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育智慧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l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的探究式学习指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与困惑,并通过观察、思考等方式分析信息,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进而激发道德情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学方法。笔者以鄂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课《地球上的人们》的第一个话题“不同的肤色,人人平等”为例,谈谈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追根求源,明白道理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将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相融合,追寻其背后蕴含的“道”与“理”,进而建构属于自己的情感、道德和价值观。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了解世界主要人种的外貌特征及成因上,而是推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人种的问题。具体开展了两项活动:一,评选最有魅力的人种。通过分组推荐“最有魅力的人种”并陈述理由,学生感受到了各种人种的体征虽有不同,但大家的进化历程是基本相同的,大家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都具有无限的创造能力。因此,大家都是最有魅力的人种。二,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消除种族歧视,追求人人平等”的问题。这项活动基于第一项活动,教师在让学生认识到每一种人种都具有自身的魅力后,又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让他们知道每一种人种中都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物,他们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人种没有优劣之分,不同人种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坦诚相待。这样,人类才能和平相处,世界才会和谐发展,地球村才会更加美好。
  过程体验,生成智慧
  探究式学习的意义在于引领学生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心感悟,用言表达,亲历知识获取的过程,探寻知识背后的规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形成道德认知与行为。
  教學“不同的肤色,人人平等”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到不同人种的外貌特征区别很大后,学生产生了很多疑问:“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为什么外貌特征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不同人种的人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些疑问引发了学生对人种成因的探究。于是,有的小组探究地球上气候带的划分及其气候特征,有的小组讨论不同人种在各个气候带的分布情况,有的小组研究生活在不同气候带的人的外貌特征,有的小组探讨不同人种的生活方式,等等。最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世界地图、相互探讨等途径,明白了地域气候的差别是形成不同人种、不同肤色的关键原因,感受到了不同人种的人适应气候、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加深了对教学主题的理解。
  回归生活,完善自我
  学生在品德课程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价值观等,需要与他们的生活碰撞、融合后,才有可能逐步内化成他们的观念,进而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让抽象的情感、价值观等回归学生的生活,以不断完善学生的品行。
  比如:教学之初,不少学生认为“种族歧视”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了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有关种族歧视的事例后,学生发现,原来种族歧视问题在当今世界上仍然大量存在,甚至于在我们身边也有可能存在这种问题。这种发现极大地冲击了学生的心灵,他们在反思中生发出“反对种族歧视、追求人人平等”的道德情感。
  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引发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了“生活对于我的意义”和“我对于生活的价值”,而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也在这样的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净化。
  (作者单位:秭归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三个学段的古诗教学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教学中,面对同一首古诗,不同的学段应该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以体现出学段之间的差异与渐进呢?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作具体分析。之所以选这首诗,是因为它的内容浅显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三个学段的学生都能读懂。  一、教学目标之对比  为了便于比较,笔者先采用表格的形式,把三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展示
第29节:日记(29)  就你有核动力啊  每个人都是核动力,灵魂深处爆发原子弹不是瞎说。虹化就是核动力。  量子流现象之三  向心的,万流归一,如屁眼液体化,紧急内缩;逆流而出如不断喷薄、怒放的喇叭花。粉红,不!--明亮的橘红色。  你能想象一朵大菊每一条花瓣都轮子化,像"占座"的等待信号,不停旋转?三哥讲话:跃上葱茏四百旋。活画也。  关于汉字  把汉字,方块字,当三千幅画看,欣赏;五万幅也行
劳动教育的落实离不开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目标清晰、方向明确的顶层设计能增强劳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黄冈市红安县教研室带领相关学校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课程,做同主题分年级劳动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经过研究,课题取得预期成果。  为帮助学校科学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课程,规范有序地开展劳动教育,笔者和学科组同事共同开发了“农事”课程。该课程以初中生为实施对象,采用同主题分年级的方式进行整体规划,即
“圆环的面积”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圆的面积》例2的内容。本节课在解决圆的面积、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同时,优化运算过程,运用整体思维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笔者以“圆环的面积”教学为例,谈谈提升运算能力的方法。  一、实物演示,在动态和静态变化中理解算理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圆的周长及面积,能够用其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本节课试图在动态和静态的变化过程中,让学生脑海里形成圆环面积的基
《鹿角和鹿腿》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篇寓言。在教学时,笔者借助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体验角色,朗读想象  《鹿角和鹿腿》课后习题的第一题是“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从这道题中可以得出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注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练习;二是要在朗读中体会鹿的心情变化。可见,课后习题在暗示我们:在寓言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将课文朗读好,还要引导学生进
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以“培养心智绽放的阳光少年”为目标,通过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特需课程,从“善思考”“慧阅读”“爱健美”“愿探究”“乐分享”五个维度构建SMART课程体系。本期组文从课程体系构建、具体实施和典型课例三方面集中呈现了该校的课程建设成果,以期给大家一定的启发。  学校通过课程设置不断丰盈学生的经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体验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将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生命成长的质
在这个秋假,我与爸爸妈妈、亲戚朋友一起去了向往已久的黄山,观赏了一次黄山秋景。  黄山的云,犹如望不到边的海洋,变幻莫测,波涛汹涌;黄山的雾,好似仙女的纱衣,飘渺轻盈;黄山的石,个个怪石嶙峋,像顽猴、像书籍;黄山的松,似军人般挺直耸立,在断崖石缝中伸出绿色大手。除了这些著名的奇观,还有不少“参与者”,才构成了黄山春夏秋冬不同的图画。  第二天,我们早早走出了宾馆,天还是有些灰蒙蒙的,秋霜与雾气配合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精准地表情达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呢?笔者试就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一课的教学谈谈看法。  一、紧扣文体特点,解读、运用语言  《琥珀》是一篇科普类文章,记叙了一块奇特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过程,所以,本文的学习重点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作为一篇科普作品,其准确、严谨、精练的语言特点也应该是教学重点。鉴
湖南师院院刊发表毛泽东这首传世名作时,附加了编者撰写的“关于毛主席词的说明”,明确指出:“毛主席于1957年5月写信给李淑一同志,信中附‘蝶恋花’一阕。语四张明霞同学看到后,写信给毛主席,请求发表。毛主席于11月25日回信表示同意。特将毛主席的词在本刊登载”。五十余年来,毛泽东诗词研究者对该词公开发表的背景都以此为据,并不存异议,仅只表述有详有略。湖南师大校史也是如此记载。然而,2008年第8期《
江汉区黄陂街小学一直秉承“慧心”教育理念,“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润泽心灵”的办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近年来,学校在“慧心”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研究和建设。  回顾近几年来课题与课程研究的历程,我们始终将一种思想进行到底,这种思想就是——“整合”,学校始终坚守着“整合”的思想做课程,做课题,做研究。  目标的整合  目前,学校的课题研究有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