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英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国际旅游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国,到2010年还有望跃居世界第三。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掌握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旅游接待水平,所以旅游业呼唤高素质的、精通旅游英语的专门人才。文章就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一、认真分析旅游英语课程的特殊性,有的放矢进行授课
  
  现代旅游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涉及众多领域,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交通(Transportation)、观光(Sightseeing)、娱乐(entertainment)、购物(shopping)、住宿(Lodging)、餐饮(Food)等行业。《旅游英语》教学要遵循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原则,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为重点,侧重其实用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必须了解《旅游英语》的特点,才能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出适应我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优秀人才。可将其特点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实践性强
  我们常说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例如导游员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要身体力行,导游员被称为民间大使和形象大使,他们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如果他们把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导游人员。
  2.专业性强
  毋庸置疑,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深厚的旅游专业知识。旅游的六大基本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及旅游资源、旅游规划、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等各个部门的知识,都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
  3. 综合性强
  旅游业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庞杂,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建筑、宗教、园林等多学科的知识都有所体现。
  
  二、转变教学模式
  
  当前英语教学仍是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以讲解、翻译为主,课堂成了教师教学的阵地,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陪衬。这必然导致教师活动范围狭窄,教学手段受限制,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则被剥夺,在很大程度上扼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而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旅游英语教学,转变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师需要针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求职的需要。
  1.广泛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
  以听、说、读、写、译为训练目标的外语课,本质上就是实践课,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主要起方法指导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听、说、读、写、译的实践。
  2.更新教学手段,进行立体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手段的更新,语言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将现代媒体的投影、电视、录像、VCD、录音、幻灯、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营造出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
  3.开辟第二课堂
  组织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英语沙龙活动,以达到互帮互助的目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外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词汇比赛、“英语角”等等。在校内建立“导游模拟翻译活动现场”,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模拟现场”进行较为逼真的口译训练。
  4.校外实践,开辟校外应用英语的天地
  分期分批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和周末到旅行社或饭店实习,从事兼职导游或服务员,并指定老师加强指导。在寒假、“十一”期间分别安排一个月左右的实习时间,在第五、第六学期安排较长时间的实习。组织毕业生利用毕业实习时间到一些著名景点、酒店、出入境口岸、旅行社进行导游翻译实习。老师平时可承接一些资料翻译任务,组织有条件的学生参与翻译实践。
  
  三、处理好旅游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语音正确是所讲的英语被外国游客理解的基础,词汇包括词汇量、习惯用法、词语搭配等。涉外旅游企业一般要求导游英语达到全国大学英语统一考试六级水平,词汇量的要求较高。语法是保证语意正确表达的基础。对于一个和外国游客直接接触的导游来说,如果他的交际语言中出现语法错误,不仅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还会受到游客的嘲笑,影响中国导游的整体形象。所以,正确的语音语调、扎实的语法功底、充足的词汇量是一个高素质涉外导游必备的英语基础知识。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旅游英语人才,就一定要有过硬的英语基础。基础英语知识中有旅游专业英语所无法涉及的英语知识和素养,因此,一定不能忽视了基础英语的教学。而基础英语教学和旅游英语教学应是互相渗透、相互促进的。旅游英语的特点主要在于其教学的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归根到底,实用性与浓厚的行业特点是旅游英语最大的特点。因此,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应强化旅游专业英语的学习,巩固、扩大学生的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侧重介绍与旅游活动或饭店服务活动及日常业务相关的语言和语言技巧的运用。通过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自如运用语言的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信息获取、整和、应用能力。
  
  四、处理好英语教学与其他专业课教学的关系
  
  旅游英语课程与旅游专业所开设的其他课程密切相关,只是英语课更注重对综合技能的培养。旅游英语课程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对学生的英文水平、能力的提高,它更多的是传授一种企业管理理念、行业从业特点和工作方法,以及服务对象的行为、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也就是如何更好地为外宾服务,如何更好地和他们沟通。英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而这些素养的习得,非单独的英语教学或专业课教学单独所能达到,而是需要互相渗透、互相补足。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汉语与英语的文化背景相去甚远,思维方式更不一样,因此当以汉语为母语的我们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时,如何能熟练自如地运用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与外宾沟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境界。
  因此,在学校中应处理好英语教学与其他专业知识技能课教学的关系,使学生能更多地处于英语语言环境,使英语与专业技能达到有机结合。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不是语言水平或某个技能的掌握和提高,而是一种实际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要学会如何驾驭英语语言达到更高的职业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省工商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市场化用人体制的建立,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难以有过多精力来培养或超前储备企业在生产或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技师型人才。社会进步已经表明,工业化社会中,院校是培养技师型人才的主渠道。因此,通过院校培养出高质量的技师是值得各院校深入探索的课题。    一、院校培养技师的教学模式    1.“校企合作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院校教学和企业生产两“课堂”的作用。学生在
高等职业院校在建设和发展中,对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已达成共识。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出现了一种过分重视技能培养,忽视人文修养教育的倾向。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加强修养教育不失为良策,特别是深化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使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和人文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一、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背景    高职学制三年,还要留出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学校不得不压缩课时,对一些公
能将自己的内心变成一片风景的女人,是聪明的女人,能将自身的魅力融入工作生活中的女人,是快乐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也如同一盏灯,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    从部队文工团到讲台,从音乐人到编辑,从电台的情感主持人到外企白领,从心理咨询师到自己创业,她的每个职业身份都仿佛相距万里,但却都是她最美的职场写照。    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    提起陶思璇,就要说一说她的文笔。  作为国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黄疸、高热及贫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一般呈隐性感染,多在有应激因素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贫血性黄疸、精神不振、食欲减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又叫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是男性排尿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其中60岁以上为60%,70岁以上为70%,80
亚低温治疗,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将患者的脑组织温度控制在28℃~35℃之间,目前临床中多选择在33℃~35℃范围内。