓦尔巴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机构,其国际部主任金·胡尔姆已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10年了。挪威本土实行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但这里是低税收、低福利。1995年,斯瓦尔巴最高管理机构总督府通过《驱逐或拒绝进入斯瓦尔巴规定》,称总督府有权拒绝无足够经济来源的人进入;如果找不到房子或者工作,必须离开;如果退休了无法照顾自己,也必须离开。在奥斯陆街头,拄著拐杖的老年人比比皆是,但在这里大多数居民都是青壮年。朗伊尔医院只有8张床位,用于急救。看似不人性的规定,是这里严酷的生存条件决定的。冰原上发展不了农业,几乎所有食物都要从岛外运进来。
  重症和绝症病人必须送回挪威本土的医院去,除非猝死,无人有权死在这裡。拒绝死亡也是斯瓦尔巴严酷的环境决定的。由于温度较低,地表下基本都是冻土层,尸体不会自然腐烂。因此,只要病人还有一口气,病得再重都要离开斯瓦尔巴,回挪威本土。能死在斯瓦尔巴也是一种特别待遇。
  时刻防范北极熊
  “北极熊和枪,也是斯瓦尔巴生活的一部分。”斯瓦尔巴旅游局主管罗尼·布鲁沃尔对记者说。在斯瓦尔巴,北极熊有3000多头,比人还多。关于北极熊的警示语和北极熊标本随处可见。为避免遭受北极熊伤害,当局对游客有许多规定,例如,离开市镇区域必须带枪,或者有带枪的导游陪同;在野外露营要有足够的安全警戒;万一碰到熊不能慌张,绝对不能逃跑。对于防身枪支,除了要求持有者能熟练使用外,总督府对枪支的种类和弹药强度有明确要求,手枪根本对付不了北极熊,至少要带来福枪,而子弹也要大杀伤力的,甚至是爆炸弹。
  另一方面,对何种情况下可以开枪击毙北极熊也作出严格规定,如果违反将被处以巨额罚款。在斯瓦尔巴,北极熊受到法律保护,早在1973年政府就颁布了禁止捕杀的禁令,这使北极熊的数量不断增长,对人类的畏惧彻底消失。斯瓦尔巴禁止旅行者进入北极熊栖息地,如遇袭击,鸣枪警告无效才能杀死北极熊。
  麋鹿挡道害迟到
  与其他大学不同的是,学生第1堂课是自卫课,要学习如何用枪。按照当地法律规定,任何人只要离开隆雅市,都必须随身携枪,因为到处都可见北极熊。该校鼓励学生田野调查,曾有学生看到北极熊,彻夜不敢睡,还有学生因宿舍门口被麇鹿挡住,上课迟到。
  大学所在的隆雅市本以矿业为主,后因利润过低停采,经济陷入萧条。校方希望未来能成立极地研究中心,为当地创造就业和旅游商机,带来更多收入。
  -30℃靠狗橇载运
  由于拥有丰富的极地生态资源,吸引世界各地主修自然科学的学生前来就读。主修地球物理学的荷兰籍学生范德瓦说:“光看到这么漂亮的环境,我就融入当地了。”当地夏季最高温17℃,冬季最低温可至摄氏-30℃。师生出入只能靠狗橇或雪地摩托车。来自德国的学生彼特斯克非常适应,“我喜欢随时接触大自然,这里是梦想中的旅行起点”。
其他文献
依山傍水、湖光山色、山明水秀,这些都不足以形容哈尔施塔特(Hallstatt)的美。她外在的湖与山,有一种安静恬然的气韵,她的内在,却是一种历史、信仰与文明的交融,一种纯正淡定的欧洲气质,无法复刻,让人迷恋并迷失其中。  迎着冬日的阳光,我们驾车从维也纳来到哈尔施塔特。白茫茫的雪地上,依山傍湖立着一座座木屋,仿佛是从格林童话中走出来的场景。这些木屋错落有致又不失和谐,装饰精心又特别,彰显着主人随性
期刊
2016年8月20日下午,由EDU CLUB主办的“2016华南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广州圣丰索菲特大酒店盛大举行。据悉,此次论坛共吸引了来自留学机构、培训机构、项目方、国内学校、第三方机构的200余位嘉宾参与其中。  在国际教育行业竞争加剧、大型机构成本提升、中小机构举步维艰的现状下,如何应对互联网冲击、加强资本运作、打造行业生态闭环,已成为各大公司决策层最为关切的话题之一。“
期刊
7月30日下午,由致知学堂举办的“新丝绸之路”论坛在广州完满举办。  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的Sam Lipoff博士、文莱的Khen SweLim(林庆瑞)博士、乌拉圭的Nicolas Santo先生、新加坡的Rachel Leng(凌惠颖)女士,与中国的何巨先生、仇学颖博士莅临参加。他们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阐述了“创新”的含义和意义,围绕“新丝绸之路对当下中国的影响”主题发表了演讲。  KhengS
期刊
BRITAIN  英国  英国“创意产业”领先全球,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与深厚人文传统的西方国家,英国自1997年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后的短短数年间,创意产业在英国已迅速成长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创造了丰富的金融收益。这使得英国有足够的资金及经济实力来扶持创意教育的发展。因此,英国的艺术设计课程位居世界领先地位,在英国学习艺术设计课程有很多国家难以企及的优势。  英国既传统又前卫
期刊
谈及升学,无论是在国内上大学,还是出国留学,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学有所成。对一些考生来说,他们可能高考失利或者落榜了,那是不是就此升学梦就断了呢?留学是不是高考失利的退路呢?高考后要如何能够快速作出留学规划呢?  留学生:你对“高考落榜”是如何定义的?  张国华:“高考落榜”我觉得应该是过去的一种说法、概念。以前大学录取率很低,很多学生可能都上不了大学,因而就存在“高考落榜”这一概念。但现在的高考,录
期刊
图兰朵计划是意大利政府针对中国艺术生去意大利留学的政府计划,它是专门针对中国艺术、音乐、美术和设计类学生的官方计划,目的是让中国的艺术类学生能顺利入读意大利大学,“图兰朵”计划可以说是艺术类学生的“马可·波罗”计划。取得该项目资格的中国学生在意大利六个月的语言课程结束之后,如果通过了最终的课程考试,可以在其选择的艺术或音乐类学院注册学习。学生可同时提交语言申请和大学申请,可申请的学校包括佩鲁贾外国
期刊
虽然我们还未曾谋面,但我们要一起努力,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顺利地完成高中学业。  关于学业,我们可能不会以哈佛、斯坦福作为成功的标准,但一定要制定一个自己的目标:理想或梦想的大学,然后努力实现梦想。当然我希望你的理想或梦想是世界顶级的大学!  关于美国大学,它与中国大学有着完全不同的录取标准: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方面,这个成绩通过你的学习能力来看,我相信你可以做到:每个科目都是A(要注意美国
期刊
很多人认为美国高中的课外活动无非是足球、篮球、各种俱乐部等。事实上,更多的美国高中往往视社区服务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助教就是社区服务的一种。  我在美国插班一年后进入十一年级时,才逐渐对学校要求学生在三年内完成四十八小时的社区服务(即志愿行为)有所了解。由于住在寄宿家庭,不方便参加很多校外的志愿者活动,我便向老师询问一些在校的服务机会,后来他将我引荐给了十年级的教导主任。教导主任安排我
期刊
随着越来越多的艺考生加入留学的行列,艺术类专业的留学也成为了热门方向。在申请过程中,学生和家长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陷入到各种艺术留学误区之中。  误区一:选校过于依赖排名  有些学生和家长不了解国外艺术院校的情况,选择学校主要参考院校的综合排名。实际上,很多顶尖艺术院校是不参与综合排名的,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知道罗德岛设计学院才是美国艺术类排名第一的院校。  那应该如何选择院校呢?我们首先要
期刊
拿到OFFER,迈进名校,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留学生漂洋过海之后,不仅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陌生的语言环境,同时还要熬过一段艰难的留学适应期,应对离开父母掌控后的各种诱惑。留学这几年就如同打游戏,需要过三关斩六将却没有重新开始的按键。通关之后的的确确能够获得真正地成长,让学生在思想、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的历练和提升,但总是有不少人会在初始关卡倒下,被迫强制出局。留学成功≠成功留学,初出国门之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